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国找工作(2)

(编者按:不是正规德国高校毕业生的高大上求职经验谈,只是主妇妈妈走入德国社会开始工作的小故事。

我在德国找工作(1) -

......鉴于先生在国内,我和娃独自在海外,鉴于我的德语还是晃荡,最好从半职找起,找“帮助者”的工作,而非“专业类”的工作。虽然,我在国内工作过,但是,英文翻译和中文行政,在德国是行不通的......


我在德国找工作(2)_第1张图片
爱讲演的小女孩

在德国,甚至在欧洲,主妇是正常现象。中国妈妈,不论是国内过来的,中中家庭或跨国婚姻,还是德国毕业的,以及很多当地德国妈妈,一样做主妇。

德国鼓励生育,鼓励带娃。设有“父母假”,可以休息三年,第一年发“父母金”。另外,由于夫妻双方税卡级别的原因,往往女方不工作,或者找个月收入不高于450欧元的Minijob。

Minijob是免税的,如果工作收入高于每月450欧,以700欧为例,要上税、买保险、提高缴费账单,算下来,到手的,和450欧差不多,多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全贡献出去了。

当然也有双职工,也有创业者,也有很多其他收入形式。总之,收入高,缴税就高,托儿所、幼儿园等,收费标准和收入挂钩,各方面账单就高。如果追求职业生涯,也可以高薪双职工,人均月薪4000欧以上。

根据国情课介绍,德国家庭平均一户小孩1.4个。小数点后边是多生多育的土耳其民族或者多娃德国家庭提上去的。相当一部分双职工家庭是丁克的。

言归正传。我家娃大了,上幼儿园了,我的德语证书和德国驾照拿到了。每天的时间,做家务,学德语,写中文,阅读学习,还是略有单薄。

于是乎,开始找工作。我自己是想工作了,至少想走入社会。但是,不容易。

首先,不是德国学校毕业,是国内文科,不是理工科,不好找企业。第二,德语不如母语者好,应聘办公室行政,文员,没有竞争力,而且这些动辄需要"Ausbildung"的经历,要有三年培训。第三,未能流利驾驭德语,仅仅中英翻译,几乎无用武之地。

更困难的,半职比全职更不好找。由于要下午接娃,我只能找半职。

于是我只能找当地人不感兴趣而我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技术含量低的,甚至时薪低的。比如送报纸,比如家政清洁。但是即便这样的工作,也分种类,也看运气。

总之,我现在的状态是,有一个半职,流动护理中心的“家政帮助者”,开车上门吸尘、购物、换被罩,每周大概20小时,包括路上时间。还有一个免税的Minijob,每周三送报纸,大概1个小时。

对于刚拿到德国驾照的我来说,能练德语,能练车,能熟悉德国,时间自由,有收入,有小费,能顾娃,能继续自己的梦想。我觉得是适合目前的我的。

有位朋友,说很羡慕我,比她工资还高,要来我这工作,请我推荐。其实她的工作是不错的,穿着粉红色的工作服,在专卖店,卖各种各样的甜甜圈,蓝色的、咖啡色的、彩虹色的、奶油色的、夹心的,或者纯的。我曾经看过她,好像一个粉红房子里的粉红公主。干净,温馨。

写到这里,满怀感恩之心。比如,送报纸这个工作,去劳动局登记的那个周末,有报纸送到家里,夹着一个宣传页,说招送报员。

几个区域,几种工作时间:一个是周一到周五,早晨6:30之前送订阅的报纸;一个是周三和(或)周六送免费报纸和宣传页。按国家最低时薪付费。

这两种报纸都隶属于当地唯一的一家报社集团,一种收费、一种免费。虽然是免费报纸,政治、经济、体育、文化、星座等各种信息都有。还有一个重要栏目是关于非工作时间的药店、诊所的联系方式。以及一大篇关于本地活动预约和市民消息,例如二手买卖、应聘、职位、生日启事、讣告等等。

我觉得可以试试。送那个时间自由的免费报纸,只周三送。于是发信:我照着工作要求往上靠,我写:您好,我对这个职位感兴趣,能负重,可信赖,我住哪哪哪,我想周三送报。此致敬礼。

