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不断上涨的猪价,对民生问题造成了一些影响,然而,在猪价上涨背后,隐藏着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炒猪团”的身影。
“据我们了解,‘炒猪团’是通过一些团伙向养殖场户投放丢弃的死猪,然后制造和传播养殖场发生疫情的舆论,从而诱使养殖场户出现恐慌性抛售,再大幅压低生猪的价格,从而达到‘炒猪’牟利。”12月17日,农业农村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表示。
以民之利,填满自己口袋。针对这种行为,王俊勋表示,农业农村部印发了相关文件,其中明确要求,将通过强化疫情排查、加强联防联控、有奖举报等办法打击和防范“炒猪”行为。农业农村部还对此专门下发了《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暂行办法》,鼓励媒体、单位和个人通过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热线等渠道,举报有关“炒猪”线索。同时,强化动物防疫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一旦出现坚决打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护生猪养殖者的合法权益。
在同一天,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也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密切关注重要民生商品市场和价格运行,除继续大力做好猪肉保供稳价工作外,还将指导各地做好其它“菜篮子”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确保元旦和春节期间的市场供应稳定和价格平稳运行。
遏制“炒猪团”
猪肉是重要的民生产品。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上涨,已经影响到了消费和物价指数。然而,近日却有媒体发现,个别地方出现了“炒猪团”牟利。
据报道,一些不法商人瞄准生猪价差大且省际间难以监管的地区,采用各种非法手段跨省偷运生猪,暗地交易,牟取暴利,而不管其中有没有病猪。 为了压价收猪,有的散播疫情谣言,制造社会恐慌情绪,甚至向他人饲养的猪群投放非洲猪瘟病毒。在某养猪百强县,有养殖户曾发现有无人机在生猪养殖区投放不明物品,检疫后发现该物品含有非洲猪瘟病毒。
一位养殖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生猪养殖中,99%都是中小养殖户。由于中小养殖户多,在非洲猪瘟多发时期,一旦某家中小养殖户有一头猪发病,基本所有的猪都保不住。这也使得养殖户的信心不足,很容易被不法商贩欺骗。
“比如商贩说,别的地方猪都死光了,周围都是猪病,你不卖一分钱没有,有的人见了发红或者发烧都害怕血本无归,就低价卖了。对比较安全的猪场就扔死猪,想办法传染或者造成恐慌,养殖户没办法只能给畜牧局电话,让人拉走。”上述养殖户表示。
“‘炒猪’行为涉嫌违反《动物防疫法》,严重影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正常开展,严重破坏生猪生产秩序,严重损害养殖者的合法权益。”王俊勋说。
据介绍,为了打击“炒猪团”,早在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就印发了《关于打击和防范“炒猪”行为 保障生猪养殖业生产安全的通知》,加大对运输、丢弃病死猪等行为的排查力度,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症状的,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规范做好病死猪的处置。
同时,对打击和防范“炒猪”行为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强化动物防疫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对于发现涉黑涉恶线索的,及时向当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移交。配合《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暂行办法》,团结广大养殖场户和人民群众共同防范、及时举报“炒猪”行为,形成社会的共治合力,全方位无死角打击“炒猪”行为。
“目前,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热线和政策咨询电话公布后,收到的反应主要集中养殖户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恢复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用地问题,环保禁养限养问题,资金短缺及贷款问题。近期全国疫情相对比较平稳,接到的疫情举报电话数量较少。我们暂时还没有收到相关线索,只是从媒体了解到相关情况。从现在的情况看,恢复生猪生产关键是要让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惠及到养殖场户,让他们真正获益,增强养殖信心。针对电话反映的问题,我们正在协调有关部门推动解决,为养殖场户加快恢复生产助力。”王俊勋说。
稳定猪肉价格
今年11月,CPI创下多年来新高,其中,猪肉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发改委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猪肉等部分食品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仍然突出。不过,近期监测数据显示,猪肉价格高位回落后正在趋于稳定。12月2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与11月初相比下降10.7%。
“总的来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价格总水平仍将保持基本稳定。”孟玮表示。
按照部署,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对此,农业农村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落实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要求,要认真落实省负总责要求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将生猪生产恢复任务分解到市到县。
同时,要确保各项扶持政策不折不扣落实落地。充分发挥恢复生猪生产协调办公室的作用,定期汇总梳理政策落实突出问题,督促各地、各相关部门逐项解决,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政策落实到场到户。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从9月份开始,加强了生猪生产调度,在原来400个县定点监测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对全国规模养猪场的每月调度,从而大大强化了对生猪生产形势的把握。
此外,12月10日和15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了两次大型养猪企业座谈会,引导大型养猪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产业扶贫,采取多种形式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尽快补栏增养、恢复生产。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都出台了文件,细化了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形成了恢复生猪生产的强大推动力。在扶持政策和市场行情的带动下,11月份全国生猪生产全面向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止降回升,猪肉供需矛盾较10月份有所缓解,这为明年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增强了人们对生猪稳产保供的信心。
“猪肉价格上涨的势头出现回落是因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生猪供应量出现回升,供不应求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这是市场因素作用的结果。应该说供不应求的严重时期已经过去,供求关系正在不断向好。”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孟玮介绍,今后一段时间,特别是“两节”期间,将根据市场形势变化,择机增加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一些地方也已经制定了本地储备投放方案,在“两节”期间,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增大投放力度。此外,还将增加进口。不仅增加猪肉进口,还将扩大牛肉等肉类进口,保持“两节”期间肉类市场供应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