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0万学了1年导演,我到底学到了什么

Levine正在为因事故失去双臂去争取赔偿的当事人辩护,他的辩词是一幅简短但是极具情感震撼力的画面:

一个小时前吃午饭的时候,我看到法警将你们带到陪审员房间一起吃饭去了,我看到被告辩护律师先生和他的当事人一起去吃饭了,我也看到法官和法庭书记员也一起去吃饭了。于是我就对我的当事人说:“那我们也一起去吃饭吧”。穿过那条街,我们就在那个街尾的小饭馆里吃了。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刚刚吃完饭回来,而我刚才看见的是,因为失去了手臂,他得像条狗一样来吃东西。谢谢。”

而这段简短的故事赢的了纽约调节案史上数额最大的赔偿金。

2014年,从报社辞职后,我申请到香港学习视频,其中“族印”这个纪录片课程是一个学生为主导的创作项目,由项目老师指导+客座教授分享的模式,带领学生从无到有独立创作一个15分钟的命题纪录片。

那不到一年的学习时间,我几乎翘掉了所有和视频无关的课程,每天大概花费8小时的时候投入到纪录片这门课程上,我从最基础的传播学理论开始学起,到故事、采访、摄影、灯光、收声、剪辑到视频调色。

故事,是传播中最有效的工具。接下来,我将结合案例讲解在纪录片创作的流程,然后,在分享在我认为纪录片创作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在纪录片中讲故事。

一、纪录片的学习方法论

对于任何一门新的学科,我一般遵循4个学习步骤,对于纪录片的学习也大抵如此:

  1. 目的: 明确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希望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2. 方法: 找到目前做成这一件事最好的方法;
  3. 实践: 利用实际的项目去应用这个方法论;
  4. 分享: 使用通熟易懂的方式学习成果分享给外行;

二、我的纪录片学习之路

2.1 寻找故事主角

有时候,创作者是先有了一个主题,在寻找主角;有的时候,创作者是先找到了一个主角,再挖掘主题;而无论是那一种凡事,故事主角是整个纪录片最核心的部分,可以说有了一个好的主角,纪录片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那谁适合做故事的主角呢?就主题先行的创作模式来说,我们会通过预采访对潜在的故事主角进行访问,通过我们的倾听去挖掘每个潜在主角身上的The Big Three Things,每一个好主角,都必须具备以下3个特征才能构建出好的故事:

  • Uniqueness(独特性): 外表、性格、背景辨识度很高的人,比如:爱好点钞,狠胖,很凶,比如官二代,富二代,网红耳聋等等;通过主角的独特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引发我们对故事的好奇心;
  • Deisre(欲望): 对某项事物有强烈的追求,比如很爱钱,很爱骑车,很爱打篮球,很想红,当故事主角有一个强烈的欲望的时候,我们会继而关心这个欲望能不能实现;
  • Complexity(复杂性): 指的是主角欲望背后的原因,他为什么这么做?是历史所迫,还是现实原因?复杂性让整个人物更加立体,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他为了这个实现这个欲望历经的越辛苦,我们越同情他,越渴望他成功;

你大概看过许多好莱坞的大片,其中历久不衰的模式是: 一个特别的人,因为某件特别的事情,开始追寻某一件特别的目标,中途历经千幸万苦,最终成功的实现。我们用《美人鱼》这部电影为例子,分析下主角的3个特征:

  • 独特性:一条美人鱼(够特别吧,尾巴可以切开,可以走路,受了伤酒倒一下就恢复了)
  • 欲望:为了拯救整个人鱼族的生死(事关族群生死的使命)
  • 复杂性:历经千幸万苦(暗杀失败、美色诱惑、古船遗址人鱼大战等)

回到《我的钱鬼老母》这个片子上,对比我奶奶、外婆还有我妈,发现在人物性格特征上,我妈妈表现的尤为强烈,所以最后我确定了我妈妈为故事的主角:

  • 独特性: 区别与传统的闽南女性,极其外向型、目的明确的事业型家庭主妇;
  • 欲望: 赚很多钱,建一座房子,改变家庭的命运;
  • 复杂性: 为赚钱离开夫家、流离失所、炒股、为守住房子堕胎、炒股、通宵买卖等;

2.2 确定主旨: 目的

寻找潜在主角,最终确定了故事主角后,就需要确定你的创作主旨,也就是你拍这个片子的目的。纪录片的创作是为了表达,无论是一个让你为之振奋的事业,一个你爱不释手的产品,又或者是一个令人痴迷的人物。你借用纪录片这个视频的媒介,并通过摄影、声音、色彩、剪辑、故事等工具去向观众传递你的价值观。

