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微信公共号: L先生的猫】
http://mp.weixin.qq.com/s/bEMaUgGJcyOGRw2vw45YwA
1. 两种心态
- 拥有「成长心态」的人,会把所有的困难都视为挑战,乐于寻找新的解决方式,喜欢试错,渴望更高的挑战。对他们来说,失败是一个好东西,因为可以发现自己哪里不够好,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
- 而拥有「固定心态」的人,会认为,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就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自己不能犯错,只能一直对下去。如果犯错了,自己的光环就会被打破,影响力会减弱。他们不再敢行动和尝试,因为做了可能会错,但不做一定不会错。
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接受失败,不怕犯错,而另一个不敢犯错,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
2. 固定心态的缺点
「固定心态」或许会在短期帮助你避开一些困境——比如,将你不擅长的事务交给别人去做,可以让自己的业绩更出色一点。但长期来看,对你的发展是不利的。
为什么呢?因为随着你工作年限的增长、职位的提升,你接触到的工作,涉及的领域,是越来越趋于交叉和重合的。越往下,分工越细;越往上,你需要懂的知识越全面,对技能和沟通的要求也越高。
你没办法始终把不熟悉的事情交给别人,否则就永远当不成一个管理者。
只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力才是最有用的,没有当过管理者,但是发现了大多数管理者比普通员工花在学习的时间上更多。
我觉得只有有着这样不断学习能力的人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高管,同样的,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有能力的高管,你必须不断的学习,听起来像个一个循环,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不断积累后就能进入那个循环。
之前在L先生的小密圈里看到这样一个提问:
作为一个资历比较新的管理者,招聘了比自己能力强的新人如何驾驭?
答:让他心服,让他知道,你是有他比不上的地方的,他跟着你是能学到东西的。【具体的就不贴出来了】
我觉得作为一个上级一定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各个方面的,眼界、想法和经验特别重要,在员工询问你问题,寻求帮助的时候,能拿出解决方案或者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让别人心服口服。
3. 两种心态的误解
很多人对这两种心态,有另一种误解,就是认为它们跟性格绑定。其实不是的。
每个人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不同时期,心态都有可能变化。比如,当你刚入职的时候,你的自信心可能会弱一些,可能会更倾向于不犯错、表现出最好的自己,担心影响自己的升迁;而当你成为团队的中流砥柱的时候,随着自信心和话语权的提升,你也许就不会对「犯错」过分介意——因为它已经无损你的威望。
当然,这也因人而异。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企业高管,也比比皆是。
但无论如何,尽早培养良好的习惯,让自己以「成长心态」去应对职业生涯中的种种障碍、困难,对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这里就涉及到了自信的问题,之前也看过很多文章了解了如何培养自信心,喜欢其中一个回答:
你做成了一件事。
你又做成了一件事。
这时候,你会突然意识到自己继续做这个事情很大可能还会成,这种感觉,就叫自信。
等你连续做成了十次、二十次、一百次以后,无论有人再怎么质疑你打击你,你都会一笑置之了。
【完整回答戳——知乎肥肥猫】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53905/answer/49427767
自信是可以练习出来的,一件事你做个上百遍,你就不怕了,先从小的事情开始,擅长的事件开始,然后慢慢的增加难度,有一天就会发现,那些以为是难以翻越的高山,也被自己征服。
但是失败和成功一样都是很宝贵,失败多了就有了经验,就好像走迷宫,一次成功是一种体验,但是失败能不断的发现迷宫的套路和陷阱,为下一次走迷宫积累了经验,这也是一种体验,只有不断体验没有经历过的生活,这样才不会觉得无聊和无力。
4. 解决方法
一、避免「习惯性反驳」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习惯:别人说你一句什么,你第一时间的反应,不是思考,而是立刻抛出一个反驳?
我们总是保持着这么一种信念:一个优秀的人是不会出错的,承认自己错了会很难堪。所以,为了保持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在自己心目中),我们会逐渐形成这么一种「自我防卫」机制:
你凭什么说我错了,你怎么知道不是你自己错了?
这其实就是「固定心态」的一种表现。
最近和父母争论,经常处于这种状态,我总想让他们知道我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但我又确实没有任何经验,所知道的全是纸上谈兵,在他们反驳我的时候我会特别的紧张和激动,怕被发现我还是一个在新手村没出来的新人,怕他们依旧把我当成一个孩子。
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如果有人对你说了一些比较尖锐的话,不要贸然开口,先把涌上来的情绪收束住,问自己:他说的意思,跟你所理解的是否一致?
