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关于美国两个家族历经八代兴衰故事的报道,当时看过之后,我感触特别深刻,虽然看过很久了,但现在我依然可以清晰地复述这个报道。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
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
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的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家族史,深深地告诫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理念等的形成。
2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出自《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池。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触龙在这种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触龙是这样劝说赵威后的,他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的利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
《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国君和居高位的执政者应该让自己的子女去为国家建功立业,以取得人民的拥戴,决不能使子女安享由父母的权势而得到的尊位、高薪和宝物,安富尊荣,坐享其成,不仅业无继者,就连已有的财富也将荡然无存。国君和居高位者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我们更应该为子女计之深远。
3
近期热播剧《知否知否》剧中也始终贯穿着这一理念:“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卫小娘临终时,不允许明兰唤自己阿娘,而是叫小娘,让明兰去祖母身边服侍。于是明兰在盛家这个大家族中平安生存下来,日后成为侯爵夫人。
侯府大公子在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的时候,他知道秦大娘子并非善类,他放下自尊,向他一直视为眼中钉的弟弟顾廷烨妥协,对妻儿做了妥善的安排。于是在他过世后,妻儿在关系复杂的侯爵府被善待,无后顾之忧。
顾廷烨下大狱,明兰被劝说应趁顾廷烨没有被定罪时与他合离,这样孩子就不是罪臣之子,孩子就会有一个不错的前程,虽然明兰和顾廷烨感情深厚,他们最终没有合离,但劝说她的王大娘子也有出于对明兰孩子未来的考虑。
《知否知否》整个剧集中,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明兰被顾廷烨救下,在江边对顾廷烨说的那番话。她说:“蓉姐是你的女儿,你是什么样的人,她就是什么样的人,你是侯府公子,她就是侯府千金,你现在流浪于江湖,那他未来就是水贼草寇的女儿,一天一地云泥之别。我是希望你,别因为自己的一时意气,却耽误了她一辈子。人这一辈子,不能只看眼下。《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三岁就要想十岁的事,十岁就要想十六岁的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怎么能只顾当前眼下呢?”于是顾廷烨被点醒,去从军,得到皇上重用,成就了一番大业。
4
追剧《知否知否》,也让我又想起了小时候听的关于孟子的故事。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不管是《知否知否》故事中的为人父母,还是孟子的母亲,古人为子女筹谋未来和平时教育子女的这些做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父母,我们可能无法像诸葛亮一样写下《诫子书》,我们可能无法像曾国藩一样留下百年家书,但是关爱子女的心是一样的,“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心愿,以后我们在为孩子谋划未来、描绘蓝图的时候,想想“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也许会考虑得更为周全些。
北大才女赵婕的诗中说:“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希望我们都是最善良的父母,希望我们都是最孝顺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