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w 作品)
有个理论说,吃每一口饭都要在嘴里咀嚼三十下,才最好消化。
恩,确实感觉消化能力得到了提升。But,腮帮子太特么酸了!!分享第二天我嚼东西的感受。
大人可能不怎么咀嚼就吞下去也没太大问题,但对娃来说,咀嚼这个事情真的是必须!
很多妈妈来跟我们抱怨,娃不好好吃饭!挑食!肉都咬不动!吃什么都吐出来!还经常干呕!
估计妈妈们根本没想到,这可能是你家娃咀嚼能力不行!
这个小事儿没注意,你精心策划的“让娃好好吃饭计划”可能统统会泡汤。娃吃了也不消化,就很有可能营养不良!是不是还挺可怕的,赶紧来看看下面这些典型表现你中招了没?
嚼半天又吐出来,稍微硬一点的食物都不吃
1岁左右了还只能吃糊糊和流食,不然就干呕
没怎么嚼就吞下去,吃啥拉啥
孩子说话晚、还说不清
中招了?其实,咀嚼能力不好,后果也是环环相扣的,才不是吓唬你!
知道了这些,你还敢不重视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吗?
讲了这么多,一定有妈妈会问,到底什么是咀嚼能力?
宝宝的咀嚼能力,其实就是为了方便吞咽和吸收,通过牙床或牙齿把食物磨碎的能力。
很多人以为这个能力是天生的,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就会咀嚼了。然而,不存在的!
宝宝咀嚼不好,大部分情况下,还真是爹妈和主照料人给耽误的。这几大误区,你中了几个?
误区1:害怕宝宝嚼不动、不消化,不敢对宝宝“动粗”,只喂糊糊
正解:咀嚼面前,人人平等。糊糊是黄金还是怎么的?
误区2:心疼宝宝干呕,喂流食
正解:这逻辑就跟学走路也常摔跤,那就后半辈子推轮椅是一个道理。现在瞎心软,1岁保证妈妈哭。
误区3:以为宝宝没长牙或只长了一两颗牙就不能吃面条、软饭和其它食物
正解:人家牙床肉里包裹的是真正的牙齿,被娃咬到手指的时候喊疼的也是你。蔬菜、肉、面条、软饭比你手指厉害了?
误区4:因为吃的慢,就不给吃肉,只喂宝宝已经习惯的食物
正解:那你家娃只能营养不良了,怪不了别人。你拿着体检报告去跟奶奶讲理吧,娃是你的,科学并且拿出证据地讲道理。虽然那时已经迟了,需要你深思。
咀嚼能力需要从小反复锻炼,越早,孩子的接受度就越高。 那么每个月具体怎么锻炼呢?
4-6月龄:尝试从母乳过渡到泥糊状辅食
6-7月龄:吃细滑的糊。刚添加辅食以适应为主,这个时候如果辅食不够细腻,会加大宝宝的吞咽和消化难度。
8-9月龄:锻炼咀嚼能力的黄金时期,该动粗时就动粗
最适合宝宝开始接触小颗粒状辅食的时机,一定要及时调整食物的性状。
可以从非常细滑的泥糊状、慢慢过渡到剁碎的泥蓉状,吃的粗糙些。比如带颗粒的土豆泥、肉泥、胡萝卜泥。面条和稀饭、软饭也是这个时候需要尝试的。
同时这个阶段也要引入手指食物,可以先从小块、可溶、软烂、便于吞咽的食材开始,比如南瓜块、土豆块等。
10-12月龄:咀嚼能力快速发展期
食物性状要从小颗粒的泥蓉状过渡到大颗粒的碎末状,手指食物的添加也可以进阶为更有嚼劲、方便抓握的块状、条状:煮熟的大块胡萝卜、鸡蛋块、鸡蛋饼、溶豆、意面、小馄饨等。
PS:1岁开始戒奶瓶,长期使用奶瓶也会影响咀嚼能力和固体食物的摄入。
1岁后:逐渐适应成人饮食期
在食材的处理上,可以更接近成人的烹调性状,让宝宝慢慢融入家庭饮食,丰富宝宝的味蕾体验。家长要做的就是将食物处理成适合的小块,让宝宝自己吃。
这个时候的宝宝吃饭很容易不专心,这也会导致宝宝咀嚼不充分。家长们要尽量排除影响宝宝专心吃饭的外界干扰。
但是4岁以前娃的咀嚼能力都不够,对于大块的食物并不能很好地像大人一样咀嚼和吞咽。所以都要把食物剪得稍微小一点给他们吃。
TIPS
妈妈们对自己孩子的发育状况最了解,可以及时调整性状。如果你家宝宝咀嚼能力已经明显落后,也不要太紧张,多一点耐心,毕竟每个宝宝的发展速度都不同。一步一步慢慢来,由少到多、由细到粗,多观察宝宝、找到适合自家孩子的方法,总会好起来。
▼
最后,还有几个忌一定要告诉大家:
一忌没耐心。娃学会咀嚼可能要花上几年时间,你努力了一两个星期就不试了,还吐槽娃不行,其实是你耐心不行!
二忌乱比较。你家娃跟别人家娃不一样,别老比来比去。那娃要是比的话,你厨艺还比不过别人家妈呢。慢一点快一点不是最大问题!
三忌光说不练。你不给娃多做点尝试,就指望你娃一步登天。当妈的勤劳点,还不都是为了娃好么。
四忌甩锅。别把你娃吃不好的锅,总甩给老人。老人在帮你带娃,但该对娃真正负责的还是你。老人说不吃就不吃,老人让你少买衣服也没见你少买。该坚持的东西,你自己得坚持!
大家好,我是糕妈的辅食小助手——麦麦
不知道给宝宝吃什么?
来这里,麦麦手把手教你美味辅食餐
糕妈会严格把关每一道菜
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值得一学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