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纳与信任里蜕变

原创: 司法社工 李群华  邂逅社工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姓名:阿文

性别:男

年龄:46岁

文化:初中毕业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阿文因贩卖毒品罪于2014年7月11日被某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罚金10000元,并于2015年3月28日提前释放。依据《社区安帮条例》的规定,其于2015年3月出狱后正式成为社区安帮对象,因此成为社工所服务的一名(下文统一称案主)。

2、引发事件及历史犯罪记录:1993年,案主二哥从广州带回一些“宝贝”,并把一些年青人带回家“享受”,案主在新鲜好奇的驱动下,吸食了第一口海洛因,1994年第一次入狱,其后,入狱,出狱,复吸,再入狱,周而复始,案主陈述:“这样来来回回都算不清了,至少有10次以上吧。”案主家人补充道:“监狱就是另一个家。”最近一次出狱时间为2015年3月28日。

3、曾做出的调试与尝试:案主母亲为防止其复吸,曾将其关在家楼上,严禁其外出活动频率和活动时间,不过,每次案主“闭关”不久,就会苦苦哀求母亲“心里好烦,只想出外走一下”,当案主外出后就是接下来的复吸,所以,尽管多次戒毒,但出来狱后数月又出现复吸现象。社工曾尝试去了解案主每次反反复复吸毒戒毒的具体时间间隔,但案主及家人无法清楚记得了。案主从第一次强制戒毒后有过几次工作经历,因为就业单位在佛山周边,一旦有人认识他,并知道其有吸毒史后,老板立即会辞退他。所以,案主表示,明知道毒品不好,可又没事做,无聊的时候又想到毒品了,称如果自己要就业,就要到没人认识的地方去工作,比如:香港、云南等。

4、人际关系:案主出狱后,与其保持有互动的只有母亲、儿子、义父及义父之二儿子,4位均为家庭成员或家庭相关成员,另与1位监友保持联络中。在互动的4人中,都对其支持力都较大。母亲一直对其不离不弃,义父在母亲的影响下,虽然与案主平时较少沟通,但用案主的原话:“都算对我很不错了”,曾有数次2位长者同行入河源监狱去探访案主(注:母亲73岁,义父93岁)。义父的二儿子与他沟通很顺畅,在案主出狱后一直鼓励他,没有歧视他;案主的儿子尽管与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案主也基本上没有尽照顾和教育之义务,但是其儿子也是受到案主母亲教育影响,一直鼓励他早日完成戒毒,最后一次出狱后父子也抽时间进行了深入沟通。至于1位监友,案主说,是1位曾做老板的狱友,当时这位老板出狱时给自己留下了电话号码,让自己出狱后,如果想解决就业问题时可以找他,具体说是去香港收电子废品业务的工作,案主出狱后就盘算去香港(母亲强烈反对)。目前为止,对于其它的“毒友”、同学、同事啊,未有任何来往,对于邻居,鲜少来往,“他们见我都躲着我,怎么会有来往呢?”,案主如是说。

5、情绪状况:据案主母亲介绍,除家人外,案主对其它人员表情冷漠,不愿与他人多交流。司法社工介入后,没有出现抵触情绪,对自己染上毒品表示十分歉疚,在各方面工作都相当配合;由于自己长年吸毒而致邻里对其产生偏见、就业备受挫折,导致自信心不足;且因自己对家庭长幼的疏忽照顾而产生较大的内疚自责感。

6、精神病记录:无精神病史。

7、健康状况:出狱后睡眠时间无规律,因长期的吸毒,精神状态欠佳(面谈时哈欠连连),面带倦容,外形较瘦。

8、生活状况(家庭成员情况、婚姻情况、工作情况、收入情况等):案主现与母亲、义父、儿子共同生活,家庭关系较为融洽(详见上述人际关系),其妻子于1996年因肝癌去世(去世前因其吸毒一事而夫妻关系紧张),后未有继续成家。现案主处于失业状态,除儿子、母亲给点零花钱外,自己无任何经济收入,现所住房子亦为义父与母亲共同财产,至目前为止,自己因贩卖毒品罪还有10000元罚金的附加刑需执行。

