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旁听二三事

柳 哲

北大旁听二三事_第1张图片
柳哲与原北大中文系办公室主任张兴根先生在侯仁之题字的未名湖纪念碑前留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为了追求学术梦想,记得1996年3月14日,我从浙江兰溪,负笈北大游学,转眼已经20余年。一年一度高考季,回忆与张岱年、许智宏、厉以宁三位北大教授的交往点滴,仿佛又一次回到了北大燕园,又一次重温了北大的游学岁月!

我与张岱年先生的结识,纯属偶然。1996年初到北大,在三角地博实商场,遇见一位拄拐杖的长者,因所需文具售罄而落了空。当他无可奈何准备打道回府时,我主动向前对他说:“如果方便,先生请留个地址,我帮您去校外购买。”张先生没有一点戒心,毫不犹豫地给我留下家庭住址。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他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学界泰斗——张岱年先生。

我到校外,转了几家商店,最后终于买到了先生需要的两盒复写纸。送货上门,张岱年先生连声道谢。他的家人,沏茶倒水,热情招待。先生与我,边喝茶边攀谈起来。当我提及曹聚仁时,他十分激动,告诉我说,在那特殊时期,曹聚仁在著作里,曾不止一次地肯定过他。

临走时,他执意要付钱给我,我连连摆手说:“一点小钱,不成敬意!我倒想求赠先生大著。”先生欣然应允,从书架上,找出一册厚厚的《张岱年学术论著自选集》,签名后送给了我。依稀记得签名的内容:“柳哲同志惠存,张岱年,1996年6月15日于北大寓所”。我如获至宝,珍藏至今。

以后的日子里,他对我关怀备至。1998年4月,应邀为纪念曹聚仁先生题词,支持筹备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2001年4月28日,应邀为“北大边缘人”题词:“追求真理,振兴中华”,支持我“倡导北大游学”;2004年春季,应邀为《柳贯诗文集》题签书名,支持我研究先祖、元代著名学者柳贯。

我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也有过一段不解之缘。他是我最敬仰的学者,他学问渊博,思想明睿;为人谦和,乐于助人;提携后进,不遗余力;敢于直言,勇于担当。

2004年,光华管理学院举办讲座,闻讯而来的听众,挤满了楼道。讲座组织者,以教室满员为由,把不少听课者,拒之于门外。其中不少远道而来的校外人士,个个心急如焚。这一次,我也恰巧在被拒之列。情急之下,我就去找时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厉先生,向他说明了究竟:“教室过道与门口,仍有一些多余空间。站着听讲,也没关系。恳请厉院长‘开恩’。”厉先生听毕,与我一起来到门口。他对组织者挥手示意,于是鱼贯而入。

光华管理学院的开放程度,有时不亚于北大中文系。一开学,该学院就会在公告栏内,张贴课程表。既方便了本校学生的选课,也便利了校外人士“按图索骥”旁听课程。这种开放办学的风气,也许与厉先生的宽宏胸襟有关。

我与北大校长许智宏的相识,纯属偶然。大约七八年前,我旁听北大中文系孔庆东教授课程时,与北大校长许智宏不期而遇。他就坐在我的背后,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做笔记,令我惊讶不已。

课后,我们主动与许校长进行了亲切交流。自从他当北大校长以来,无论再忙,在一年当中,都要出一定时间,带领相关人员,亲自到教室,旁听有关北大教授的课程,不仅可以了解教学情况,而且也可自我“充电”。当他知道我们是北大旁听生时,不以为忤。而且对北大旁听生的好学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当天,我们几位旁听生,还与许校长、孔教授,一起合影留念,记录下了这一珍贵的瞬间。

北大旁听二三事_第2张图片
柳哲与北大校长许智宏旁听完孔庆东课程后交流


北大游学二十余年,让我饱尝生活艰辛,体味世间冷暖。意志得到磨炼,人格得到升华。成家立业,研究家谱,从事公益,出版著作,可谓收获颇丰。回首往事,备感温暖,感激不尽,但愿北大旁听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大旁听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