第二天就收到回复了,通过了,于是我按要求带着保险号、税号、银行账号、身份证,就去了。

这里插几句,每个德国居住的人,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去登记住址,有一个身份证。每个人都要买保险,有保险号,也叫做社保号,终身的。每个有工作许可的人,都会有税号,这个也是终身的。每个人,一般都会有一个银行账号,银行开户是需要住址证明的。

带着证件,我到了报社大楼,通告前台,一位魁梧的老先生带我走过门禁,到了楼上。

简单问候,然后老先生给我看了几张打印出来的送报范围。很巧,很惊喜,取报纸的地点就在我家对面院子的一个小屋,送报纸的范围就在我家附近。有三个范围,我选了一个编号333的,我的幸运数字嘛!而且这个离我家最近,就是房后一圈。

于是当场签订临时合同。老先生说,“你先送三次,如果觉得不喜欢,就停。如果觉得Ok,就签订正式合同。有圣诞金,有带薪假一个月,将来的合同大概15页。”

我听了挺开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报社,这些文字工作者整的总是这么正规,甚至“繁琐”。

老先生带我取了一个小车,送报纸的黄色小推车。我把它绑在自行车后边,骑回家了。

对了,还给了我一张纸,写着送报范围,其中还有两栏重要信息,一个是不要报纸的某个住址的某人。一个是重要客户,要求拿到报纸的用户。这张纸是每周放到我的报纸上边的,每周我可以看到。

很快周三到了,我为了保险起见,提前去转了一圈,看看地形。虽然是一圈,那也是个井字,四条街,6个边,怎么送更好更快。

有一条街,重要客户是2号,可是我找来找去也没看到1到3号,只看到5号的同样的姓氏。

说到这里,德国很注重姓氏。比如:每个院子有信箱,写着姓氏的全拼和名字的缩写。每个单元楼,外边一排名牌和门铃。名牌上写着姓氏的全拼,有时写着名字的缩写,有时没有,只有姓氏。这个名牌是透明的,晚上的话,是亮的,也能看清楚。

中国,信箱都是编号,大门也多是编号。单从外边看,是不知道谁谁谁的。人们说中国人热情,西方人冷漠。中国人不注重隐私,西方人注重隐私。我反倒觉得有时相反。

中国人不和陌生人说话,生日改来改去。西方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出生日期是什么就是什么,都联网。中国,人工统计生日,派出所,随便报日期。很多50年代,70年代的人,生日和真实是不一致的。

说到德国重视姓氏,怪不得,以前听说谁谁是贵族姓。谁谁为了改姓,嫁给谁谁。谁谁为了称号,花钱买个什么伯爵。

快跑题了,拉回来,接着说。预走,那条街的2号重要客户没找到,1到3号也没找到。于是我回家查Google Map,显示在马路对面。不对呀,我的送报范围,就是这一圈,没有过马路呀。

实际送的过程中,我开始摁5号的门铃,一位老奶奶在门铃电话里说,请问你找谁,我说我送某某报纸,我找谁谁谁,但是我找2号的。她说她就是。我说好的。

过了一会,我正在整理小推车时,老奶奶居然走出来了,天气很冷的,她穿着拖鞋,粉红色线衫,走出院子,她说,她在这里住了10年了,没听过有1到3号,这条街的另一头前段时间在盖房子,是不是那边有1到3号?我说我看过了,那边不是。

老奶奶说,哦,那我就不知道了。我说,没关系,我给报社反馈。外边冷,您回去吧。老奶奶说,好的。

和气,友好,这是我的印象。

再就是觉得谷歌地图有时不准,还是应该按实际情况。又联想到,朋友圈某位先生和他家太太吵架原因之一就是,先生相信眼前的路,太太非要相信导航。

单是一个送报纸,就有很多收获和感受。第一次推小车时,心里突然不好意思了。啊呀,就在先生单位附近,会不会对他有不好的影响啊。啊呀,就在幼儿园附近,会不会家长看到,影响不好啊。

给先生视频,他说,没关系,锻炼呀。给一位送报纸的同行说,他说,正常啊,就是学生、主妇、退休人员送报纸啊。很正常啊。

等真正送起来,那叫一个开心,那叫一个痛快。可不是自我美化哦。我喜欢推着童车散步,我好奇别人家的院子。现在,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推着黄色的小车,走走停停,从从容容推开栅栏,大大方方穿过别人家的院子,坦坦荡荡看看别人家的花花草草,然后正门信箱里放上一份报纸。