如果没有把握,可以请他再说得具体一点,将双方的理解「调适」到一致。然后,摈除其中的主观色彩,问自己:他说的是不是事实?对你来说有没有值得吸收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和不快,其实并非来自对方的态度,而是出于我们自己的认知——你认为对方在冒犯你,殊不知这很可能只是他的习惯,他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时刻记住:不要从对方的立场和动机出发去揣度人心,只要就事论事,单纯考虑内容即可。
- 争吵是没有用的,冷静下来,理解对方真正的意思。
- 摈除主观想法,找到对方观点中值得学习思考的地方。
- 就事论事是最重要的。
二、正视自己的失败
人总是有个毛病:对于越熟悉、信息越充分的对象,我们总会觉得它是越重要的。
这种现象最明显的表现是什么呢?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每个人最熟悉的,都是「自己」,我们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幻觉:每个人都在盯着自己,自己犯下的一点点错误,都会被别人注意到。
但实际上呢?如果你经常跟别人沟通,就会发现:大家都很忙,根本没多少人真的在意你。
你所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的错误和失败,对许多人来说,根本就是小事一桩,过几天可能就完全忘记了。
没有人会一直在意你做过什么错误的决策、错误的行为,因为那些已经过去了,更重要的是,你面对「未来」的态度。
如果长期被自己的错误束缚住,你就会失去在「未来」纠正错误、作出正确决策的机会。
这也是导致固有心态的原因之一,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我一直都是这样,用朋友的话就是想太多,对啊,为什么要一直想着这些呢,浪费时间,影响心情,收益为零。
所以,不要过分重视自己的失败,而应该这样审视每一次失败:
- 为什么我会失败?
- 这个经历给了我什么样的教训?
- 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可以如何避免失败?
这才是对自己、团队和公司,真正有意义的态度。
这个方法对我来说属于有用但做不到,就好像我知道面对枯燥重复的工作,你必须要从中找到可以学习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什么弊端等等,但我经常想不出来,这是另一个我需要学习的能力,也是我现在在做的,构建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将零碎的知识贯穿起来,需要的时候马上联想到。
三、多向别人请教
人总是有路径依赖的。
你用某个路径解决了问题,以后就会倾向于用同样的路径,这就叫路径依赖。因为这样做更省力,出现风险的概率也最小。
久而久之,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你处理问题的路径,会被局限在一些简单、直接的方式里面;你用来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被这些路径框住,会「自然地」从它们的角度出发去考虑。
一旦这些路径本身发生变化,或者,出现了新的方法、新的路径,要进行迁移,成本就会变得越来越高。
这个让我想到了一直说的创新,平时小说看得比较多,有作者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新的规则,火了之后马上会被其他作者套用。穿越、重生、末世、随身空间、无限流、快穿等等,一段时间全是这种套路,流行什么就写什么,风险少,看得人多,有时候想看别的都没什么人写。
看得多了就会串剧情,毕竟套路差不多,梗也相似,除非写得特别好的,导致很多文我都是看了就忘或者等更新等着等着就懒得看了。
但是也有一些作者是真的写得好,脑洞比较大,有自己特色的,就算题材不是我喜欢的,但也会归于以后再看的那类【偷偷安利一下《默读》和《这锅我不背》】。
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多向别人请教,用「群策群力的想法」来代替「自己的想法」,从而避免把自己束缚在某一条路径、某一个思维模式上面。
接触到越多不同的思维,你的视野就会越宽广,能够看到的范围也会越全面。
Zenger/Folkman的CEO Jack Zenger 建议:那些希望培养成长心态的人,要从向同事讨教意见做起。「从小事开始,慢慢地增加你愿意接受的反馈意见的数量与频率。你会发现你得到的信息是有益的,而你不耻下问的态度也会让别人对你的印象更好。」
这就是另一方面的好处:多向同事请教,会释放出一种信号——你是开放的,是乐于接受不同意见的,是喜欢交流和团队合作的。
当然,要避免走过场式的做法,打破自己预设的立场和桎梏,真正把同事的意见听进去。这才能形成正向的循环。
学习不易,一起努力。: )
- 多听多学多做
- 不要死磕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