新知 | 寨卡幽灵:通过蚊子传播的危险病毒

新知 | 寨卡幽灵:通过蚊子传播的危险病毒_第1张图片

目前巴西全国已经出现了数千名这种小头畸形的新生儿病例,并且数量还在不断攀升。(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几十年来,寨卡病毒一直显得温和而“低调”,几乎鲜为人知。然而在过去几个月间,寨卡却像幽灵似的从巴西蔓延到了几乎所有拉美国家,给患者造成神经系统损伤、新生儿小头畸形等严重后果。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1947年,非洲的维多利亚湖湖畔,乌干达病毒研究所(该所当时的名称为黄热病研究所)的科学家把一只装在笼子里的猴子放在了研究所附近的一座丛林里。他们希望用这只猴子作为“哨兵”,来监控这个地区黄热病的传播情况。这只猴子在4月18日出现了发热症状。通过把猴子的血清接种到小鼠上进行实验,科学家发现导致猴子发热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但并不是黄热病病毒。第二年的1月,同一批科学家又在这座丛林里的蚊子体内分离到了这种未知的病毒。他们用了这座丛林的名字来给这种新病毒命名:寨卡。

1 “低调”数十年 从发现的那一天起,寨卡病毒就一直显得相当“低调”。在最早期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这种病毒只会对小鼠的神经元(神经细胞)产生损伤,对其它实验动物(包括猴子)似乎并没有什么严重的不良影响,检出寨卡病毒抗体的6名乌干达当地人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疾病的症状(检出病毒抗体意味着这些人曾被寨卡病毒感染过)。

在随后的几十年间,除了为数不多的普通人感染病例之外,还曾有科学家为了进行研究把寨卡病毒注入自己的体内,也有科学家在实验室工作时被寨卡病毒意外感染,但这些被感染者的临床表现都非常温和,主要包括出皮疹、发低烧和关节痛等症状,并且通常都在很短时间内就恢复了健康。这种“低调”使医学研究者和各国的疾病防控机构对寨卡病毒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截止到2007年,虽然在很多非洲和亚洲国家的人群中都曾检出过寨卡病毒的抗体,但真正确认的感染病例(也就是在病人体内检测到病毒的病例)却只有14例。

这种“低调”在2007年被打破。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部分居民出现了出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在对这些病人的血液进行检查时科学家检出了寨卡病毒,确认的病例达到了49例。2013-2014年间,同样位于太平洋上的法属波利尼西亚迎来了一次更大程度的爆发,疑似病例的数量超过了8000例,通过检测确认的有接近400例。

2 “小头”灾难 从2015年8月起,巴西东北部城市累西腓(Recife)一些医院的医生陆续接诊了很多头部严重畸形的婴儿。和健康的婴儿相比,这些患儿的头部尺寸异常地小,进一步的检查发现很多还存在脑发育不全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这种小头畸形发生的比例都很低,大约每5000-10000名新生儿中会出现1例。但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医生们遇到的小头畸形患儿的数量非常多,远远高出了这一比例。在通过检查排除掉一些可能导致小头畸形的疾病之后,医生们并没有找到导致这种畸形的病因。同年10月,这一情况被通报给了巴西政府的相关部门。

根据巴西政府的统计和调查,目前巴西全国已经出现了数千名这种小头畸形的新生儿病例,并且数量还在不断攀升。根据以往的经验,小头畸形会对新生儿产生很大的伤害,包括导致婴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和听力丧失等。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患儿的家庭来说,这种畸形无疑是一场灾难。


新知 | 寨卡幽灵:通过蚊子传播的危险病毒_第2张图片

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小头畸形会对新生儿产生很大的伤害,包括导致婴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和听力丧失等。(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3 病因何在? 在对这些新生儿病例进行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很多患儿的母亲都反映在怀孕期间曾被蚊子叮咬过,并且随后出现过出皮疹的情况。由于同一地区在过去一年中曾出现过相当数量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有科学家怀疑这种新生儿小头畸形的现象可能和寨卡病毒有关,并开始着手对两者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到这类研究中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极有可能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原因。

