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妻多夫行不通,反过来一夫多妻也非男人所愿。一夫多妻曾在历史上广泛的存在着,就连现代文明社会仍然存有。基于最大化的传递自身基因的生物本能,手中握有生存资源的男性自然希望占据越来越多的性资源。性压抑始终是男性奋斗不已,攀爬不止的原始动力,倘若真能实现每个男人不用努力就可以找到心仪的对象时,社会进步的步伐也就咔然而止了,也难怪弗洛伊德把性动力作为人类行为处事最本质的心理动因。
历史上以皇帝为首的大地主阶级确实妻妾成群,但受限于生产力,此现象不可能推广到普通男人,即使生产力真的发展到相当高的层次,女性由于受益于社会进步,自身力量不断增强,她们也不会委身于男人,现代女性超强的独立性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夫多妻制不会被人类社会接受,本质原因还是不利于种群的扩大繁衍。我们完全可以从自然界其他物种中观察到一夫多妻之弊端。在寒冷的南极海域,太平洋的海水不断的越过浮冰,无情的击打大大小小的海岛。在洁白寒冷的冰块上,血流成河,红色的血液凝结成块,把白色的浮冰染成深红色,在极地阳光的照耀下像一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
在冰面上,重达4吨的大块头大打出手,他们进行的是真正的厮杀,相互间毫不留情。各个互殴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这些大块头是海豹,它们有的鼻子被咬破,有的甚至眼珠都被挖出来。战况惨烈,胜利者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即使代价惨重,但胜利者的回报足以抵偿泊泊流血的伤口。大批作为交配对象的雌海豹正劈风斩浪的赶来,待硝烟散尽后姗姗上岸,它们的任务很简单,产崽,交配,怀孕。胜利的雄性至少可以赢得20头雌海豹,有些甚至能霸占300头以上。然而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一夫多妻并没有扩张海豹的种群数量,这么多年来,种群数量始终与自然条件维持相对平衡,要不然海豹早就充斥满极地的每一寸冰面。
人类选取一夫一妻制蕴含着进化玄机。理论上一夫多妻能保存更强的基因,但强大只能是相对来说,在远古的侏罗纪时期,庞大的恐龙无疑是最强大的,但强大其实也蕴含着脆弱,在某个条件下强大,一旦条件突变,原有的强大立马变成脆弱。当小行星撞击地球,掀起的尘埃遮挡太阳,导致植物大批死亡,恐龙庞大的身躯得不到足够多的食物,于是便成批倒下。一夫一妻制可使人类保存丰富的基因多样性,例如艺术气质和数学才能,以及善良,诚实等性状。这种多样性保证人类成为了地球上适应力最强大的物种,由此无论是及其寒冷的极地,还是及其酷热的沙漠,都存有人类的踪影。
人比动物高级就在于多了一丝理性。看着海豹血淋淋的惨状,男人就算对美女的占有欲再强,也不得不冷静的思考一下。实施一夫多妻制很容易引发同性群体的内斗,最终是得不偿失。此外人有‘智慧’,人类不像海豹那么‘耿直’,决斗时保持君子风范,始终坚持面对面的单挑,人会‘玩阴的’,就算明面上你赢了,你敢保证晚上走夜路时,不被人乘机摸黑从后面给你一板砖?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就算能享受左拥右抱的快感,但走路还得担惊受怕处处提防,这种恐惧滋味绝不好受。
人类不采取一夫多妻制还有一大原因是,质量胜于数量。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有能力拥有三妻四妾的男人不少,像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这些大佬讨十个八个老婆,生几十个孩子没问题,但他们都没这么做,一方面自然是受现代文明和法律制度的制约,另一方面,孩子太多,照顾不来,后代的成长和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有一项通过对旱獭的详细研究表明,一头聪明能干的雄性所能享有的理想妻妾数目最多不超过三个,超过这个数目就会因力所不及反而导致生育总数的下降。同样,雄性的欲望也得受到雌性的制约,因为雌性不希望竞争对手太多,要不然能分配给自己和孩子的食物资源会直线下降,于是影响到后代成活率。
诚然,雄性总是想更多的占有雌性,雌性也想投靠强大的雄性。该规则即使在文明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仍然能在两性择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虽然看似两者应该一拍即合,但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使得多多益善只是理想状况,特别是由人类一手创造的文化,它反过来控制人类,文化迫使人类用理性来压制动物性本能,这也是人类不愿意采取一夫多妻制的重要原因。
动物界的普遍规律是,雌雄两性的身体大小与婚配制度密切相关。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两性身材无显著差异,例如企鹅和兔子,所以才有‘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一夫多妻制需要实行残酷的择偶战争,个头大的在打斗中占尽优势,其基因能不断传承,于是雄性个头越来越大。一夫一妻制无需进行头破血流的身体较量,即使是矮个头的雄性,只要其获取生存资源的能力足够强大,自身基因也能获得传承的机会,于是一夫一妻制的身材普遍向平均值靠拢,人类中有些个体体型高大,这表明人类社会有较长的一段时期采用过一夫多妻制。
