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绝大多数中国人看来,这显然是个匪夷所思的故事。
2500多年前,中国正处在诸侯争霸的东周时代。
当时,周朝天子早已权力旁落,天子不过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实权掌握在各诸侯国的王公贵族们手中,而他们真正关心的,是扩张实力、抢夺地盘。
时断时续的战争已经持续两百多年!
不过,在周天子余威的庇护下,都城洛阳还维持着一份安宁和详和;远方虽不时传来战火的消息,这里却还能容下了几张安静的书桌。
其中,有一张书桌的主人姓李名耳,周朝国立图书馆馆员。
李耳反感诸侯们你争我夺、蚕食吞并的行为,同情在苦难中挣扎的百姓,他向往周朝初建的年代,那时候周天子一家独大,分封给王公贵族们的诸侯国都很小、人口也少,诸侯们自然也不敢造次,诸侯各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小国寡民的状态秩序井然,百姓们不用打仗,人人衣食无忧,生活自然纯朴。
可现在却是天下大乱,战火连年,甚至连怀孕的母马儿都被军队征用上战场,可怜的母马甚至在战场上生下小马!
为什么在诸侯们这样贪婪、好战?
为什么人们不再淳朴,尔愚我诈你争我夺玩弄小聪明?
为什么人们一边说着忠孝礼义,一边却把礼义廉耻抛在脑后?
图书馆员李耳的工作只是研究周王室数百年来收集的各种上古文献,可李耳无法对外面的喧嚣充耳不闻,他想为改变这乱世找到一条出路。
李耳想好好利用图书馆汗牛充栋的典藉文献,学成之后,上可辅佐天子,中可教化王公贵族们,下可启发民智……
他在文献中也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有古代圣人们治国安邦的、有教人排兵布阵的、当然也少不了各种礼乐仪式、祭祀鬼神的……还有些内容则是普通人很难一见的,大抵是上古时代的圣人们、大祭祀们静坐冥想、神灵出窍之类。
那时候没有纸,这些文字要么刻在青铜器上,要以刻在石头上,也有些刻在竹木简椟上,普通人几乎看不到,就连贵族们也不能轻易看到——李耳的家族也曾是贵族,不过已经破落。
知识就是力量!而在当时,这力量只属于天子、贵族、官员……
李耳废寝忘食的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累了,他就尝试着练习上古圣人们流传下来的那些静坐冥想之法:像婴儿一样让呼吸轻柔下来,减少思虑,静心守虚,顺其自然……
刚开始几年,他练习静坐冥想只是想换换脑子——整天研读古代文献,脑子容易失眠多梦;练习静坐之术之后,他渐渐可以轻松熟练的让身心安静下来,睡眠比以前好了,身体也更加健康了。
原来,放空身心、保持“空无”的状态,也是种修练!
渐渐地,他在静坐时仿佛进入一种恍恍惚惚的状态,灵魂仿佛出窍神游四方,出现种种幻象,但他总是保留着冷眼旁观,不为所动。
又过了些年头,他竟然“体验”到了一种更奇怪的东西,这些东西超出了他原有的感官和语言,说是有形状的吧,那些形状又是不可描述的;说是某种东西吧,但又和平常所能看到摸到的东西完全不同,这那东西仿佛包容万物,万物又是由那东西产生的。他仿佛感到自己与万物本源合为一体,时间、空间仿佛已经消失。
极度震惊之后,他感到深深的喜悦和满足!
特别是那种与天地万物合一的感觉,在那种神奇的境界中,他可以感受自身与宇宙万物合而为一浑然一体,仿佛达到了全知全能!
第一次体验时,让他一连好几个月都沉浸在大喜悦大满足之中!
他越深入这种境界,越感到平时清醒时的种种思虑是短视的,静坐修行仿佛开通了他的第六感,让他可以在暗室之中,窥见万物消长变化的奥秘,在更高的维度直接体验感觉到那种唯一而又全部的存在!
他写道,在那种体验中,“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在这种更高层次的存在中,“形象、物体、精微之物、信息”都是更高存在物一部分。
事实上,他发现语言根本无法准确描述他的体验,因为语言是建立原来的感官经验和思维模式上的,而现在他体验到的,却超越一切原有感官和思维模式。
他不知道怎么向别人形容自己感受到的一切,他只好勉强把这种存在之物称为“道”,他十分肯定的宣称:天地万物的根源就是“道”,它是超越我们旧有感官和思维模式的存在,在“道”的维度中,他看到了天地万物的本源,体验到了超越平常感官与理性的存在,获得了超越常人的大智慧。
要拯球这个乱世,唯一的办法就是要靠修练这种体验!只有达到这种体验,人们才会从肉身习惯、从灵魂深处,意识到自己与宇宙万物是一体的;人们才能超越过去看待事物的眼光和习惯,才能超载时间和空间,获得更高层次的智慧。
唯有此道,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之间才更加和谐。
他宣称:我们不只要学习更多知识、技能;更要学习放空意识、静心守虚,去体验那更高的存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他说的话甚至让人无法理解了,他竟然宣称:可以不需要动脑筋不用学习知识,就能达到明白通达(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把这些话整理下来,就是《道德经》,或称《老子》。
有些人对老子所说的“道”一笑了之,有些人半信半疑,还一小部分人深信不疑,他们还尝试进行了同样的修练,并且纷纷报告:他们体验到了同样的东西!更多的人开始修练……
这就是道教的起源!
后来历朝历代修练者的报告,汇总起来,就是数以万卷的《道藏》。
作者:熊川
本书首次连载,文章持续更新,欢迎关注我的或者微信公众号:xiaohuazhuo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商业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