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思维的两种模式

自我批评并不意味着行为的改变。相反,这种批评往往是用来避免这些改变。比如说,如果我说:“我知道我脾气暴躁,但我没办法。我和我父亲一样爱发脾气。”这种自我批评是用以证明我继续发脾气是合理的。

只有在自我分析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后,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自我中心倾向。只有在我们对自我中心思维进行分析的时候,自我中心思维才不会合理化我们的非理性行为。

正如无意识和自欺会导致非理性结果一样,有意识和自我感知则会带来合理的思维结果。所以,理性思维中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将具有内在不合理的所有思维都提升到可意识的水平。要想彻底改掉坏习惯,我们必须承认坏习惯的存在,然后积极地进行自我分析。

现在开始讨论自我中心思维的两种不同模式。两种模式都体现了自我中心思维用来实现目标的一般性策略,或者说体现了获取权力的非理性方式。获取和使用权力的两种非理性方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自我中心策略:(1)控制;(2)顺从。

1、控制型的自我中心

当我们按照这种思维方式思考时,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权力的行使,让别人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去做。因此,控制型的自我中心者通过武力、口头恐吓、威胁、暴力、侵略、权威和其他形式的公共权力来实现自身目的。

对他人的控制通常会产生权力感和惟我独尊的感觉。控制者通常狂妄自大,同时伴有自我欺骗和高度的伪善。在行使权力和强迫他人服从的过程当中,控制者会产生一种自我确认感,而其他人必须为此承受无尽的麻烦、痛苦、折磨和损失。

消极情绪的产生通常是因为失去对他人的控制,这些情绪包括生气、愤怒、怨恨、敌意、对抗、抑郁和悲伤。

无意识的控制倾向不仅会妨害人们健康的人际关系,对于早已学会控制性自我中心策略和技巧的人而言,它也会阻碍这些人的学习进程。

•老师和父母的非理性倾向会让学生轻视知识,不重视学习。

•“我为什么要学这些?这些东西对我没用。”

•“这只是理论和抽象,我想要实践知识。”

•“关于这个主题,我了解所有需要知道的内容。”

•“这不在我的专业范围内,我永远都不会用到它。”

•“我很聪明,如果我不明白正在学习的内容,这显然是教师教授的方式有误。”

•“我之前总是取得好成绩,所以在这个班我没有取得好成绩是老师的错。”

控制性自我中心的另一个标准是,我倾向于对他人施加比自身更高的标准:即期望别人遵守规章制度,而自己却有“权力”违反制度。

2、顺从型的自我中心

 服从性自我中心者通过自欺欺人来获得安全感、优越条件和个人满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将自己伪装成顺从、卑微、畏缩甚至心甘情愿。他们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以获得虚伪的自尊。

•为了避免屈服于领导而产生的卑微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支持领导的观点。可以解释为“他没有强迫我,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

如果没有达成目标,那么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就会随之而来,比如失望、憎恶、恶意、报复、憎恨、反感和敌意等。在不同情况下,这种失败甚至会导致个体失去安全感,陷入恐惧、无助、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当中。

•只要自己的愿望达成了,服从性自我中心者会感受到一种不健康的“成功”感。

•服从性自我中心者与其他人紧密联系,他的感情、行为和想法都是由潜意识中的自卑感引起的。为了证明服从于其他人需要和意愿是合理的,个体就必须欺骗自己不如其他人。

•“即使我不同意,我也必须服从这种决定,否则的话,我将被排斥。”

•“为了得到我想要的,我必须要服从那些比我有权力的人。”

•“因为我不聪明,所以我必须依靠他人来为我着想。”

•“因为我没有权力,所以我必须采用操控性的策略来让其他人帮我达到目的。”

•“我太笨了,学不会这个。”

•“如果我有什么问题,别人会认为我很愚蠢。”

•“不管我多努力,也不能做得更好了。”

•“我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我知道我学不会这个,所以也没有必要学。” 

挑战人类心理的病态倾向

•记忆:公开搜寻那些不支持我们思维的证据和信息,并且加以重视。

•目光短浅:以冲突的观点和视角思考,克服狭隘、绝对化思考的本能倾向。

•自以为是:不断提醒自己所知甚少,纠正我们确信自己掌握真理并拥有优越感的本能倾向。

•虚伪:比较自己做事的标准和期望别人的标准。

•过分简单化:关注事物的复杂性并试着用语言描述这种复杂性。

•盲目:明确找出与我们信念相矛盾的事实和证据。

•即时性:通过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积极和消极的事情,通过提醒自己拥有很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来缓和消极情绪,通过提醒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有待完成、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来缓和积极情绪。

荒谬:明确地表达我们的观念,并评价它的现实性。这要求我们经常反思我们观念的影响和后果。 

内容来源:Richard Paul&Linda Elder《批判性思维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中心思维的两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