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你就输了吗?

上星期看《奇葩说》有这样一道题目TA真的很努力,是一句好话吗?

我把这句话问了一下身边工作的小伙伴,基本上没有人认为这是一句好话,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工作的人。普遍都认为这样一句话是要看语境的,但是一般这个语境都不会很好,尤其还是第三人称的情况。假如一个人在你的上司前面说你真的很努力,往往不是想夸你努力,而是后面隐藏了半句话“虽然结果不太好,但他尽力了。”为什么结果不好呢?可能就是你能力不够,不聪明,总之有很多其他缺点。这样一句话,看似说的是你一个优点,但是后面夹着你许多缺点,而且是致命的影响结果的缺点。
努力你就输了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样看来其实我们并不喜欢“努力”这个评价,不希望被其他人说出来。奇葩说里面有一个观点,努力只是我们的及格线。就好比你想说自己不容易,马上其他同事也会说就你不容易,我也不容易。没错,出来在外谁容易。为了一份工作大家都很努力,为什么你的努力就比别人的高级呢?我们会发现努力也不好衡量。工作时间长就更努力吗?老员工1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量,新手可能要3个小时,这是每一个新手都要经历的阶段,这是必选项,不是加分点。效率低下的努力,在工作中并不被提倡。此时他需要的不是一句你真的很努力,可能是帮助他改进方法的指导。

还有就是,比起努力,其实我们更喜欢的词可能是这人真的聪明,真的有天赋。上学的时候,我们听到最多的例子是那些一边玩还考出好成绩的人,而我们只能一边刷着题一边羡慕这样的学霸。同时我们也知道,天赋这事有多重要。《月亮与六便士》里面的斯特里是极少数,他有画画的天赋,出手非凡,而与之相对的是平庸艺术家施特略夫。在这样的故事中,斯特里是主角光芒四射。那个施特略夫只是个配角,还赔了老婆。所以比起怎么钻研更努力,我们希望自己有一条捷径,有通往聪明之路。
努力你就输了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近在读《梁宁产品课30讲》。

她说: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计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线性周期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她说有一对双胞胎,2010年一起大学毕业,一个加入腾讯,一个加入报社。7年后,加入腾讯的那位已经年薪百万,满大街都是挖他的猎头。而他去报社的那位兄弟,因为报社沉沦,他寄托的整个产业都没有了,一切需要重来。导致两人差异并不是他们素质或能力有多差,核心是两个单位所附着的经济体,一个快速崛起,一个快速崩溃。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点线面体。有时候为什么你努力工作还不如2013年前买了腾讯的股票或者2010年前买了北上广的房子,因为努力工作只是一个点的努力成果。而腾讯股票和北上广的房子是附着在快速崛起的经济体,是一个线性周期的结果。
努力你就输了吗?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所以我们最怕自己努力错了方向,尤其是工作的人最有感触,因为工作是一个集体,在集体中最重要的是角色化——就是在其位谋其职。那么在一个集体中,有时候你想获得很好的评价,或者不犯错,需要的是满足其他人的需求,可能是同事的,更多的是上司的。但是这些需求不一定就是对整个组织有利的,也不一定会提高你的个人能力。

比如上司带你出去见客户,你连个酒都不陪吗?别人会说这人真不懂人情世故。而你很努力的去满足这样的角色化要求后,也不一定就会收获好结果,因为比你能喝的多着呢。同事看你是新人,就把那些繁琐的小项目都给你,也许就是核对数据,找所有员工签字。你一直做这个,你努力会有收获吗?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努力你就输了吗?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什么样的“势”,就是那种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顺势而为。梁宁说人生的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不责于人,就是不要去压榨一个点的努力,再压榨也就那些东西,一个人一天也只有24小时。但是要看那个点在哪条线上,要看哪个面在给这个点赋能。当年网约车大战,为什么最后只剩下滴滴和快的?虽然当时网约车平台很多,滴滴快的也不是第一家,早在2011年易到用车就开始运营。而当2012年移动互联网流量爆发后,各个网约车平台如雨后春笋,他们是一个个点之间的对决。但是最后,是面的博弈。滴滴和快的是由腾讯和阿里在赋能,所以他们走到最后。易到用车只是选错了面。