9、支持网络:案主家庭支持网络较强大,但社会支持网络很薄弱。详见如下家庭结构图和生态系统图:

10、其它犯罪行为特征:无反社会的态度和行为;无充满敌意和愤怒的情绪;与犯罪朋友切断联络;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悔改。

二、问题分析

(一)理论分析

1、生态系统理论:

人类社会环境错综复杂,每一种环境因素都在人的生活中发挥或大或小的作用。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调和,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环境之中,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断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进行。生态系统一般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该理论为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多元角度分析和理论支持。社工在介入和处理该案时充分考虑到各个生态系统层面,不断评估案主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增强案主个人的适应能力,促进生态系统各个层面的和谐统一。

2、增能理论的运用

增能理论认为: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所以会处于弱势地位,并非他们自身有缺陷,而是由于他们长期缺乏参与机会所导致;承认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相信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案主因长年吸毒困扰,产生无权感,社工以增权的观点去帮助案主发现自己的长处,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消除他的无力感,帮助他更好地戒毒康复。

(二)、案主问题界定

从与案主的接触以及对所收集的资料来分析,社工和案主商讨后,共同确认案主的需要或问题如下:

1、心理问题:自卑,消极。在面谈过程中,案主曾多次提到“我们吸毒人员”,“跟你们正常人不一样”等以这种给自己贴标签的方式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显示出其内心极度缺乏自信。

2、对毒品的依赖性:案主明知毒品对其产生不利,但在工作压力(没事做)和精神压力(好烦、无聊)面前,又抵制不住毒品的诱惑,从而产生吸复的念头,案主需要掌握减压方法及在不同环境下的识毒拒毒技巧。

3、社会支持网络尚待加强。人是社会中的人,虽然案主家庭支持网络强大,但其它社会支持网络十分薄弱。

4、工作与就业问题:案主希望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以缓解其目前的经济压力(10000元罚金),并期望能以工作的充实来协助其摆脱毒品的依赖;但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认知偏差,“太杂的事不想干”、“太累的活不想干”、“工资要尽量高些”等。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消除犯罪事件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协助案主修正错误的自我认知,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形象;

2、学会并运用减压方法及在不同场景下的识毒拒毒技巧;

3、协助案主挖掘身边其它社会支持网络,协助案主消除环境的压制和对他的无价值感,增强案主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对自己及未来生活的自信心;

4、增强案主的成就感;协助案主树立良好的择业观,找到一份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

(二)服务策略

1、安置帮教工作前移。向案主家人介绍司法社工服务,并尝试先与案主家人建立良好关系,司法社工与家属以联合帮教的形式,促进使案主出狱后尽快适应社会生活。

2、加强社工与案主之间的联系,建立良好的专业工作关系,在接案之初就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及时澄清社工与案主之间的期望和义务,消除其抵触情绪。

3、运用增能理论,鼓励案主从多角度、积极的方向看待问题和目前处境,协助案主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修正其在工作或生活中“吸毒=坏人”的标签认知,协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形象;

4、通过家访辅导、资源提供等方式,协助案主挖掘身边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其明确自己有哪些社会支持系统,如何获得这些确定的、可利用的支持性资源;并在案主需要时,协助案主运用好这些资源;同时,社工通过社区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介绍毒品的危害及吸毒戒毒人员情况,使社会对吸毒史人员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消除歧视,为戒毒人员营造一个温馨、接纳的社会环境。

5、运用脑力激荡法,邀请案主,共同探讨就业与康复的内在联系,权衡利弊,让案主自决,并进一步激励案主对自决后的决定不懈努力达成。

6、通过传授案主一些减压方式,学会正确的减压,学会在不同情境下理性拒绝毒品或自我主动转移高危场景;

