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之贡—大唐贵妃之死?||二马汉字评书第33讲

“荔枝”之贡—大唐贵妃之死?||二马汉字评书第33讲_第1张图片




诗曰:


凡字皆是画,意向画中求。

静来常参悟,更上一层楼。


“荔枝”之贡—大唐贵妃之死?||二马汉字评书第33讲_第2张图片

话说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开始,一场历时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使得大唐江山由盛到衰,摇摇欲坠。然而,唐玄宗不思振作,并不汲取教训,反而贪图享乐、恣行声色。开元二十八年他将自己第十八个儿子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纳入宫中封为贵妃,自导自演了一场夺媳封妃的历史丑剧。

杨贵妃,小名玉环,今山西芮城西南人。初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后为女道士、号太真。自被唐玄宗封为贵妃后,一家人平步青云、鸡犬升天,权倾朝野。外人无不嫉妒地感叹“不重生男重生女”,民间也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的民谣。

贵妃娇媚可爱,长袖善舞,深受唐玄宗宠爱。唐玄宗对贵妃可说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可好,这杨贵妃喜食荔枝。荔枝乃南方植物,又是季节性水果,不便于存放,在那个朝代,要想在古都长安吃到荔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事也只有杨贵妃能够享受得到。

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楊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新唐书·杨贵妃传》也说:“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从这些记载或传说中可知,在那个飞马传书的唐代,仅靠马匹从南方传送荔枝到大唐都城西安是何等困难。但是为了讨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还是下令督办。可以想象,当年会有多少骏马飞驰在运送荔枝的驿路之上,又有多少各级官员为这事劳心费力。据宋太宗年间抚州宜黄人乐史在《杨太真外传》一书记载:“十四载六月一日,上幸华清宫,乃贵妃生日。上命小部音声(小部者,梨园法部所置,凡三十人,皆十五岁以下)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海进荔枝,因以曲名《荔枝香》。左右欢呼,声动山谷。”宋代另一学者叶廷珪在其所著《海录碎事》一书也有类似记载。可见杨贵妃六月在华清宫吃荔枝确有其事。《楊太真外传》里还记载了杨贵妃未吃上最后一次传送荔枝一事。天宝十五年六月,安禄山攻下潼关,唐明皇带着杨贵妃随大军向巴属逃亡,到了马蒐驿(今陕西兴平西)时,龙武将军陈玄礼怕兵乱,将安史之乱怪罪于杨国忠,煽动士兵杀死了杨国忠,但六军仍不解围。唐太宗问其故,高力士说:“杨贵妃系国忠之妹,在陛下左右,群臣担心贵妃将来报复,个个忧心忡忡,请陛下裁断。”京兆司录韦锷向唐玄宗进谏,要求皇上为了国家的安宁,忍痛割爱,赐死杨贵妃。唐明皇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撒下几滴充满深情和吝惜的泪珠,命令高力士下达赐死令。杨贵妃悲痛欲绝哭泣着对高力士说:“只要大唐江山好,我死无后悔,只乞求死在佛地。”于是高力士赐白绢一条,杨贵妃便吊死在佛堂前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贵妃刚死不久,南方进荔枝的人正赶到,可惜杨贵妃已经没有这份口福了。

其实,荔枝作为贡品一事并非唐代才有。清代人洪亮吉在《江北诗话》一书中作过考证:“《后汉书·和帝纪》云临武长汝南唐羌上书云:‘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侯,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汉和帝看了奏文,知错即改,下令禁止荔枝之贡。唐玄宗不但不以前人之错为借鉴,反而将荔枝之贡愈演愈烈,劳民伤财,朝廷声誉大损,终使大唐走上由盛转衰的道路。

“荔枝”之贡—大唐贵妃之死?||二马汉字评书第33讲_第3张图片

杨贵妃因嗜好荔枝引来一桩“罪过”,但荔枝本身又何“罪”之有?我们来看看“荔枝”的本来含义:

“荔”(lì)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篆文写作,上边“艸”字表示草本植物;下边“劦”(xié、liè)字由三个“力”构成表声兼表意,“力”字甲骨文写作,这是一个象形字,似一只弯曲手臂的样子,手指朝下,表示用力抬起、掀起、拔取等,故有用力、力气之说。三个“力”组合则表示很多只手臂,所以“劦”字又有共同、协作之义。“劦”字在荔字中表义比较复杂:一是指这种树木的树枝像一只只手臂,手指则代指果实;二是表示这种树木的果实需要用手才能摘取;三是表示这种果实是需要用手剥皮才能食用的。请读者想想,这样的草本植物不就是荔枝吗?“枝”字形义为树杈。所以,荔枝在古代也写作荔子,荔子即是荔枝树结的果实。

中国荔枝品种很多。据解放初期调查:广东有82个品种,福建有41个品种,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地区的品种尚无完整的统计。

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荔”字为“荔,艸也。似蒲而小,根可作刷。同茘。”意思是这是一种草。形似蒲草但比蒲草小,根可作刷子。可见,许慎所说并非指荔枝,而是“茘”字的本义,而非“荔”字的本义。“茘”字本义就是叶子像很多刀子一样的草本植物。蒲草恰巧具备这种特征。看来古人把这两个字混作一谈了。查阅多部字典、辞典均把“荔”字解释为“常绿乔木,果实球形,果实外壳有瘤状突起,熟时紫红色,果肉白色半透明,多汁,味甜美。这种植物的果实,亦称离枝、丹荔。”看来,后人解释的才是正确的,许慎倒是看花了眼,误把“茘”当作“荔”了。


作者:范登生

责编:恬恬


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

尊重作者,尊重原创

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

谢谢!




“荔枝”之贡—大唐贵妃之死?||二马汉字评书第33讲_第4张图片 微信号:EMKTXWTT

以文会友,以文载道

贯通正能量,打造新思维

“荔枝”之贡—大唐贵妃之死?||二马汉字评书第33讲_第5张图片




注:二马平台新增加了评论功能,每篇文章的底部都可以进行评论,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到二马评论当中,我们会选择一部分评论在文章里展示给大家。二马期待和大家一起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荔枝”之贡—大唐贵妃之死?||二马汉字评书第33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