人类的高智商也是促进一夫一妻制的重要原因。人比动物聪明,主要是因为脑容量比动物大得多,脑袋过大,个体就难以从产道中出来,于是人就进化出了在脑袋很小,也就是婴儿形态时就得脱离母体,这使得人的幼年时期相当脆弱,根本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需要父母投入巨大精力,细心呵护。像小马驹,刚生下来不久就能四处跑动自个吃草,而幼儿时期的人倘若没有父母照料那是难以生存的。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男性相比于女性,更适合承担繁重的农耕生产,于是男性成为了生存资料的主要贡献者,女性独自一人很难照料好孩子。一夫一妻制有利于明确父权,让每个男人容易断定配偶产下的的确是自己的骨肉,这样他们才甘心抚养身份确定的孩子。同时尽可能的扩散自己的基因是生物的本性,男人由于无需承担生殖的巨大代价,于是相比于女人,更容易’好色‘,’花心‘,为了稳定男人’军心‘,保持家庭稳定,让孩子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女人逐渐发展出了充满诱惑的体型和持续交配的乐趣。为何很多男人出轨时机总在女性生产不久之后呢,一是女性生产后体型改变,失去了性魅力,二是确定自己的基因成功传承后,男人可以放下心来,继续’广种薄收‘。
爱情是人类进化出的一种生物性需求。婚配制度由物种的生存生长机制演化而来,爱情则是促进人类遵守给定制度的润滑剂。个体越是早熟,雄性就越容易腾出手来寻花问柳,只有成熟较晚,需要父母共同抚养的后代,才会促使两性形成稳定的家庭生活。人类在生物界中,晚熟现象最为典型,稍有责任心的男人都知道,至少要把孩子抚养成年才能离开家庭,而往往到那时,男人也’不复当年之勇‘,’雄心壮志‘也在沉重的抚养负担中被消解得一干二净,这也是男人当父亲后,时常感慨’身不由己‘的原因。
由于人在出生时处于早产状态,需要经过多年的父母养育才能独立生存。早产的婴儿为了能够稳定的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源,于是进化出一种依恋情节,这种情节让孩子本能的紧跟父母,如此在需要时才能获取必要的食物。一般而言,人需要十岁后才初步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孩子对父母长达十几年的依恋情节形成晶体,固化在思维模式中。这种依恋情绪会在人成熟后以另一种方式体现出来,这种独特的体现方式就是爱情。
人在寻找对象时,潜意识中是按照父母的特征来寻觅的。女人容易被那些与其父亲性格或气质相似的男人吸引,男人则容易被气质与相貌与母亲相似的女人吸引。科学早已证明,人类情感,包括爱情,亲情,都是大脑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并向神经元触发某种电信号导致的。当大脑分泌某种特殊激素时,人会产生情感专一的效果,此类激素统称爱情激素。当人处于爱情或亲情的包围中时,人的情绪处于一种祥和,充实,有安全感的状态,这是因为大脑在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等小分子物质导致的。此类激素是人的感情粘合剂,它能让人保持稳定的互相依赖与合作,合作有利于创造出更多的生存生产资料,有效的促进了每个个体的生存和发展。
一夫多妻中,男女的合作互助能力远不如一夫一妻强大。对于一夫多妻者,爱情并非不可或缺,对其中男人而言,妻妾可以买卖,他们不过是高级床上用品而已。在一夫一妻制中,男女在恋爱时,大脑会不断刺激身体分泌催产素,同时激励大脑中的奖励系统,于是恋人的关系可以得到强化,在这种结合中,男女两人产生的力量远大于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在一对一的忠诚爱恋中,人体内的睾酮含量发生奇怪的变化,对男人而言,睾酮量下降,女性则相反,于是恋爱中的男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女性化的趋势,女性则呈现出男性化倾向。由此男人更加善解人意,容易讨好女人,女人则容易冲动以便驱赶情敌。这种互补的性格有利于建立持久的伴侣关系,彼此更加忠诚,两人亲密合作,由此带来的产出效益远超两人相爱前的生产力之和,于是两人的孩子也能获得稳定的热量供应,能够更健康安全的成长,这就是一夫一妻制所产生的激素保障机制。
激素保障机制对人维持婚姻稳定性还有奇妙的调节作用。单身男人面对桃花运时,睾丸素会快速升高,进而快速把身体和情绪推动到活跃状态,这样就可以集中高度注意力,把握这次难得的交配机会。但已婚男人反应折没有那么明显,他们必须衡量瞬间冲动的后果,如果确认出轨后不会对后代抚养造成严重后果,不少男人依然会冒险偷腥。
人反复看到熟悉的场景会产生安全感,反复看到熟悉的面孔会增强忠诚度,这就是屡见效应。能够和一个场景或面孔多次相遇,说明对方于我而言是安全的,进化机制总是推动个体趋向有利于自身安全的环境。所以我们容易喜爱熟悉的东西,接触时间越长,喜欢的程度就越深;就算反复观看某个无意义的符号,我们也会慢慢喜欢上这个符号,即便这个符号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日久生情的基本原理。
婚姻和爱情并非如文学作品描述得那样可歌可泣。他们是生物学性状,而且不具备任何独创性,相应机制在其他动物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然而这种生化机制却能引发人类在思维,心理,情绪等诸多方面产生连锁反应,这些反应汇聚在一起,为铸造文明的滚滚洪流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文明又反过来裹挟人类奔涌向前。
爱情和婚姻是推动人类个体结合繁衍的生物机制,其作用纯粹是为了保障种群的长久存在。但爱情和婚姻促使人类不断的自我思考,这种思考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推动我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婚姻与爱情产生的力量也使人类得以不断对抗自然选择的盲目驱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各种道德和法律约束人类出于动物性的无理行为,这些制约因素将产生新的进化压力,由此不断塑造人类新的未来......
欢迎关注公众号,让我们一起学习,交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