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故事

在我的这个年纪,大多数的人会选择离开家乡去更大的城市发展,大城市的匆忙和激情还有很多未知的可能性。比起这些,我更想去体验更加真实的,陪我度过童年的这片土地一起成长,所以我选择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种植三七,我是个文山人,三七是文山的代表,更是世代种植三七人的根。

三七是难得的宝贝,种植也是十分辛苦的。小的时候我父亲就告诉过我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就有三七的介绍,“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闻名海内外的“云南白药”三七就是主要的成分,三七全身都是宝,除了根,三七的花和茎都可以入药。

繁重的劳作之后,夜幕降临时,在种植基地做些简单的晚饭,刚从地里采摘的三七花直接放辣椒炒熟,夏季蔬菜丰富,茄子辣椒豆角,一家人边吃边聊,父亲说着再过几个月有一部分三七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一千多天的辛苦可以采收了,还要再请一些邻居来帮忙。母亲在计划着明天的饭食,和家里人一起聊着天感觉到很辛福,我也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赶快到来。

6月连续的几场大雨,让种植三七的农民们都忧心忡忡,父亲每天都冒着雨去基地看,邻村的几家农户的基地都被洪水淹没了,有的眼看马上到采收季节了,三年投入全部打了水漂。风险太大了,祈盼着雨快点停,不要造成什么损失,每天除了身体的劳累还要承受着精神的压力,除了看着天,真是无能为力。

进入9月份后,就可以准备采收了。到了月底,确定好了时间后,父母在前一天安排好了第二天采收的工作。文山的九月总是晴雨参半,下雨会对采收有些影响,只父母凭着多年的种植经验确定采收时间,采收完在太阳下暴晒干,快速蒸发掉水费才更好保存,也能在市场上卖起价,除了分不同的头以外,完好的仓储也是很关键的。

采收的时候,需要有经验的人拿着三角锄头在前面挖,别的人拿着袋子在后面捡。王师傅是老七农了,凭着三七种植的间隙就能够很准确的评判出往哪里下锄头挖是最合适的,力度角度都掌控的好就能保证能把七根全部挖出来并且不挖坏。除了王师傅我父亲也是可以很好掌控技巧的人。

父亲一边挖一边感慨,从种下去到采收最少也要三年,一千多天的等待,人一辈子能种几茬啊,周而复始,一代又一代。其他人在后边负责修剪装袋,遇到特别大的大家都很兴奋,“大家快过来看啊,我挖到个超级大的”大家一起围过去,质朴真诚的笑容挂着脸上,一同分享喜悦。这样的笑容让我心里一暖,想想那些在城市化的不易,能这样欢笑很难,每天面对着那么多的压力,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大家的开心那么纯粹。

这样的纯粹也一直感染着我,真诚质朴的面对我的客户。诚信的经营三七的小生意,很多朋友同学知道我回家卖三七之后很多人都很支持我,这是我很重要的选择,也是无悔的选择。太阳渐渐落上了,一天劳作也接近尾声  ,坐上父亲的拖拉机,凸凸凸凸……的一路回家,漫漫长路慢慢走,拉着满满的收获,回家夜已深,第二天还有清洗泥土,修剪,再晾晒干。三七从土地到市场再到各处药铺以及客人的手中,每一头三七都在发挥它的价值。万物轮回,作为生物链中的一员,我始终坚信也遵守自然规律,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种植好一味药,也祝福每一个陌上的人,平安喜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