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 : 本文通过分析杰出企业家的经历,探索企业永续经营的秘密。
部分内容摘自《熵减:华为活力之源》、高山大学意大利站-科学复兴、《腾讯传》。
封面设计 & 责编 | 嘉嘉 第4420篇深度好文:5873字 | 10 分钟阅读
精选笔记思维方式
本文优质度:★★★★★+ 口感:奇异果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企业保持长期持续增长的原因在于什么?
那些杰出的企业家都有什么共性?
一线企业家为什么都偏爱学科学?
新贵企业家在通过什么方式寻求突破和创新?
一、90%的创业死亡率,只因运气不佳吗?
从熊猫直播关闭、锤子科技手机业务坚果品牌转让,再到爱屋吉屋、全峰快递倒闭。截至12月1日,今年一共有327家创业公司关闭。
每个创业者都曾心怀远方,也都曾竭尽全力地All in 梦想。然而,只有极少数创业公司存活下来,大部分只能煎熬至死亡或者止步不前。这看起来似乎是运气使然,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创业初期,拥有资源、产品、服务等的任一优势,都可能成就一家公司的崭露头角,然而一旦遇到重大变化,无论是来自内部的组织变革,还是市场竞争的加剧,或是经济环境的寒冬,都如同一场大浪淘沙,造成死伤无数。
究其原因,掌舵者的能力结构和思维方式,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有的企业家在凭直觉经营公司,有的凭经验,还有的干脆信马由缰。那就注定是将公司的前途交给命运,公司的经营就犹如一场豪赌。
而反观杰出的企业家,无一不是在凭借科学思维经营公司,所以前景可期,才保证了企业的根基永固和持续增长。
二、优秀经营者的底层逻辑
优秀的企业家必须经历几个关键性的蜕变:创业初期拼勤奋;勤奋之后比情商(管理者要会团结手下的人);再之后比思维,把问题看得透彻的底层逻辑能力。如果没有底层逻辑能力做基础,想在行业中杀一条血路非常艰难。
1.马化腾的生物学思维
产品创新被排斥,难以找到生存空间,怎么办?
2012年,马化腾在一封公开信中,把14年来腾讯的内在转变和经验得失总结为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这个法则含了7个维度,从机械型组织走向拥抱不确定性的组织,让企业组织自我进化:
腾讯就在这上面走过弯路。一开始,QQ邮箱并不被市场认可,因为对用户来说非常笨重难用。后来进行回炉再造,从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这个方法看起来有些笨,但很管用。
此外,马化腾还开创了内部“赛马机制”。他认为,“生物型组织能更好地孕育创新”。
“在传统机械型组织里,一个‘异端’的创新,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甚至会因为与组织过去的战略、优势相冲突而被排斥,因为企业追求精准、控制和可预期,很多创新难以找到生存空间。这种状况,很像生物学所讲的‘绿色沙漠’——在同一时期大面积种植同一种树木,这片树林十分密集而且高矮一致,结果遮挡住所有阳光,不仅使其他下层植被无法生长,本身对灾害的抵抗力也很差。
要想改变它,唯有构建一个新的组织形态,所以他倾向于生物型组织。 那些真正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外界看起来似乎是混乱和失控,其实是组织在自然生长进化,在寻找创新。 那些所谓的失败和浪费,也是复杂系统进化过程中必须的生物多样性。 ”
吴晓波在采访张小龙时曾提出这样的疑问:“从业务分工看,这一产品的研发权限并不属于你领导的邮箱部门,但为什么最后你们获得了这个机会?”张小龙回应:“腾讯的企业文化里有内部赛马机制,它让企业保持了一种面对竞争的紧张性。”
2.贝佐斯的“反熵增”思维
如何在规模变大时,让企业长远发展下去?
国民饮料“汇源果汁”被36亿贱卖;老品牌“田七牙膏”被1.63亿拍卖;曾经火遍全国的小黄车、摩拜,渐渐消失在街头......
“百年企业”的目标都在喊,但老品牌、明星品牌的迅速衰败却每天都在上演,不禁让人思考企业到底如何才能长远发展,或者说利用什么方法延缓衰败?
亚马逊的成功,离不开贝佐斯的反熵增思维,在一次次的反熵增中,他带领亚马逊颠覆了一个个市场。
1998年,贝佐斯在致股东的信中说,“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反抗熵增。”他把反熵增、熵增隐喻为Day 1 和Day 2。
Day1的公司刚过破局点,正要开始发挥潜力。而Day 2 则是停滞的公司,它们在市场上,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然后逐渐衰败灭亡。
在亚马逊反熵增的大杀器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开放系统。贝佐斯把亚马逊内部的功能性业务,尽可能转化成了对外服务业务。
亚马逊,最开始做网上书店,早期只卖自己的书,后来逐渐允许其他商家入驻。接着开放了比价软件,允许用户以最低价在亚马逊选东西。如果亚马逊自己的产品价格较高,将会被排到后面。一开始,无数人反对这个做法,有人认为,比价软件把客流引给了竞争对手。
然而,贝佐斯正是通过反熵增的科学思维,不仅增加了平台的营收,还倒逼业务部门实行了最低价原则。最终,颠覆了当时美国最大的书店巴诺。
紧接着,做零售、进入云计算行业,亚马逊凭借自己的开放系统战胜了零售商之王沃尔玛,市场超美国前10大零售店的市值总和;那些传统计算公司巨头,如IBM,惠普,Dell等的市值加起来的总和低于亚马逊,贝索斯也因此成为了世界首富。
3.任正非的“熵减”思维
企业如何长期保持活力?