四、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  安帮工作前置,改善案主“中观环境”-----家庭;与案主家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并间接搜集案主相关资料;

介入技巧和方法:资源整合、倾听

内容:社工运用某区司法局提供的信息数据,整合街道司法所、案主居住地居委会治保主任等资源,在案主出狱前,与其家人先期取得初步信任,并了解案主的基本犯罪历史。通过会谈,社工锁定案主的“正向关键影响人物”,即案主的母亲,通过沟通,与其母亲初步达成愿意,决心为案主创建一个安全无毒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而努力,双方取得良好的信任关系。

(二)第二阶段  建立专业服务关系,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完善案主相关资料,预估存在的潜在需求及问题;

介入技巧和方法:行为量表、平等、尊重、同理、接纳

内容:在此阶段,社工运用专业技巧和方法与案主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其创造一个安全、信任的服务环境。从案主角度而言,案主刚从监狱释放出来,这种经历会让他在社工面前会有意识地将个人地位降低,只听不说,或只是迎合工作人员的意思来表达看法,鉴于案主潜意识与社工身份的不对等性,在开展服务之初,案主容易出来沉默、消极回应(嗯,哦的回应)的不良情绪,因此该阶段,社工不仅要积极聆听,对其表达关注和关心,同时也要关注其肢体语言,对其说话内容进行判断和分析,并运用行为量表加以佐证,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案主感受到社工的真诚,进行坦诚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真实资料,发现其潜在的需求和问题,另一方面,也避免社工被案主误导而做出错误判断。

(三)第三阶段  针对发现案主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与案主协商,共同制定服务计划并付诸实施。

介入技巧和方法:短期焦点

内容:社工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导向,相信案主的问题不仅是案主个人的原因造成的,它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问题的聚合点。同时又相信,案主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因此在会谈中,社工应用焦点解决治疗,从会谈一开始就将谈话引向“建构解决”上,社工也会用“好奇欣赏”的心态去了解案主面对问题都做了哪些努力以及具备哪些应对资源;“寻找例外”成功拒毒的经历,增进当事人的自信与自尊,引发案主对解决方案的思考。双方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共同制定并实施服务计划,并及时将案主的成长和改变进行反馈,巩固服务展的成效。

(四)第四阶段  与案主共同探讨减压的方法和技巧,避免因压力问题而再次复吸。

介入技巧和方法:提供信息  建议

内容:案主及家人向工作人员多次表示,案主也确实有彻底戒毒的意愿,但每次感到压力与无聊时,就会心烦意躁,从而再次染上毒品。因此,社工一方面通过提供信息、建议等技巧向案主提供压力与情绪的管理方法和技巧,鼓励其加以运用,另一方面通过探索--宣泄--描述技巧,与案主探讨压力与情绪产生的原因,如何合理地宣泄内心压力与情绪,并尝试将个人的感受与他人进行描述和分享,避免将压力和情绪积压后,造成更大的伤害。案主在此阶段,十分明确,优先解决就业问题,将可以转移或减轻内心压力。

(五)第五阶段 重建社会支持网络,协助解决就业需求。

介入技巧和方法:资源整合

内容:根据就业需求之计划与目标,社工及时与某区司法局沟通,得到局领导的极大支持,社工同时联动公安局、派出所、村居安帮成员及片区民警,整合三水康福苑的康复就业资源,将案主的急切就业问题优先解决。

(六)第六阶段  服务效果初评,做好结案的前期准备工作

介入技巧和方法:工具测评  赞赏

内容:社工与案主回顾大家一起走过的服务过程,对案主的成长与改变予以肯定和支持,巩固服务开展的成效,同时,说明准备结案的时间,提前处理好离别情绪,避免服务效果出现反复的现象。与此同时,为案主准备心理量表,进行EPQ艾森克人格测验量表和16PF人格测试,对其心理干预提供一些参考性依据。