2016年2月10日,斯洛文尼亚的科学家在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了一名从巴西返回斯洛文尼亚的孕妇的病例。这名孕妇在巴西时曾出现过发热和出皮疹的症状。在斯洛文尼亚进行超声波检查时,医生发现她体内的胎儿出现了畸形。在孕妇选择终止妊娠之后,科学家对胎儿进行了尸检,结果显示胎儿大脑确实存在严重畸形。科学家还从胎儿的脑组织中检出了寨卡病毒。几乎在同一时间,巴西的科学家也在两名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出生后不足24小时就已死亡)的脑组织中检出了寨卡病毒。

3月4日,还是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巴西和美国的科学家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这些科学家对88名巴西孕妇进行了检查,这些孕妇在检查之前的5天内都出过皮疹。研究结果发现,有72名孕妇的血液或是尿液中检出了寨卡病毒。和病毒检测呈阴性的孕妇相比,她们还更多地表现出发热、关节痛等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科学家随后对部分病毒检测呈阳性的孕妇和所有病毒检测呈阴性的孕妇进行了超声波检查。检查发现在病毒检测呈阳性的孕妇中,有29%的孕妇体内的胎儿存在畸形,畸形的种类包括死胎、小头畸形和各种神经系统损伤。

除了对孕妇和胎儿进行检查外,科学家还在实验室使用细胞作为工具对寨卡病毒进行研究。

3月2日,学术期刊PeerJ的网站上刊出了一篇巴西科学家的研究论文。这些科学家首先使用干细胞培养出了一团一团的神经小球(neurosphere)和一些可以看做“迷你脑”的类器官体(organoid),然后使用从一名巴西病人体内提取出的寨卡病毒感染这些神经小球和类器官体。研究结果显示寨卡病毒会杀死绝大多数的神经小球,也能抑制类器官体的生长。

两天之后,著名学术杂志《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又发表了一篇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这些科学家使用寨卡病毒对人的多种胚胎细胞进行了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寨卡病毒能够高效地感染一类叫做神经前体细胞的干细胞,这类细胞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这些细胞被感染后,科学家发现不仅细胞的分裂生长会出现异常,而且很多细胞还会出现死亡。

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感染寨卡病毒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以及新生儿小头畸形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尽管根据现有的线索,几乎所有相关领域的人士都认为寨卡病毒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元凶,但从科学角度来看,科学家现在仍然无法证实两者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两个事件间存在相关性和存在因果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专家认为要确认是否存在这种因果关系可能还需要数月的时间。

在过去几个月间寨卡病毒已经从巴西蔓延到了几乎所有拉美国家,在其它一些国家也开始出现新生儿小头畸形的病例。鉴于病毒大面积蔓延的现状以及感染病毒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世界卫生组织于2月1日宣布拉美地区的寨卡病毒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状况”。


新知 | 寨卡幽灵:通过蚊子传播的危险病毒_第3张图片

寨卡病毒颗粒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4 其他伤害 除了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以外,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感染寨卡病毒还可能给人带来其他伤害。

在一篇2月9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眼科学》(JAMA Ophthalmology)的论文中,巴西的科学家对29名小头畸形的新生儿进行了眼科检查,这些婴儿的母亲在怀孕期间都出现过寨卡病毒感染所表现出的症状。检查结果发现有10名新生儿的眼睛发生了病变,他们的视网膜和视网膜下的血管出现了损伤。这些损伤的程度非常严重,论文作者认为这些儿童中的大多数在未来都会失明。