此外,华为也将科学中的热力学理论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统,作为公司运作和管理的一个独特理论。2012年,华为公司的内部讲话《任总与2012实验室座谈会纪要》中,任正非提出了“熵”这个概念。从2012年起,他陆续在7篇文章和讲话中提到了“熵”这个概念。
任正非曾描述过一个场景:封闭系统内部的热量一定是从高温流到低温,水一定从高处流到低处,水流到低处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么这个世界全部成为超级沙漠,最后生命就会死亡,这就是热力学提到的“熵死”。
在华为,就有一个活力引擎模型,这是任正非和华为思想研究院的员工经过多次座谈、修正而成的。这个模型或许就是熵的解药。
这个模型最重要也最基础的一点是开放。为什么开放是基础?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封闭的状态下必然熵死。华为是非常反对封闭的,因为封闭意味着熵死。
华为的活力引擎模型,上面的入口是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扬弃糟粕。模型右边列的是企业和个人的自然走向,是熵增的,是让企业失去发展动力的。模型左边列的是远离平衡和开放的耗散结构,是熵减的。华为这台活力引擎的轴心就是客户,是否为客户创造价值是用来判断有序无序、熵增熵减的标准和方向。
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模型。
企业宏观层面,把华为视为一个生命整体,要从企业整体运作的战略高度解决熵增。华为选择的方式有两个:厚积薄发和开放合作。
厚积薄发在这个引擎中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把财富的厚度转化为发展的高度,就是消耗多余的物质财富,打破平衡静止,避免物质财富过多导致的熵增;另一方面又建立起新的企业发展势能。
任正非曾提到:32年来朝着一个城墙口进攻。用范弗里特弹药量进攻(范弗里特弹药量就是指大规模、密集型、压强式地进攻)。
华为过去10年3200亿元的研发投入正是“厚积薄发”这一理念的典型体现。而从战略到文化,其实就是在遵从一种开放的架构,比如:
知识吸收方面的开放: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
再看个人的微观层面。微观层面就是人,华为希望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探索如何激发生命的活力,激发员工的活力,解决人的惰怠和熵增,从而产生华为发展的力量。
用一句话来总结,熵减的目的就是“每个人在最佳时间,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贡献”。结合任正非的一些讲话,熵减包括炸开人才金字塔,破格提拔,向满广志、向坤山学习,激发人的正能量,用合理的价值分配来撬动价值创造,吐故纳新,淘汰倦怠员工等等。
平静的水面,如果不引入任何外部的力量,那么它最终会成为一潭死水,但是水面上层层的涟漪告诉我们,外部的系统,可能是一颗石子,也可能是天空中的雨滴,打破了这种平静,带来了生命的活力。这就是科学思维—“熵减”对于企业经营的意义。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说:“科学塑造了现代社会,学习科学会加深对现代社会的理解。现代工业、现代商业的逻辑,都有其科学上的渊源。学习科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精神高度、思维水平和格调品味。”
三、诺奖导师授课,一线企业家在学
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底层逻辑能力?
于是我们看到:
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梁信军、完美世界CEO萧泓、StarVC创始人任泉、《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健、微博CEO王高飞、小米集团总裁王翔、“中国巴菲特”但斌、荔枝CEO赖奕龙、虎牙CEO董荣杰、苏泊尔创始人苏显泽、宝岛眼镜董事长王智民、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货车帮创始人戴文建、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王励弘等人,他们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洞见之后,明明已经是各大知名商学院的导师,却在想进一步更新认知的时候,共同选择进入高山大学,学习科学。
他们按照历史上科学中心的转移顺序,游学六国(希腊、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体验科学发展高峰的变迁历程。
科学复兴之路
梁信军(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说:“来高山大学,放空自己,重新刷新,升级自己的知识结构。”
周航(易到创始人、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说:“科技是时代秀,当科技回到人,你会发现,那些‘无用’之物必有大用。
蒋昌建(复旦大学副教授、著名主持人)说:“作为最强大脑的主持人,作为文科教授的我,希望学习高山大学的课程改变身上的标签,培养科学素质,和理科教授一样激发创业的可能。”
▲ 高山大学学员
科学家霍金教授,曾亲自为“科学复兴”使命写下英文版:
New Scientific Renaissance。
▲ 左霍金,右高山大学创始人文厨
吴国盛(清华大学教授科学史系主任)说:“学习科学会加深对现代社会的理解,现代工业、商业逻辑,都有其科学上的渊源,学习科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精神高度、思维水平、格调品味。”
吴军(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前腾讯副总裁)说:“知识有‘术’和‘道’两个级别,有的大学教的是‘术’,教具体去做什么事,高山大学讲的是‘道’,教你看待世界的方法,教你可重复性的不断成功。”
一个人能够看多远、走多远,
核心在于底层的思维和认知。
线上学科学,
线下学商业。
提升底层逻辑能力。
《高山大学|科学商业年度课》
原价 68万 ,线上 999元面向的学员包括: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高管/决策层、独立思考者、创新者。
你将获得:
1.230节线上课程:科学思维课+商业实战课。吴国盛、张首晟、霍金、鲁白、卫哲、李开复、吴军等知名科学家、企业家,带你探索科学、商业奥秘。其中包含2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图灵奖得主、7位院士、4位名校校长。
2.线下城市站学习活动:2019年8月~11月,已成功在深圳、北京、上海举办线下科学、商业学习交流会;未来计划将在成都、重庆、长沙、武汉、厦门、广州、杭州、青岛、郑州等城市举办。
戳此同一线企业家/科学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