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位于黄堡镇东塬,距210国道5.3公里,黄陈公路沿村而过。东邻黄陈公路,与罗寨村接壤,南邻黑池塬,与马村、孟家塬相望,西部与西铜公路相结,北与孙家坳、宜古村相连。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6455亩,827户,3050人。
村庄历史:据传,元代该村地处石马山西,碾道沟南边沟沿上侧,终年干涸无水,故得此名。又传,屽村是孟姜女丈夫范喜良的家乡。
嘴头遗址,新石器、西周时期,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地表和灰坑发现大量的遗物,采集到陶片、石刀和玉料等。
南凹古槐,600余年树龄,相传为明代武略将军和青种植。古槐一侧位为现代作家和谷的故里。
1937年初,中共同官临时工作委员会在该村设立党支部。
文化遗迹:屽村庙门,位于屽村东面,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现存一座青砖庙门。
石家民居,位于屽村南面,清代建筑,坐南朝北,现存门房、东西厢房、上房等。
和谷故居,坐南朝北,有一小院,一孔正窑,两孔侧窑,门前有古槐。
留存有解放前若干炭窠遗址。
非遗文化:跑旱船,民间舞蹈。
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在“焦裕禄”式的好支书赵玉民带领下,成立多家村办企业,村民收入不断提高,80年代成为铜川市“电视机拥有量第一村”。90年代后,由于煤炭资源的枯竭和苹果树棉蚜虫的危害,两个主导产业逐步衰弱。2000年以后,发展干鲜杂果,组织劳务输出,成为增加村民收入的两大支柱。2013年底,6个自然村贯通水泥公路,有大小汽车、农用车120多辆。
名人乡贤:
和 青,明代洪武初年以战功卓著,逐阶递晋至武略将军、肃州卫前所副千户(从五品)。
和本健,清代乡贤,县衙吏椽。《同官县志》曰,清正爱民,廉名远播。
和时雍,清代乡贤,廪膳生员,著有哲学伦理书籍《野处杂俎》四卷。现存高坪关公庙碑文。
和文瑄(1887-1944),清末秀才,陕西师范学堂肄业,民国同官县建设局长、煤业公会主席。与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教授一起编修《同官县志》《同官方言谣谚志》。
和凯归(1921~2017),1936年12月随在南凹买马的贺龙参加革命,奔赴中条山抗日战场,屡立战功。历任第八路军120师班长、排长、侦察队长,解放军营长、侦察科长,建国后任某基地部队长、工地主任等职,1972年于沈阳军区后勤部病休。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八一奖章,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朝鲜国旗勋章等。
和成斌,生于1943年,祖传中医名师。曾任铜川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铜川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医德医术远播方圆。
和成有,生于1946年,曾任铜川市纺织厂工会主席,擅文字写作,偕堂侄和谷续修《和氏家谱》。
和 谷,生于195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顾问,有突出贡献专家。曾获全国报告文学奖、散文奖及电视剧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著作《和谷文集》14卷,舞剧《白鹿原》《长恨歌》《孟姜女》编剧。兼事书法绘画。散文收入教材和北京高考试卷。
赵政才,生于1959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
孙春龙,生于1976年,知名记者,《瞭望》杂志主笔,“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人,职业志愿者。
和 清,生于197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美博士。
青年作家付增战、孙阳等。
编纂: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