(七)第七阶段  巩固服务效果,结案准备并处理结案后情绪。

回访三水康福苑负责人员及案主,对案主的生活适应、心理状态、工作表现、工友关系等进行了解,案主各方面表现良好,社工电话知照结案安排,案主同意结案,但又疑虑:结案后如有需再协助的,是否可以再申请社工服务?由于三水康复苑已有相关的机构引入,针对案主的困惑,社工与案主商量,进行转介安排。社工鼓励案主近两个月以来取得的进步,希望案主在成功改变自我后,通过自身的现身说法,以帮、传、带的方式,让社会对吸毒人士有一个正面认知,也让更多的吸毒人员看到希望,重新开始自己崭新的人生。

五、评估

该个案服务,社工历时辅导约2个月。社工主要运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对整个服务过程及服务成效进行评估。

(一)评估方法 

1、问卷法;

主要是指个案结束时案主所填的《个案结束评估表》,在问卷中(电话)案主对社工的表现及服务表示非常满意,也非常积极地与社工共同面临和解决其所存在的问题与困扰,双方制定的服务目标已达成,同时案主也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肯定评价,特别感恩社工的关心与帮助。问卷部分结果如下:

①对负责的社工    非常满意;

②服务总体而言,能否协助你面对/解决你的困难    10(完全解决)

③自接受本服务后,你的情况有否改善            10(完全解决)

④与社工接触后,你对解决困难的积极性如何      10(非常积极)

2、观察法;在服务过程中,案主曾对工作人员感慨,“很多人把吸毒人员像瘟疫一样看,看到就跑,自己一直也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废人,只会伸手要钱,刚开始你上门时,我只想礼貌性地应付,心想,谁也帮不了我,你也一样;而每次你来,都会说到我的好啊,比如有孝心啊等,而且每次你来后,母亲好像心里特别开心,而我说真的,对母亲真的很歉疚,就像你说的,也希望做点让母亲高兴点的事;你的耐心、真心,让我没理由拒绝,也愿意试一下.......”

通过观察与面谈,可以发现案主一点一滴的改变,从起初的心理落差到后来的接纳与尝试改变并付诸行动。

3、访谈法;

主要与案主母亲、三水康福苑负责人分别进行访谈。

案主母亲反馈,阿文近来改变有:

①他的脸色变好了,看上去有气色,感觉是身体也长好了点;

②他会主动拿出小部分工资给家里用,虽然不是很多,但相比以前,改变了只能伸手向家里要的状况;

③他会主动控制自己的时间,养成生活习惯规律,如从三水回来,会自己主动安排好要回去的时间;

④变得懂事了,46年来,第一次给自己发了祝福短信息(母亲节的时候);

三水康福苑方面反馈的信息有,阿文入苑以来的改变有:

①心理状态平稳,康福苑不定期提供心理辅导,在就业与康复问题上,康复先行,并与案主达成共识;

②各方面表现良好,工作方面特别勤力;

③运用其个人特长(书法),在手写抄报及法制对外宣传方面,阿文热心参与;

④近来访谈,了解到阿文愿意在毒品问题上,为社会和其它吸毒人员方面做些帮扶工作,努力从一个受助者蜕变为一个助人者。

(二)评估内容,目标的达成情况

根据与案主协商的服务目标,双方认为目标基本达成,该案主一方面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接纳自己的过去,另一方面,就业康复问题的解决,协助案主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旅程。在社会支持系统方面,已出现较大改观(对比之前),具体如下图:

就是服务该结束的时候,这是现匹配司法社工人力严重不足之最具成本效益且有效的服务方式,但从长远来说,还需要继续努力。由于案主已离开服务区,且现所康复的三水康福苑有完善的专业跟进服务,社工与康福苑进行无缝对接的转介服务。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