2.2.1 设定预期

目的就是你作为导演想表达的信息,想让观众看完以后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感觉。你的拍摄目的可能是为了传达某个信息,或者销售1个产品或服务;但是最终你的拍摄的目的只能有1个,这个目的还需要贯穿到整个制作的团队,目的设定你的预期,来过滤我们的信息,这样,无论在剪辑,配乐,采访的时候,你才有的放矢。

那为什么要设定目的呢?华盛顿邮报的做了一个小提琴的实验,它让约夏·贝尔,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在地铁里面用350万美元的小提琴,演奏一首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但是在表演的45分钟里面,他只收到32美金,但是他表演的酬劳是每分钟1000美金。

这就是预期的作用,在我们的大脑有一个预期的机制,让我么在这个嘈杂的环境中去过滤信息,比如我们的预期就是在地铁上听不到什么好的音乐。我们通过设定目的在设定我们片子的预期,来过滤我们的信息,什么是不要的,从而帮助我们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决策。

2.2.2 五大关键字

如果构建自己的拍摄目的?我一般会使用5个关键字来构建整个拍摄的目的,让目的更具像化一点。这一句话听起来很容易,但是很多人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开始拍,我不否认过程中有时候会你会找到自己的主题,但是如你连你都不知道你片子的目的是什么,你的观众也无法感受到;有时候你需要传达的东西太多,最后你什么也传递不了,所以我们提出了5个关键字来形成拍摄目的

你可以试着围绕着以下7个问题来提出50个关键字:

Who

  • 理想的故事主角是谁?
  • 哪些人可能是潜在的故事主角?

What

  • 主角区别与其他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主角的优势是什么?
  • 主角身上哪些特征吸引了你?

How

  • 你想让观众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 你想通过片子呼吁什么样的行为?

随着你关键字不断的提出,你会发现有许多关键词其实是归属于同一个组别的,最后你可以将这50个关键字归类成5个关键字,利用这5个关键字来指导你这个的创作,让你更好的决策。

而《我的钱鬼老母》这个片子,我大概花了1个礼拜的时间,确定下了整部纪录片创作的目的,也就是我想要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信息。最终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目的:我与好钱如命的母亲之间幽默而不失温情的母子关系。
关键字:家庭、爱、金钱、幽默、温情

2.3 构建情节: 故事

确定了主角,确定了拍摄的目的,最后你需要根据预采访的内容,构建出人物的故事。

2.3.1 故事的定义

我们今天可能到处都会听到讲故事,品牌讲故事,电影讲故事,融资讲故事……这个似乎在今天看起来是个很老套,甚至被滥用的概念,为什么至今还具有如此的影响力。我们先从什么是故事开始说起:

Story is retelling of event.

故事是对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关于故事的起源,人类在学会公开演说以前,就已经知道如何通过故事来传递信息了。我们人类通过讲故事来沟通这种行为可以追溯到2万多年前,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面对的是洞穴的岩壁而现在是平板屏幕。他们在洞穴的壁上刻一头牛,提醒同类附近可能存在的猎物,在岩洞的树上刻上一只死去的人,提醒可能存在的危险等等。即便是这种最简单的形式,我们自古以来就知道通过故事来分享经验,故事是我们沟通、学习、自我表达的方式,它是我们与其它人产生联系的桥梁。

生活是在我们口耳相传的叙述中诞生的,故事承载这我们眼中的事实,它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经验,故事是人类的DNA。一个好的故事能够引发你的共鸣,让你张开你的毛细血管,点燃想象,激荡灵魂,让你发出类似这样的感叹: 是啊,人就应该这样活着!

人类是社会动物,人们被故事吸引是因为我们想不断寻求与外面的联系,所以如果你的故事无法让观众产生联系,那么他们就不会继续看下去。

2.3.2 故事的科学

而故事是如何让人产生联系的呢?神经经济学家Paul Zak做了一个实验,发现讲故事能引起人神经上的反应。他的研究发现当观众与故事里的人物产生联系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催产素”Oxytocin的荷尔蒙,它是人产生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主要化学物质。而且进一步更发现,以人物驱动的故事可以刺激这种荷尔蒙的持续分泌。

他的发现也同时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和Joseph Campbell提出的“完美故事结构”,也就是英雄的旅程在这一段研究中,当我们察觉到故事中的主角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释放另一种cortisol的荷尔蒙,成为压力荷尔蒙,然后我们专注。而当这两种荷尔蒙,一个是让观众与故事产生联系,另外一个让观众专注与故事的发展,我们才有办法让观众投入到整个故事的进行,最后实现我们表达的目的。

