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保护”谈何容易!


近几日,为上个月来证券时报上海分社求助的某位投资者忙得不可开交。先是两次接待他以及他的师傅来社,同时又指导他收集证据并发邮件给我。这几日,联系上了相关监管与法律人士请教。

昨日,去到上海相关监管部门找人咨询了解,在电梯口等待时,一个电话打来,一看是这位求助者小余的,犹豫了几秒便接听起来。我这才知道,当天早上他已经拿回了全部损失,最初“哄骗”他入套的那位安徽姑娘,现在竟主动帮他撮合交易对手,而且是用很高的价格。小余对我说,非常感谢这段时间我的帮助,希望星期天请我吃饭。

“这样,小余,吃饭先放着,我很忙。我现在XXX局,等我先了解下详细情况。”在电话里我简单寒暄了几句。

这个电话意味着,那些涉嫌行骗的人已精准无误完成了要求小余“撤诉”的任务。而作为交换条件,当初蒙骗的接近100万元,竟然在今早全部回到小余的银行账户。不过,我却没有如料想的他那般“长出一口气”,相反我更加忧虑起来。

我所担心的不是他这次被骗的资金是否安全。因为从语气中判断,他似乎已经吸取了足够的教训,不会再与那位骗他的姑娘交往,更不会想着一夜暴富而听信谗言。只是过几年,骗局换一种形式出现的话,他很可能还会上当。在电梯口我想,如果以后他再被骗,我是不会管他了。

也就是数月前,在上海浦东新区政府附近,曾聚集了几十上百因“中晋系骗局”受害的信访者。我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听附近上班的朋友说,这些人拉起条幅,请求政府帮忙要回自己的“养老钱”和“血汗钱”。其中有不少声音,竟是“怪怨”那些捅出中晋骗局的新闻媒体及记者们。他们认为,如果不是报纸揭露了这一事实,导致中晋系资金链断裂,他们很可能已拿到收益颇高的本金与利息,而现在却要为讨回本金而苦恼。

我的一位朋友评价这件事时说,受害者无不心怀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不会是庞氏骗局的最后一棒,这或许意味着只要自己的钱能安全回来,根本不会去管下一个接盘侠是谁。

但实际上,任何人都可能在任何时候成为骗子的“接盘侠”。另一个事实是,当今社会那些贪婪却又毫无金融证券常识的普通中小投资者,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说,只要后者前仆后继,那么意欲通过非法行骗获取巨额财富的人便会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不可否认的是,在一行三会监管之下正规有序的金融证券经营机构绝大多数是值得信任和托付的。但近几年来,股票市场一度大起大落,固定收益或货币类理财市场收益率又在持续下行,老百姓的财富要想寻找到既安全又有相对较高收益的出口,似乎一天难过一天。如果存放在银行,想要跑赢实际的物价上涨仿佛并不容易。

出于好奇,我通过360搜索了一下“证监会 投资者教育”这样的关键词,发现其下的新闻条目多达141999条;如将“教育”改为“保护”,相关新闻条数更超过206000条。依据我的工作经验,证监会在投资者教育与保护上一直是不遗余力的,也在某些“投资者适当性”环节上设置了技术障碍,目的在于用“硬性”的监管手段来保护投资者。

但当今新媒体异常发达,骗子的介入手段防不胜防。以曾经红极一时的新浪微博、当前仍颇受追捧的微信以及刚受到诟病和监管调查的百度搜索等为例,意欲利用这些终端影响力而伺机行骗的人,昨天有莆田系,今天明天可能会花样翻新的“XX系”。

平时我浏览手机新浪微博时,总会看到许多陌生人自动被推荐到前台,我这时完全是一种“不得不看”的状态,也总是无法屏蔽,我相信许多用户对此均有吐槽。这些微博大概是用“忠厚长者”的语气说道:“当年5000点时,我叫你们逃走,你们不听;今年元旦过后,我让你收手,你们又不理;但现在我深入研究了十几天,终于找到了一只可以长期持有的好股票……”云云,你若感兴趣点进去,很可能就会遭到有计划的狙击。新浪微博上类似的违规推送,还有什么“1元夺宝”之类,骗局已昭然若揭,但相关平台仍鼓励其存在。与上面的“忠厚长者”类似,这些微博均设置成了不可评论,只可转发。

近日我使用QQ时又遇到一个“不解之谜”。每天到了某个时候,总会有一个所谓“XX金融”的QQ公众号主动跳出来,每次上面都会显示“直播已结束,感谢您的参与”之类的内容。但奇怪的是,首先我根本没有参与,其次界面上方明明写着“解除屏蔽”一类的提示,表明我在此前已经坚决排斥了它,但不知为何腾讯公司还是让它每天准时跳出来骚扰我一次?

与前面提到的证券投资受害者小余类似,那些上当受骗、血本无归“赵钱孙李”的故事,肯定还在每天重复上演,骗人者与受骗者一定都还在不断增加。在仍显得有些浮躁的社会氛围下,投资者教育与保护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或是达不到实际的效果。

“投资者保护”谈何容易!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资者保护”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