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价,price taking.生产者只能随行就市,被动接受通行的价格。没有决定权。跟受价相对的是觅价,price searching,意思是说生产者有一定的主动权,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来降低价格,也可以通过减少产量来抬高价格,间接地制定了价格。所谓造价,特指利用信息费用,虚张声势涨价的行为,造势造价的意思。
市场结构的性质跟市场上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数量之间是没有关系的。
受价的市场结构是什么样的?
是根平的需求曲线,也就是说你的价格是一定的,只能接受。你的收入等于价格与数量的乘积。价格不变,收入也就只跟销量有关,这个时候关键看怎么降低成本。
租值等于收入减去成本。
数学里的导数相当于经济学中边际的概念,即marginal。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就像第一章消费者盈余中讲的吃包子的例子,当吃到第五个包子的时候,对第五个包子的价值判断就等于售价。而前面的四个包子的价值判断都是大于边际成本的,也就是没吃够,还得接着吃,直到吃饱(边际价值等于售价)。而第六个包子的边际价值小于边际收入(吃多了不舒服),所以就不应该吃。把这个过程放到生产活动中就是: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的时候,是产量太少,还有的赚,要继续扩大生产;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的时候,是产量太多了,多出来的还不如成本多呢!也就没必要生产那么多了,当然应该缩小规模。这些都不是最优产量,只有恰好在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相等的情况下,达到完美状态。
这个表述让我想到李俊慧老师说的一句话,学习经济学还有助于明白人生哲理,从这个推理过程中我明白的人生哲理就是:凡事皆有度。什么事情并不是越多越好或者越少越好,越怎么样就越怎么样的这种思维方式就是非此即彼的辩证法,对解释事实还是指导行动都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人更加偏执,更加焦虑。因为从这种价值观演化而来的方法论就是想找寻一个确定的对错论。而在学习了经济学和其他科学之后,我们指导首先这种思想不是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是尽可能找寻能够被事实验证的假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对有错的的思考和验证过程。不是静态的是非对错。这个过程必然是艰深的,是需要前前后后探索和磨练的,更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别人指定的、告知你的东西。
另外还有一条萨伊定律,两句话。
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
It's the capability of production which mak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country and desert.
除了学到了生产力用英语怎么说之外,从这个定理中又可以得到很多哲理,而市面上流行的一些貌似很有哲理性的句子也可以用这个解释,这不,就像那句:
女人别问化妆品为什么这么贵,而要问你为什么买不起。
还有那句,拥有一个人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你配得上他。
尽管你不满意现状,但恰恰说明你现在的情况和你是最般配的。
还有从小听到大的那句:只要好好努力,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学了萨伊定律后,这句话完全说反了,应该说成,如果你想过上好日子,努力是不可缺少的呀,努力是过上好日子的necessary,而不是sufficient。因为努力就是生产力呀。
难怪经济学有经济学帝国主义之称,它不但可以用来解释经济现象,而且还可以用来解释看似神秘的人生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