2.3.3 故事的结构

如果你的故事没有很好的结构,就像一座建筑,基础打得不牢靠,就容易崩塌,观众不仅无法理解你所要表达的内容,也很可能中途就关闭视频退出了。简单来说,故事结构就是我们常说的故事情节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我们把故事情节分为3个组成部分:BeginningMiddleEnd。为了最大化戏剧情感体验,这三部分的时间按照25%/50%/25%进行配比,也就是说,如果你拍摄1部60分钟的片子,你需要花15分钟在开头部分(Beginning),30分钟在中间部分(Middle),最后花15分钟在结尾部分(End)。

而在这三幕结构中,由如何划分情节点呢?我们在细分为6个情节点:

  • Hook:利用主角的独特性构造故事的悬念,吸引观众的注意;
  • Ask:主角面临挑战,欲望被激发;
  • Acceptance:主角接受挑战;
  • Hurdles:主角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
  • Answer:主角与困难经过重重斗争后,最终胜利/失败
  • Jab:升华主题,表达目的
花30万学了1年导演,我到底学到了什么_第1张图片

而具体到《我的钱鬼老母》这部片子中,我是这么安排这个故事结构的:

Act1|4分钟

  • Hook: 片头的1分钟通过快节奏突出爱钱这个特征,吸引观众对主角的注意力+通过“我常以为打我是贫穷的一种教养,而直到这几个天没亮的早上,我才真正读懂了她”设定悬念;
  • Ask: 介绍主角的背景,也就是她的年龄、职业、财务情况、感情情况都要在这4分钟说清楚,同时带出我妈出嫁生育后“经济无法独立,强烈追求财务自由”这个欲望,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可以理解她在故事高潮中的各种行为行为,同时要设置一个悬念:我对爱钱母亲的误解;

Act2|7分钟

  • Acceptance: 我妈决定离开夫家,和丈夫出来独立赚钱;
  • Hurdles: 赚钱的艰辛+通宵的工作+破落的房子+为不被罚款而堕胎+做生意与城管斗智斗勇等等;

Act3|4分钟

  • Answer:主角与困难经过重重斗争后,最终胜利:经济条件的改善+终于建了第一座房子;
  • Jab:直接通过“献给煽情又不失幽默的母子关系”点名主题,表达目的;

三、纪录片学习资源

纪录片学习的课程图谱要注重一个原则:先理论,后技术,重实践,常拉片,定分享

3.1 故事理论

  1. 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2. 约瑟夫·坎贝尔 |《千面英雄》
  3. 罗伯特·西奥迪尼 |《影响力》
  4. 艾瑞里|《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
  5. 南希·杜瓦特|《沟通:用故事产生共鸣》

3.2 技术课程

  1. 摄像: Lynda.com | Up and Running with DSLR Filmmaking
  2. 摄影: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下)》
  3. 采访:Lynda.com | Foundations of Video: Interviews
  4. 录音:Wrightsville Beach Studios | SOUND For Film And Television
  5. 灯光:Lynda.com | Lighting a Video Interview
  6. 剪辑:Lynda.com | Lynda.com | Documentary Editing with Final Cut Pro X
  7. 调色:Alexis Van Hurkman |《Color Correction Handbook: Professional Techniques for Video and Cinema》

3.3 拉片

拉片值得是要经常找一些优秀的纪录片(IDFA/金马/奥斯卡等获奖作品)中来分析结构;对于我学习意义最大的应该是“乡村教师”,因为无论从故事结构、画面或者主题,我都有许多地方可以模仿。我根据《故事》这本书的方法,写了一篇详细的“乡村教师拉片笔记”。

3.4 分享

教是最好的学,可以多写博客,参加一些工作坊,把自己学习到的只是分享出去。

四、参考资料

  • 杨力州, “水蜜桃阿嬷”
  • 黄黎明, “目送1949”
  • 吴宿怡, “戒指”
  • 齐柏林, “看见台湾”
  • 吴念真, “台湾查某人”
  • 高隽、高宏, “乡村教师”
  • 郭柯, “三十二”
  • 张侨勇, “沿江而上”
  • Malcolm Clarke, “The Lady in Number 6 douban”
  • Byambasuren Davaa / Luigi Falorni, “骆驼骆驼不要哭”
  • Gail Dolgin / Vicente Franco, “American Daughter From Danang”
  • StillMotion, “I Am Fine, Thanks”
  • BBC, “阿布小传”
  • 仓内均, “左贺的超级阿嬷”
  • 瞿友宁, “亲爱的奶奶”
  • 原田真人, “我的母亲手记”
  • 郑丽贞, 《卡桑,一个杂货商女儿的真情回顾》
  • 吴念真, 《这些人,那些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30万学了1年导演,我到底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