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读书随笔

讨论目的:理论理解联系实际分析,了解人格,设计方法纠正问题行为。
讨论内容: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消弱、惩罚
     今天群里讨论的热火朝天,虽然我没几句发言,但我一直都在思考大家独特的见解与分享,今天作业来自聂大大和谌姐的强化力量下。  
     这里我说说自己的理解。1、增加行为频率的基本强化法(正强化、负强化),所谓教学中的奖励与表扬(物质、精神奖励),课堂纪律的好一组一颗星,一句某某组纪律不错,小组大部分学生都坐的比较好;卫生不好的扣擦一颗星,坐不好的一组后排队……这时会发现周围的学生都在提醒本组成员坐好,见证强化的效果2、减少行为频率的方法――消弱与惩罚,课堂有频繁捣乱课堂纪律的学生,老师每次让他站着,周围的同学都会“幸灾乐祸”地笑,难道老师严肃的讲话有这么好笑吗?这种笑只能让违纪的同学认为违纪是很光彩的事,他自认为干了了不起的事,违纪行为不减反增。正所谓后果是强化还是惩罚取决于人与情境,惩罚是有局限性的。在班级管理中要妙用、慎用,那是不是我们就多用强化法呢?得到奖励少作业,以后稍多了几题,就叫苦连天作业多,讨价还价,苦恼的我要用消弱法――再喊天天这么多,惩罚――再喊增一版、强化――不再喊少一题,《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文也能说明强化与惩罚力量对孩子行为的塑造双重作用,我的理解是教育中这四种方法混合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教育中我们应侧重于强化法,强化就像孩子的“慢性感冒药”,服多有耐药性,偶尔高烧也要用到惩罚――“急性药”,见药快但要适量服,是药三分毒,你懂得。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花儿为什么盛开,因为春天给了他雨露;树木为什么茂盛,因为太阳给了他阳光;他人为什么能教育好孩子,因为他人在刻苦学习心理学。(读书随笔一篇,也是我今天学习后对教育孩子的一种反思,望老师们指导)

你可能感兴趣的:(3月15日读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