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笔记侠
《直击To B》专栏第006篇
专栏策划 |牟小姝
封图设计&责编| 丽丽
第4327篇深度好文:4526 字 | 8 分钟阅读
专栏《直击ToB》之独角兽篇
编者按:
一场轰轰烈烈的组织效率变革浪潮正在涌起。
在技术红利的驱动下,企业组织效率提升的口子被一个个撕开。
一、组织关系上 由科层走向协同
未来的组织是一种能够自我组织、自我适应的形态,它的特点是没有边界、全面数据化、成员自驱动以及成就感凝聚,是一种对等、透明、高效、快乐的工作方式。
过去,中国各大企业背靠中国的成本优势、市场优势、人口红利等大树,经历了自身发展的一个相对“舒适期”。而舒适期中最直接的表现则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即便组织效能低下,企业也能获得一个不错的经营利润。
但今天如果依旧采用过去速度效益型的管理模式,有数据研究,有40%甚至50%的企业或将面临亏损。
一场从外部高速发展向内部高效发展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这也倒逼企业必须进行一场“自我革命”。
而在这场“革命”的核心就是,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化为主导的管理手段来提升作业效率。
1.高效是组织数字化的必然结果
自工业化时代以来,管理体系都是纵向“金字塔”式的。在这个组织架构中,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以及在组织中的角色都是由他所处的岗位决定。
而传统ERP、OA、CRM等企业管理软件,实际上只是在工业时代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做了升级,让传统管理流程更顺畅、生产或服务的业务流程更清晰、员工权责更明确。
“当时,中国企业中99%处在纸质办公时代,只有1%的顶尖企业实现了信息化”钉钉CEO陈航(花名:无招)曾说。
与此相关的一个时代背景是,2013年12月,国务院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4G时代。更快的网络传输率,让全面实现移动化办公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大量的传统互联网企业在转战移动市场之际,更加关注于C端,导致企业级信息服务市场的B端形成了一个相对“真空地带”。
因此,一款针对“企业即时通讯工具工作圈”的产品——钉钉,在2015年年初的横空出世,在这个领域划开了一道口子。
阿里钉钉直击传统纸质办公低效、严重限制企业发展潜力的痛点,从组织移动办公场景切入,围绕企业内部的沟通、协作、文件、工具、管理等功能展开,深入企业日常管理,让纸质或信息化工作方式向数字化工作方式转型。
时间长轴拉回到2014年前后,当时中国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
但传统的ERP软件由于价格贵、实施难度复杂,其主要客户集中于金字塔尖的少数大型企业,而位于金字塔底部的众多中小企业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仍然处于空白地带。
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大概有4300万家企业中大部分还是传统组织。
在这些组织中,无论是纸质办公还是依靠IT系统,关注的重点仍然是管控,依靠的是流程,追求的目标仍然是提升效率。
有别于信息化管理软件对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精细化,钉钉则围绕“人”的管理模式为整个企业管理市场带来一场变革。
钉钉通过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同在线、业务在线、生态在线这五个“在线”帮助这些传统企业实现“人、财、物、事”的全面数字化。
这种开放平台打破了原有模式的禁锢,钉钉考虑的不再是传统的岗位与岗位职责,而是通过“五个在线”高效完成任务目标管理,进而大大提升了整个组织的效率。
2.灵活是未来组织形态绕不开的变量
组织实时在线化,这就要求运营数据不再只是为中层管理人员服务,还要为高层管理者和底层员工服务,才能实现整个的组织灵活敏捷。
以复星集团为例。复星集团的业务横跨30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有超过200家公司近7万名员工。
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政策、汇率、文化和产业结构等问题,复星却要同时服务于全球的用户。一年的网上会议就有无数场,有80%的工作不是通过实体办公而是通过远程来协助完成。
在这个庞大的组织架构下,过去的协同及找人,需要从一条业务线、职能线一级级找上去,然后再从其他职能线、业务线的负责人一级级找下去,组织效能之低可想而知。
复星作为一家跨国投资集团,很多员工长期全球出差,因时差问题导致员工需要长期不同时区加入电话会议进行项目讨论。
这意味着大量员工急需每日不限场地、不限时间、不限地点进行开会交流或培训。
没有良好的平台和系统支持,就无法支持日常的高效沟通和决策。
借力于钉钉后,这一局面得到极大改观。钉钉通过专家库、项目库等数据,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共享,保证组织中核心人员的基础信息随时可查,企业与企业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资源的随时可调配。
在钉钉平台上可以快速地实现高效沟通,迅速地完成对项目的讨论和信息沉淀,快速完成决策。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教授所说的,“未来智能商业是基于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的双螺旋线结构”。
客户体验及客户运营作为企业与客户交互的前线阵地,成为了企业数字化的重点关注领域。
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拉近企业和客户的关系,是产业互联网时代备受关注的一大问题。