挺开心,散着步,走着就把钱赚了。

我在德国找工作(2)_第2张图片
爱讲演的小女孩

报社老先生说,第一次送,大概2个小时,甚至更长,慢慢走,别着急,前三次,每次送完,发Email告诉他时间。

哦,这个报纸,不是按份,因为有的住的远,是大院子,有的是4层的居民楼,住户多。也不是按地区面积,而是按每个人的速度。快也好,慢也好,尊重每个人的能力和时间。付出多少时间,领多少工钱。

前三次,我分别是2小时20分钟,2小时,1小时50分钟。然后就按照平均2小时,签订了合同。我也没有要求送再多的区域。对我来说,一周一次,时间自由,送个2小时报纸,就是很舒服的。再多,没意义,也累。

后来,越来越熟,每次1个小时就可以了。虽然按最低时薪8.5欧付费,但是,我能快速送完,2小时的任务,1小时结束战斗,相当于时薪17欧。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这些纯劳动所得的外块,给娃买各种玩具,足够了。什么变形金刚,什么变色赛车,什么消防员Sam,统统搬回家。

我还“臭美”的给送报纸赋予更多意义。“特工在行动”。每周三下午2点左右,穿上皮靴,穿上户外运动的外套,带上手套,外面再套一副一次性手套,从地库取出小推车,走到对面院子的一个小屋。

提起一摞报纸,放到小车里,用剪刀剪开包装带,再提起一摞报纸,再剪开包装带。小车装满之后,把塑料袋,塑料绳,抽出,放到垃圾桶里,开始送报的路。

报纸一一放到信箱里,我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居民楼信箱或着院子信箱,还见到几家店面,有驾校,有理发店,有Pizza店,还有一家塔罗牌工作室。我开始在那家预约理发,我开始带娃吃那家的Pizza。塔罗牌嘛,我以前感兴趣,现在,平时读《箴言》,周末教《论语》,就够了。

对了,送报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个问题,每次报纸,剩下很多,发不完。于是我就扔到专门回收纸的垃圾箱里。最后,把沾上铅墨的一次性手套丢到回收塑料的垃圾箱里。

众所周知,德国是欧洲实行垃圾分类最棒的一个国家。蓝色大箱子是回收纸的,黄色大箱子是铁、塑料包装等,绿色小箱子是bio垃圾,黑色大箱子是其他垃圾,比如尿不湿、脏毯子等等。还有大型垃圾点,回收纸、纸箱;白色、绿色、棕色玻璃;衣服。电池在每个超市都有回收处。灯泡,在大型超市,有回收处。

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看到我往蓝箱子里丢报纸,对我说,报纸是发的,不是扔的。呵!这些守规矩的,满满正义感,爱管闲事的公民们啊。

正好趁着签署正式合同,我再次来到报社,说了报纸过剩这个情况。老先生压低了声音,对我说,哎呀,不好改啊,柏林那边有要求,有数字标准,只升不降,和奖金挂钩。你呀,送不完的,找个地方,扔掉就是了。

可见,电子时代,纸媒衰落,是全球性的问题。

还没写到正题,单一个小小Minijob的描述,就滔滔不绝啊。亲爱的们,下一篇,给大家汇报我的正式工作。提前透漏露一下:

还是有很多感触的。劳动快乐,助人快乐,有收入快乐,有小费也快乐。但是,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掉牙缺腿的顾客,健忘症的老人,半边脸中风的老人,说不出来的感叹。

看到一座座恁大房子里的独居老人,看到各种各样精美的瓷器,看到一尘不染亮晶晶的强迫症老人,看到各种收藏癖的老人,有的收集小狗塑像,有的收集猫头鹰塑像。有的很健谈,不停的让看照片,讲故事。也是感触颇多。

另外,我骑自行车跑了两周,后来开始大胆的独自开车工作了。比驾校的手动挡高尔夫大车容易,工作车小,自动挡。只是有一天下雨,车里暖气热,一时找不到冷风,屏幕一片模糊,后来半天才找到。边开车边手擦屏幕,也是醉了。

同事们很友爱。毕竟是服务型机构。还有一个感受,大大方方,自信,实在,简单。就这样做,大家也都这样。挺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德国找工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