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之孔子世家—深通六艺,至贤至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是我在上学时教科书上的描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很多能倒背如流的话和孔子都有联系,因为他们出自《论语》,一本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这里我想到了还有另外一本我正在读的书《传习录》,那是王阳明和他弟子的记述。

读《史记》之孔子世家—深通六艺,至贤至圣_第1张图片
至圣先师孔子

直到今天著书立说也是传播自己思想的一个好办法,很多人都在做这件事,不过看了一些所谓的畅销书后,我的感受是干货太少,受益不多。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这些贤者都精通六艺。我的知识就停留在这里了,至于六艺是什么?七十二贤些都有谁?我一无所知。就好比我阅读一本书,只记住了目录而没有看内容。

了解孔子,就先从六艺说起,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孔子在传授弟子时就特别强调了六艺精通。

礼,无礼不足以立。人没有了基本的礼仪修养就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了,其实禽兽也不是没有礼仪,只不过是我们不能理解吧。

乐,对于我们来讲不能成为乐者,但要具备欣赏的能力,现在很多人把孩子送去学习音乐,想来不是为了称为音乐家只是想让孩子具备基本的欣赏能力吧,不懂得演奏,那就先学会聆听。

射,不仅是一种技能,而是提升个人修养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给孩子报的跆拳道、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培训班一样,不是为了战斗,是为了强身健体陶冶身心。

御,御人之术驾驭之能,古时的驾驭车马,现在可以称之为驾照开车的资格,过去的御人之能现在可以称之为管理的艺术。

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一门技术活,琴棋书画不仅是陶冶情操,更是人生智慧,读书明智了解前人的智慧,感悟不同的人生道路,目标才更加明晰。

数,心里有数每个人都要有个数,不然就会出现问题。除了数学知识,还有事物的规矩在里面,天数、运数无所不包。

孔子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一直想为祖国做点事,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鲁哀公向孔子问询治国的要诀时,孔子答道重点在于臣子的选拔。季康子问怎么治理国家,孔子答道“起用正直廉明的人,废除心怀不轨的人”。季康子忧虑鲁国的盗贼太多,便问孔子有什么好的办法,孔子说你自己不贪恋钱财,就算你奖励偷盗也不会有人去偷东西的。

孔子的核心政治思想是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要以德服人,有德不怨,尚德去恶,德行天下。但是这个想法无法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赞同,因此不仅鲁国,所有的诸侯都很尊敬孔子,但是都不会用他来治理国家。齐国的君主还赏赐封地给孔子,到目的不过是让天下人知道自己敬贤罢了。

同时,孔子组织弟子修订了《春秋》并说后世的人如果能记得孔丘是因为《春秋》,但是给我孔丘招来骂名的也是《春秋》,不过我不会因此就不做这件事,因为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至于是非功过就由后世的人去评说吧。

孔子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便把精力用在了教育片,做到了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本着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不计较弟子的出身,让他们都能得到教育的机会。

孔子门下有七十二位贤者,其中我记住了一个名字子路,这位学生身上有不同于其它人的特殊品质,首先他对于真理的追求超过了对于老师的尊敬,如果他认为老师的决定是错的,他会和老师进行讨论而不是被动接受,这在孔门弟子中是独一无二的。

读《史记》之孔子世家—深通六艺,至贤至圣_第2张图片
子路舍生取义

子路的死是悲壮的,他作为卫国的官员为了保护君主,解救朋友毅然赴死,知其不可而为之,体现了他舍身取义的态度和决心。当卫国发生叛乱的时候,孔子就断言子路不会活着离开,而是一定会舍生取义,不久消息传来子路被害,终年63岁,一位老人尽管独木难支还是为了信念做了最后一次努力。

不久孔子也身染重病,他的弟子子贡来看望他,孔子说我知道分别的时候来了,天下间无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用我的学说,我昨天梦见了我的归宿。七日之后,孔子离开了自己眷恋的世界和他的弟子们,他是遗憾的,也是不甘心的,自己的学说终于在汉代董仲舒的手里变成了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个人的历史,一人之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史记》之孔子世家—深通六艺,至贤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