纷享销客等企业,在拉近企业与客户关系,重塑企业与客户关系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1.客户数字化
对于企业而言,“连接”无疑非常重要,这个连接包括企业与客户的连接,也包括企业与渠道商、供应商的连接,甚至企业与客户的客户的连接。
企业已不再满足于连接到自己的客户,还希望连接到客户的客户,希望将终端客户对于产品服务的需求、体验、满意度等信息都能掌握在手中,进而从过去的盲目服务向透明化服务进化。
2.提升效率、升级服务
中国目前仍然以人际关系型销售为主,且任意一个CRM(笔记君注:是指企业用CRM技术来管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软件中,都会面临无数电子表格。过去,这些电子表格的录入都是靠人力,因此,企业软件的使用率非常低。
这就导致企业沉淀下来的数据过低,最多占20%,而且这20%沉淀下来的数据还错误频出。企业根本不可能根据数据做出理性决策。
据Gartner调查,全球使用CRM系统的企业里,有55%的企业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中国有4000万中小企业提升效率、升级服务的需求亟待满足。
2018年获得金蝶5000万美元入股的纷享销客,发布的云之家版CRM,为云之家提供了办公+ERP+CRM一体化的全新能力体验,以满足云之家个性化和不断变化的销售业务需求。
1.选人
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企业对高层次、稀缺的数字化人才需求旺盛。
传统靠运气、缘分找到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的方式已经落伍,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切入人力资源,让企业与人才双方高效匹配、减少耗费比,进而改善招聘行业的效率迫在眉睫。
而Boss直聘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思维迭代和创新,在重构劳动力市场架构上率先迈出了一步。
a. 提升简历筛选效率
传统人才招聘网站,说到底是一个卖C端客户简历给B端客户的桥梁。
B端客户需要人才,HR则只能机械性地、一张张筛选海量简历的方式在大海里捞针,费钱又费力。
Boss直聘就是以这个市场痛点为切入口,自成立以来就以推荐算法作为产品核心技术,采用人脸识别、大数据等新科技来追求岗位与人才的多维度精准推荐与匹配,进而提升招聘效果。
进而帮助HR从业者腾出更多时间精力进行高附加值工作,同时也使得原本主动性不高的招聘行业出现了人才和企业方对对方表现为“积极主动”的态势。
b.招聘场景在线化
Boss直聘开启了招聘行业的MDD时代,MDD是指Mobile+Data+Direcruit,Mobile即移动,随时随地的招聘场景,大幅增加了招聘产品的使用频次和覆盖用户;
Data即数据驱动,基于用户产品使用行为进行的职位技能、公司发展阶段与个人期望、汇报老板与个人等多维度的匹配。
2.育人
数字技术让知识在“时间-空间-形式”产生多元组合,加速了人才转型,也带动了人才数字化转型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为人才发展的敏捷化、沉浸化、共享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a.敏捷化
敏捷化,即可以让员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
在人才发展的敏捷化上,“微学习平台”、“间隔学习平台”、“移动阅读平台”等是重要代表。比如微学习提供商Growo是通过为企业员工提供长度为一分钟左右的视频和音频的方式,提高员工培训效果。
Growo平台中提供了数千段视频课程及音频课程,内容涉及管理培训、人力资源培训与销售培训、技术培训、软技能培训等数百个主题。
据了解,目前Growo已与雪佛兰、亚利桑那州里大学等多个知名国际名企合作,并为人才发展体系提供了超过1700万段的学习课程。
b.沉浸化
沉浸化,即员工通过模拟实际操作场景的形式,从认知-运用-理解三步式进行学习。
德勤GreenHouse作为沉浸式学习体验的重要载体,采用人脸识别、混合现实(AR和VR)等先进技术创造了一个高触感、不寻常的学习环境。比如可写墙壁、专业引导员、圆形设计师等都可以帮助参与者加快他们的原型创作,并快速形成解决方案。
沉浸式学习,一方面,在展示一些相对复杂的流程与工具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创新独特的场景设计,帮助学员跳出固化的思维模式,激发学员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与思考,从意识形态层面加速学员对学习成果的转化。
c.共享化
共享化,即通过内部共享平台、邮件群发系统等工具,让员工可以与该学习领域的专家进行直接交流,及时获取第一手学习资料,这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组织内部协作效率的提升。
比如通用电气公司(GE)创建的BrilliantYOU在线学习平台,通过视频共享来驱动整个企业内驱动员工学习。
共享化学习打破了组织内部横向与纵向的壁垒,倡导“协作共享、共同成长”的学习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知识和资料共享。
通过社交+学习的体验,把曾经被少数人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沉淀并传承下来,进而加速企业内部知识和技能的复用。
可见,随着大数据、AI、VR/AR/MR技术在人才发展领域的应用,再次加速了组织内部协作效率的提升,一个“以人为本”来优化人才发展效率的“智能学习”的时代已来。
四、最后的话
如今,数字化转型已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通向未来的唯一出路。而每一次科技、信息的崛起,也让大部分企业都有值得重做一遍的可能,而这个过程中又蕴藏着巨大的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