在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寨卡病毒爆发期间,同一地区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有42人患上了一种叫做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的疾病。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每年在十万人中会出现1-2例。在此前的几年里,法属波利尼西亚每年患上这种疾病的人数都没有超过10人。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自己的外周神经系统发起攻击,导致腿部和/或手臂肌肉无力和感觉丧失。虽然多数患者在一段时间以后能够完全康复,但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仍然会有大约5%的人死于呼吸衰竭、血液感染、肺血栓或心脏骤停等并发症。在这次拉美地区的寨卡病毒爆发期间,这一地区也出现了大量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目前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数百人。由于医学界认为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是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所以有科学家认为这两次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爆发很可能是寨卡病毒感染造成的。

这一猜想最近得到了有力的支持。2月29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法国科学家的研究论文。这些科学家选取了42名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寨卡病毒爆发期间患上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几乎所有这些病人在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症状的几天前都表现出了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科学家还从这些病人的体内检测到了寨卡病毒的抗体。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感染寨卡病毒和吉兰-巴雷综合征之间存在相关性。

5 与病毒赛跑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通过伊蚊传播。当雌蚊吸了病毒感染者的血之后,病毒会随血液一起进入蚊子体内,并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其唾液腺。在下一次叮咬时,含有病毒的唾液就会被注入人体,导致病毒的传播扩散。如果被感染者是孕妇,病毒还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除了直接通过蚊子传播外,最近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病毒还能通过性行为进行传播(迄今为止,所有发现的病例都是通过男性传给女性)。但医学专家认为蚊子叮咬仍是这种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由于目前病毒爆发的区域地处热带,有利于蚊子的生长,而且多数国家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病毒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将会很大。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在未来的一年里,可能会有四百万人感染寨卡病毒。

目前拉美各国都在竭尽全力进行防蚊灭蚊,希望遏制寨卡病毒的蔓延。采取的措施包括鼓励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杀灭水体中的蚊子幼虫、增强对寨卡病毒和潜在并发症的监测等。

除了防蚊驱蚊之外,科学家也在和病毒赛跑。疫苗是应对流行性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目前还没有可供使用的寨卡病毒疫苗。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有18家机构正在研发寨卡病毒疫苗。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的一种,虽然科学家们在研发这类病毒疫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从疫苗研发到实验确认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常都需要数年的时间。有专家认为,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研发出可供广泛使用的寨卡病毒疫苗也还需要3年的时间。这样漫长的等待让很多人担忧寨卡病毒疫苗的研发会面临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发时的窘境:当研发出有效的疫苗时,埃博拉疫情已经结束了。

还有一些机构在尝试“以蚊灭蚊”:使用转基因的蚊子来灭蚊。Oxitec是一家英国的生物科技公司,这家公司近年来一直在致力于研发可以用来灭蚊的转基因蚊子,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Oxitec的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把一个基因引入了蚊子的胚胎里,这个基因能对蚊子的发育产生影响,使这些蚊子在成年之前就会死掉。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会给这些转基因蚊子的幼虫喂一种“解药”,使它们能够活到成虫阶段。科学家随后会把成年的雄性蚊子释放到野外。当这些雄蚊与野外的雌蚊交配后,雌蚊产下的子代将会继承雄蚊的这个基因,由于野外没有“解药”,这些蚊子在幼虫阶段就会死亡,从而达到灭蚊的效果。Oxitec2015年在巴西的部分地区对这种转基因蚊子进行了小范围的实验,效果非常好。但在寨卡病毒大面积蔓延的背景下,这种方法能否大面积使用以及有效性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2016年8月,四年一度的夏季奥运会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届时将会有大量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巴西。有专家担忧这样一种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将会有利于寨卡病毒向全球其它地区扩散。巴西政府目前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寨卡病毒传播到美洲以外地区的风险。与此同时,拉美地区仍不断有小头畸形的儿童出生,仍有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不断被确诊。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与寨卡病毒的这场赛跑还远未结束。



(作者系神经生物学博士,目前专门从事科学传播工作)



本文欢迎微信公号转载。如希望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微信号:nanfangzhoumo。


在这里读懂中国
南方周末
微信号:
nanfangzhoumo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知 | 寨卡幽灵:通过蚊子传播的危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