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6

最早的读书记忆源于奶奶家一屉一屉的图画书,那个时候哥哥喜爱动漫于是家里贮藏了很多连环画,四格漫画,而对于我这无疑也是一片快乐的精神乐园,每当哥哥不在我便偷偷把书拿出来肆意的玩读,我以为哥哥对那些漫画的爱惜会使他生气我的行为,可是对妹妹的疼爱更甚,他反而鼓励我,于是,慢慢的我就这样走进了一个书的世界。

初二那年,从新华书店买了很多书,虽然《三十六计》到现在还未读完,可拿起这本书时售货员小姐姐的鼓励到现在还能记得。起初是带着语文老师的任务去读高尔基的三部曲,那时的感悟已记不得了,那些书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可总归这是一段与书为伴的日子。那年的暑假阴雨连绵,躲在家里的窗台下,读完了《简·爱》从此进入了西方名著的世界,只是后来慢慢的淡忘了这段时光,读书也似乎停住了脚步。

高中时期,几米的漫画总是我零花钱的归处, 后来小城开了家小众书店,席殊书屋,便办了会员卡,只可惜不能借阅。到了大学时期,因为一句话认识了王小波,“那一年我21岁,在我生的黄金年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吃,想爱,还想在这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于是买来了黄金时代,紧接着沉默的大多数,直到现在还是会不停的拜读。有一年暑假结识了三毛,一口气读完撒哈拉沙漠,梦里花落知多少,还有她翻译的漫画玛法达也一并读完。那时便想有一天也会到沙漠里捡颗头骨,后来,他带我去了沙漠,只是捡头骨的勇气却没有了。读完《蒂凡尼的早餐》,便找来电影看,到现在我记不得多少了,那段找猫的场景还是会一遍遍重现。大三时读完《圣诞忆旧集》便在某人的生日也寄出了一本,那是一段柔软的时光,伴着书送出的还有深夜里画好的明信片,到现在两本书还静静的放在家里。那个时候喜欢闲逛豆瓣,也跟着豆瓣的推荐读了很多书,《相约星期二》,《凡尔登湖》,《过于喧嚣的孤独 底层的珍珠》《一把雨伞给这天用》,《潜水钟与蝴蝶》,《新人生》弗洛姆《爱的艺术》村上春树,余华,等等等等,读《追风筝的人》无论何时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还是会湿了眼眶,后来买来了作者的《灿烂千阳》可是却没有那样深的感受。后来,大学毕业,棉被衣服画具带不走的都没带走,只是那些沉甸甸的书无法丢下。后来,在学校代课,经常在班内的图书角借阅一些书目,莫言或诺奖时,从班里借来了《蛙》,也是从班里的图书角结识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曹文轩的纯美文学,后来都买来了全套。再到后来又一届诺奖开始看起了艾莉丝门罗的《逃离》。

慢慢的,我有了自己的女儿书单也发生了变化,西尔斯,孙瑞雪,尹建莉,七田真慢慢的占据了书架一角。我和女儿的亲子共读也便始于字少图多的绘本,从宫西达也,五味太郎,到艾瑞卡尔,里欧李奥尼,安东尼布朗。。如今三岁半的她已经有四个书架,我想努力读书便是对她童年最美的回答。

绘本中的每幅图画都是大师揣摩良久才画出的让孩子一眼就能看懂的经典之作,那美妙的色彩,经典形象,故事性的表达方式让我深深着迷,所以在开学之初当我有了自己的课堂我便决定应该让我的学生们也体味这小绘本里的大世界,我便在完成课本教学任务之外给同学们开设了几节绘本美术和创意美术课,我精心挑选了许多绘本,让我的学生们去逐渐体会绘本的美妙,在这其中蕴藏的不仅仅是图画故事,还有动人的情感,和心灵的净化。记得读《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时我忍不住为那只死过一百万次只为为爱活一次的猫而感动泪流,我想当我的学生在读到这些绘本时一定也激发了自己某种情感,而情感才是创作的源泉啊!当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记住了那么多的故事,看过了一幅幅画面,沉淀了满满的情感还怕他们不会有创造性的表达吗?对这一点我如此笃信。

上学期课程刚结束时,我带领同学们展开了安东尼·布朗的绘本《形状游戏》的拓展,孩子们的兴致特别高涨,我在黑板上随意画出的形状在学生的笔下幻化出各种物体,那迷人的想象让我惊叹,叉腰的女人,哄宝宝睡觉的母熊,长方形变来的仙人掌,一只温柔的恐龙头,还有骆驼、腰果、话筒等等等等,我觉得他们才是最了不起的画家。在三班我和学生们一起利用卡纸等材料制作了《走开,绿色大怪物》,我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世界里的小画家,每个人也都能成为自己心中的小作家,从单薄的卡纸到装订成册,孩子们那欢呼雀跃的心情直我开心不已。昨天,在六班上课时,给学生讲读大卫香农的绘本《鸭子骑车记》,每本绘本我都从封面讲起,封面和封底在很多绘本的创作中往往都是一幅完整图画,我常常先让学生观察封面上都有什么,比如同学们都能迅速的捕捉到蓝天,白云,鸭子,自行车,观察细致的同学则会发现更多的细节,如“骑”字上有个车轮做装饰,而“记”上的一点变成了鸭掌,并且字体的颜色和鸭子本身的颜色相同都是黄色,单是这一个题目就无形中引发了学生对字体的创意联想。在二年级有《装饰自己的名字》和五年级的《趣味文字》两课,而今天在这本绘本中汲取到的字体创意也许已经成为一种隐性记忆扎根到了学生的素材库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终有一天当他们进行创作时,这些隐性学习也会转化成显性的看得见的成果,那就是学生的创作力、表现力、和实实在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幅幅新奇的作品。毕加索曾说,我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像孩子一样画画,是啊,他们,我们的学生才是最了不起的画家。

书之于我,是疗愈自己的童年,解开困扰多年的心结。是丰富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拓展生命的广度和深度。书教会我使出全力,奋力向前,实现很多,我原本以为自己做不了的事。书,让我们变成更完整、更丰富、更坚韧的一个人,让我们知道原来我们真的很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