这几天有一篇文章《科学家的司机》不知道你看过没,讲的是一位研究食管癌发病原因的科学家他的司机,作者正好坐上他的车,听他说这位科学家通过十几年时间研究食管癌发病原因的路程。文章下面有人这么评论:“老板的司机会买进卖出投机倒把 ,领导的司机会察言观色趋炎附势 ,科学家的司机会做科普报告懂柳叶刀, 少林扫地僧会一指禅无影脚 ……”这些点都因为所在的平台原因,被赋能,他就不是一名普通的司机。
努力你就输了吗?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体制内待久的人,更有这样的感触。位于基层,更会觉得ta真的很努力是一句无用的话,觉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可是我记得很久以前,“努力”是一个好词。

什么是努力?心理学上将它定义为延迟满足能力,指一种通过延迟享受或者持续承受痛苦,来追求更大的目标、更好的结果的过程。所以不愿努力的人往往是短视的人。窦泽南在《关于成功的方法论,看这一篇就够了》一文中提到:

多巴胺系统会使我们对一个具体的、摆在你眼前、快速反馈的事,有强烈的冲动。而对一个不明确的、回报周期长的事,没什么动力。

多巴胺系统的短视需要前额叶的调控来掌舵。前额叶会通过理性的思考作出决策,重新为我们每一个行为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也就是形成计划并监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延迟满足能力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大半。Wright 和Beaver两位研究者估算出一个人延迟满足能力的遗传率大概在 55% - 66% 之间。

对这个数字,你可以这么理解:基因对你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要比对你是否得 II 型糖尿病的影响更大。

努力就是一种天赋。

看到这段我的一个想法,也许我们不喜欢“努力”,往往是因为怕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努力。我觉得自己每天都花半小时背英语单词蛮努力,为什么考试还是记不住呢?因为那个比我分高的同学不仅背还把单次抄了一遍。也就是说我们之间的差距还没有到拼天赋的地步。

如果说做事有什么方法的话,很多方法已经被公布出来了,就摆在那。可是阻挡我们去做的原因是,害怕这个方法并不太好,结果努力了却白费。“单词看着背就行了吧,还要那么麻烦再抄一遍吗?考试主要是阅读理解,我看我还是省点时间。”就是这样有些“聪明”的想法,给了我们借口。而“努力”又成了失败的挡箭牌。这次没做好,是因为我还没努力去做。

图片发自App

以前看《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更多的是被斯特里那股子劲感动,他那种就像掉到水里,必须要去游的劲所感动。而最近再去看,则是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我知道我绝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也不大可能像斯特里一样找到一个火烧眉毛不得不做的事情。当我对自己有了这个清醒的认识之后,知道自己不大能靠什么聪明、有天赋的字眼之后。我叹了口气,也松了口气。那我们能仰仗的就只有两个字“努力”。一件事如果因为我不够聪明,我做不成,我绝对不会再试第二次了,因为我知道我再努力都没有用。但是如果因为我努力一次没有做成,我可能还会再试一次。

窦泽南在那篇文章里面这么写道:“你的大脑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断地学习和经验积累可以让它生长出更多的神经联结,不管是智力、冒险精神、延迟满足的能力还是人格特质,都可以发生改变,而且你完全可以掌控这一改变的过程。”

所以越努力,我们就越努力。就像卖油翁一样,“无他手熟尔”。

没有人一开始就懂怎么选,就能看清趋势。360公司当年打败传统杀毒软件,是因为他们看到了PC互联网流量的机会,当瑞星它们还在做点的时候,360直接免费,提供的是整套杀毒、下载软件、清理电脑垃圾的工具和浏览器,它用一个面的优势打败了它们。可是不幸的是,他在2012年宣布做搜索产品时,却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流量,和百度一样。大公司都频频看走眼,我们选错了不是很正常吗?

只是个人和组织比起来,优势就是灵活。我们作为一个点,如果发现自己所在的面没有赋能,在沉沦。就要努力离开这个面,因为只有在上升的线和面上,一个点才成长最快,集体智慧必然比个人智慧有优势。而下降的面上,就谈不上什么集体智慧,那些智慧都用在自保上面。

ta真的很努力也许说出来像骂人,但是用它来时时检验自己倒不错,问问自己:“我真的很努力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努力你就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