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和爸爸练完佳木斯操往回走。
“你就在队伍里一起练怎么啦?你一个人在旁边,跟不上拍儿,还容易懈怠。”这已经是我第N次劝爸爸了。
“不行不行,我怕在队伍里,扰乱大家的节奏。”爸爸一直摆手。
“好多人都不会练,大家一起跟呗。哎!反正我说什么你也不听。”
说完这句话,我哈哈大笑,然后脸转向爸爸:“这话熟悉不?这不就是我小时候你常对我说的话吗?”
此时的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女儿,我变成了一个家长,而和我并肩行走的爸爸变成了孩子。已经记不起什么时候我已习惯了走在了他的外手,并且像小时候他对我一样,把手里的水递给他,劝他喝下去。
2
爸爸七十岁了,本来不那么高大的他变得越发瘦小,而他面对外界的勇气和自信也和他的身体同频了。
他变得不愿意出门,不想见人、敏感、易怒、而且经常失眠。
每天晚上我拉他一起去练操,他总要推脱一番,然后我们走在路上,他又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兴奋,像个学习很久终于可以去放风的孩子,步履轻盈的像要飞起来。
我渐渐明白,他不是不想出门,他年纪大了,敏感的神经触碰到了外界的不确定性,所以他需要人的陪伴,带给他安全感。
从爸爸的七十岁,我看到了自己的七岁。
父母带我去看世界,我拽着大人的衣角,胆怯地打量着这个世界,也带着无法控制的激动。
3
于是昨天晚上我带着爸爸换了队伍,对付这个“不争气”的老头,我是见招拆招,二话不说,我死死地握着他的手,把他拖进了队伍,然后嘴里嘟囔着一句话:“你就突破自己一次吧!”
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妥妥地站了队伍中间。
难怪爸爸不想进队伍,他的动作哪是会扰乱大家的节奏啊,如果他站排头,会把队伍带坏的。要是十年前、哪怕是五年前,我都会大笑他动作的滑稽至极。
但是现在我笑不出来。然而以前爸爸是这样吗?
以前他健步如飞,爬山的时候把我们年轻人甩出好远,打太极的时候总是领队。
如今的爸爸,大家都做到第三、四拍的时候,他还在若有所思地比划着一、二拍,本该伸平的双臂,他总要打个大弯,更不要提他那乱了阵脚的双脚。
我边练,眼泪边在眼里打转,感觉岁月生生地把一个要强的人逼到了墙角。
但是散了之后,我边走边对爸爸说:“您练得真好,节奏感还这么强。”
爸爸呵呵地笑着,像个孩子。
我们总是说对待孩子要多鼓励,对待这“老小孩”又何尝不是啊?
4
妈妈给我打电话:“晚上吃什么?”
“熬点汤,炒点青菜呗,晚上都吃不多。”
“炒菜花好吧,我看手机,说吃菜花好,吃绿菜花还是黄菜花好呢?”
“绿的吧。”
“豆角,是炒豆角还是凉拌豆角?”
“哎呀!你烦不烦,怎么什么都得问啊!”我终于爆发了,语气里充满了忍无可忍的情绪。
随着是手机被挂断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失落的神情。
我的心被深深的自责吞噬。更加体会出了孔子曾经说过,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
我发现母亲总是打电话问我一些事情,不但是家里的大事,就连买件衣服,交个水电费,都要和我商量商量。
我知道,这是年老的“啰嗦”,更是年老心里没底的折射。
5
“妈妈,去张阿姨家,走东路还是西路啊?”小时候我出门前满脑子的问题。
“西路吧!那边路近车辆还少一些。”
“到那儿,我说什么?要过节了,说不说节日快乐?”
……
“礼物放到桌子上还是直接递到主人手上?”
……
妈妈一一回答我的问题,我感觉心里踏实了很多,带着自信的笑容跑出去。
小时候,我也曾事无巨细地问母亲很多问题。母亲一次次的回答,坚实了我外出闯荡的决心;一次次的解答,渲染了我脸上欢快的笑容;一一的解答,消除了我人生中诸多疑惑;一次次的解答,换来我面对诸多人生问题时的游刃有余。
而今,母亲又把类似我当年那些“幼稚”的问题搬出来,抛给我。什么原因?
是她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小,局限了她的视野,也限制了她的思想,她故作镇静的外表下是内心丝丝的恐慌,这些只有我们离她最近的儿女能看得见。
6
昨天晚上和爸爸散步,他说每天晚上和我一起锻炼,聊聊天,一天的心情就会好很多,夜里睡眠也好。
我心里却一阵的难受,因为这几天儿子刚开学,一直在军训,基本没什么作业。但是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我要每天晚上陪他写作业,也就没有时间每天晚上陪父母锻炼了。
真是顾得了小孩,顾不上“老小孩”。
我给爸爸说明了情况,他说:“你没空,我和你妈我俩坚持。”
听到这话的同时,我觉察到爸爸表情里的失落。
回到家,看见刚打完球,满头大汗的儿子,这个渐渐走向成熟的少年,正走在变成我们的路上,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而父母,已然变成了小孩子。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既然人生注定了是一场轮回,我愿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拼尽一生的力气,用尽一生的柔情,以求不负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