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元春,坠儿,贾敏,聋哑和尚)

己巳之变的突破口为长城,而其中的关键人物却是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有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 击退皇太极,解了京师之围后 ,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 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 ,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却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评价历来褒贬不一。

崇祯帝对袁崇焕的尊敬自不必多说,我们的二哥哥在书中把他描写成自己的母亲,即黛玉的母亲贾敏。黛玉为什么写"敏"字时减一二笔?这关乎名讳,指的是崇祯的"崇"与袁崇焕的"崇"同。

崇祯对袁崇焕的评价也颇高,借子兴的话说,老姊妹四个,这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崇祯把袁崇焕列为四大宿将之一。

崇祯对袁崇焕的重视那更不用说了,在书中我们的二哥哥把他与自己描写成一体,即元春。关于这点木夫在相关文字里已经给大家介绍了,在此不详尽展开了,说个大概吧。

元春,即崇祯的武事。若元春为崇祯的子集,则补集为黛玉(即崇祯的文事)。

而袁崇焕为元春的子集,主体为崇祯,袁崇焕为副体。

对文科生来说,木夫这样的描述会感觉有点绕,哈。这么说吧,元春既指崇祯,又指袁崇焕,就看在什么场合出现。

元春与其他三春相类时,便是崇祯,比如元春省亲。元春给黛玉(崇祯)及宝钗(皇太极)"发放赏赐",那元春指的是袁崇焕。

元春的判词曲中隐约提及三个字,路遠为"袁",山高为"崇",榴花开欲燃,为"焕"。

清朝有个人叫涂贏,说,一回云:生元春后次年,即生衔玉公子。后复云元春长宝玉二十六岁,又言在家时曾训话宝玉。岂三十以后人,尚能入选耶?

这便是木夫给大家提及过的时间陷井,这样的陷井在书中比比皆是,您一定要往陷井里跳,木夫拉不住你,哈。

涂赢谁,咱不去管。木夫奇怪的是这个"二十六"岁是哪里看来的,要不在后四十回中?(后四十回,木夫是不看的,这个下次再说。谁有"二十六"这个印象,望告知一声,谢了。)

提到后四十回,说是元春生于甲申年丙寅月。丙寅月篇首有讲,那甲申年又是从何得知?《红楼梦》书中怎么可能出现"甲申"这样的字眼?

这帮HD,欲盖弥彰,在此不论。

奇却奇在,元春确是生在甲申年。而元春正好比宝玉大二十六岁。

宝玉的生日1611年2月4日10:43分,误差30分。
元春,庚戌年生人,则宝玉辛亥年生人。元春比宝玉大一岁。
宝玉,庚戌年生人,则黛玉甄宝玉辛亥年生人。宝玉比黛玉甄宝玉都大一岁。
然元春,宝玉,黛玉,甄宝玉四个人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皆指崇祯。
(详见木夫文字《宝玉的生日》)

而做宝玉老师的元春却是袁崇焕,确为甲申年生人,而宝玉崇祯为庚戌年生人,相差二十六岁。

原文第二十八回,元春传出谕旨,要自己娘家贾府着人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顺便也把众人的端午节礼赏赐了下来。关于宝黛钗三人的节礼,我们的二哥哥借袭人之口做了交代。袭人对宝玉说:“你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
读过这一回的都知道,宝钗和宝玉的礼物多了红麝串,宝玉听了袭人的话后,说:“这是怎么个缘故?怎么林姑娘的到不同我的一样,到是宝姑娘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吧罢了。”然后袭人解释“都是一分一分的写着签子”不可能传错。

这个故事里,象宝玉,二姑娘几姑娘的都是铺垫,其实一点都不关他们的事。

这个故事可描述为:

元春给宝钗与黛玉送来礼物,其中宝钗比黛玉多了一串红麝串。

仅此而已。

元春,袁崇焕。黛玉,崇祯。宝钗,皇太极。红麝串,长城。

大家明白没?

袁崇焕(元春,坠儿,贾敏,聋哑和尚)_第1张图片
参考图1
袁崇焕(元春,坠儿,贾敏,聋哑和尚)_第2张图片
参考图2
袁崇焕(元春,坠儿,贾敏,聋哑和尚)_第3张图片
参考图3

问题是袁崇焕不可能将全线长城奉献给皇太极,说白了一两个缺口足矣。

而事实上正如前文说过的,长城全线的防卫不可能做到点点俱到,确实存在着薄弱环节。

皇太极于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十月初二,取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亲率八旗大军,避开袁崇焕防守的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地区,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脆弱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墙入塞,进攻北京。

皇太极怎么能如此精准的找到长城的两个脆弱点龙井关和大安口呢?

内奸!

(友邦可以排除嫌疑,北静王异化为忠顺王后,充其量在其境内做做向导罢了。)

这个内奸会是谁呢?

坠儿!

偷平儿虾须镯的坠儿。

坠儿,谁啊?坠儿便是袁崇焕。

我们的二哥哥用非常奇特的写作手法描绘了皇太极与袁崇焕的幽会过程,详见木夫文字《宝钗扑蝶》。

宝钗与坠儿的幽会被林小红逮个正着。林小红,谁啊?崇祯。(请参阅木夫相关文字)

皇太极与袁崇焕居然已签定了分赃协议,定在山隈与水隈。吁……

事败之后,我们的杨妃宝钗还不忘给她的"情郎"来个落井下石。兄弟(贾环即皇太极)耽耽小动唇舌,指的便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反间计,我们的二哥哥这个黑锅背的!

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甲戌侧批:是雨村火气。】雨村见了,便不在意。【甲戌侧批:火气。】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甲戌侧批:是翻过来的。】齿落舌钝,【甲戌侧批:是翻过来的。】所答非所问。

这里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楔子贾雨村,贾雨村不是特指的某个人,而是泛指的某某人。比如平儿在宝钗面前骂贾雨村,贾雨村指的是宝钗。

又比如这里前后出现的贾雨村:抒发正邪论的指作者,我们的二哥哥朱由检;娶侥幸的指吴三桂;而这里指的却是廷审袁崇焕的崇祯帝。

山环水旋,暗指山海关。

翻过筋斗来的,指有闹天宫的本事,不是"栽过跟斗",哈,你要这样理解也行。

既聋又哑,你可理解为在证据面前无可辩驳。

而书评一个劲的说"是翻过来的",指袁崇焕: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此刻想回头是不是有点晚了?

于是,我们的晴雯拿起锥子一锥一锥一锥地把坠儿了。

,椽上挂着一缕纟。什么景象?袁崇焕极刑后被挂在椽上示众,后尸首被其下属偷走。椽上只剩一段绳子,随风摇荡。
无论无何,其下属的忠主行为(其后人一直守墓至今)都值得赞赏。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袁崇焕(元春,坠儿,贾敏,聋哑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