该个案服务,社工历时辅导约2个月,共13次辅导,其中4次家访面谈,7次电话面谈,1次社区走访,1次行动面谈。13次面谈中,案主及家人主动与工作人员沟通的有3次。在这2个月里,社工陪伴案主一起去面对困难,由于双方预设服务目标已基本达成,予以结案。

(二)结案处理方式

在预计结案前的一个星期,提前告知案主及其家人,处理离别情绪,帮助案主梳理服务过程,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三)建议

戒毒的现实曲折、反复,接纳“复吸是正常的”观点,选择“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为毒品受害者服务。同时,为了让毒品爱害人更顺利地重返家庭和社会,社工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戒毒,消除偏见,只有全社会的理解与包容,才能让戒毒者真正得到回归。

七、专业反思

面对个案的毒品问题,社工明白吸毒本身只是一个表征行为。案主内心有很多需要,未能满足。由于案主长达20余年的吸毒史,要在短时间内发掘其内心深层次需求是有挑战性的。所以,工作人员相信案主是有能力的,以每次最可见成效的小改变为动力点,鼓励案主每次自我突破,从而在获得的成效上增强案主的自信心。在案主取得自我前进的动力后,社工明白个案工作既投入又抽离的学问,投入感受到家庭各个成员的处境,亦理性地抽离以整体自我改善、自我修复问题。

在个案过程中,社工第一次安排家访时是有极大的压力,毕竟这是第一次接触吸毒个案,当取得案母的积极回应后,社工认真思考,理清思路,抛开包袱,继续前进。为弥补自己在禁毒领域专业能力的不足,寻求督导的指导、查看相关专业书籍,向同行专业人士取经等。回顾整个辅导进程,不仅提升了社工的专业能力,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案主达到服务目标。而在具体的个案辅导进程中,社工针对案主的核心问题:案主就业工作和康复,协助案主逐步解决问题。当案主出现好的行为时,社工及时、充分地肯定和鼓励他,有犹豫时给予解疑和引导。对待案主的就业工作与康复,社工尽其心力,协调了相关部门,得到了暂时解决,解除了他目前的生活困难,这些改变也让案主增强了生活的信心。

在结案时,社工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服务,扩阔案主思维,并期望案主逐步由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让“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信念得到传递,更是社工价值理念的印证,即“助人自助  自助助人”的充分体现。

此外,社工能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如司法局、三水康福苑、街道综治办、派出所、社区专员、片区民警、公安辑毒队等,动员社工以外的力量,建立更长久及持续的支持网络。

由于案主吸毒历史过长,对于如何有效协助案主巩固戒毒成效,并最终完全脱离毒品而言,以上服务略显浅薄。最多只能说是取得前期阶段性的成功,后续的路还将更远、更艰难。

八、督导点评(李艳刚  中级督导)

本案中,案主对于社工来讲,属于“特别困难”案主。案主的吸毒史长达20年之久,一方面造成了身体上损伤,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心理上不健全。社会生活中,也因此缺乏支持网络,社会交往退缩,容易重复吸毒,从未导致其陷入恶性循环当中。面对如此巨大的一个个案难题,社工能够不畏困难,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准确抓住主要问题,有计划,有步骤的介入服务,并逐步改变了案主的支持网络、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这些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在整过服务过程中,社工饱满的工作态度和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案主的改变,社工“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的信念,也如灯塔般指引着康复道路上两个蹒跚的脚步(社工与案主同行),慢慢走出阴霾,走向光明的前方。

参考文献:

1、《个案工作》,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编,许莉娅主编,贾存福、童敏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基于艾森克问卷探析吸毒人群的人格特征》,茂娟, 统计研究,2009年。

3、《吸毒者整体人格探析》, 朱小虎、孔克勤,心理科学,2007年。

4、《焦点解决模式:理论和应用》,黄丽  骆宏主编,心理学  201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5、《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 心理咨询师》,2012年版,郭念锋主辑,虞积生副主编,民族出版社。

6、《深圳社会工作实务》,严书翔主编,孙亚华、庄严等副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接纳与信任里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