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冷静客观解读《红楼梦》开篇人物贾雨村

第4章 冷静客观解读《红楼梦》开篇人物贾雨村_第1张图片
贾雨村剧照

贾雨村和甄士隐,作为仅迟于“一僧一道”的出场人物,同时揭开了《红楼梦》的伟大篇章。

这里要谈的是贾雨村。

各位注意到没有,贾雨村曾经先后教过甄宝玉和林黛玉呢,是他们两个的老师。

许多红学爱好人士,对贾雨村一边倒的负面评价。

有说其是“奸雄”的,有骂其是“贪官”的,我想说的是,这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我们在鞭打这个人的时候,还是要冷静地看看他的人生轨迹。

毕竟,人作为万物之灵,是复杂的,多变的。

贾雨村到底招谁惹谁了呢?

我们能不能简单同意许多红学人士对贾雨村一边倒的负面评价呢?

最好不要过于简单的下结论。

为什么呢?

听我娓娓道来。

呵呵。

先看他的出身。

“……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士,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这么看,也是个倒霉孩子。

从出身来看,此人也算得上根正苗红吧?“诗书仕宦之族”呢。

只是时运不济,到了他这一辈,啥也没有了。

这不正像赵本山小品中说的“人活着呢,钱没了。”

无论如何,生活总要继续下去。

贾雨村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要靠读书改变命运。

如果仅到这里,看上去还是一个以图重振家业,正能量爆棚的年轻人吧?

再者,从这段文字来看,造成家里“根基已尽”的应该不是贾雨村吧?或者是他爹?

总之,人生路途变得很艰难了。

贾雨村为嘛就住在甄士隐隔壁的葫芦庙内呢?

原因是这样的。

“……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

看来进京赶考路上,没了盘缠,不得已滞留葫芦庙。

贾雨村认识了甄士隐这个乡宦,也并没有人穷志短的向别人伸手借钱,而是靠自己读书得到的知识自力更生。

显然“卖字作文”并没有挣下多少钱,只够糊口罢了。

而且两人之间交往,从没有看出贾雨村有什么低下之态。

穷到这个份上,还能够如此不卑不亢,就是放到现在,又有几人能做到?

多少人为了钱而放弃了尊严,甚至人性?

幸运地是,贾雨村被甄士隐赏识,有一天邀到家里做客。

不巧的是,中间又来了一位“严老爷”,不得已贾雨村给晾在那里了。

我们先来看看,贾雨村被无意间晾在那里的表现吧。

当甄士隐起身去见更重要的客人时,贾雨村说的是什么呢?

“老先生请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

何尝有一丝一毫的忿怨?

说话也很得体啊,就放眼下,多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能够回答得如此这般呢。

贾雨村是抛家舍业地出来赶考的,老婆自然没有能力带出来,可是穷男人也会充满抱负和情怀的。

自上次两人见面被“严老爷”冲散后,再次相见就到了中秋佳节。

原文:

“……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内,……至庙中来邀雨村……”。

可见雨村为人颇得士隐认可也。

此时雨村正在想念那个“回顾”他两次的娇杏呢,再加上又逢佳节,而心生感慨,难免就会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人一忧伤,就容易作诗。

这不,雨村对着月亮就来了一首五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意思是说,壮志未酬,所以总能感觉满腹的惆怅。

因为郁闷时常皱起眉头,想要离开却不断回头。

风中相伴我这枚孤单男子的只有自己的影子,谁人愿意与我月下相伴?

月光啊,如果你能够明了,请上她的闺房,捎去我的情意。

嗯,写的挺好,我是写不出来的。

雨村寄居庙中,形影相吊,怎能不备感孤单。

那个对他两回头的娇杏,又怎能不在他心中掀起波澜?

我不禁想起来最近挺火的歌曲《离不开我》中的一句,“你掀起波澜,揉碎了我……”。

雨村用自己强大的自尊伪装的坚强就此融化在娇杏鼓励的眼神中。

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

在娇杏的眼中,雨村“必非久困之人”。

你可以说这两人是王八对绿豆,也可以说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总之,爱情来了,挡都挡不住。

我能说,接下来,贾雨村得到甄士隐的周济后,走的那么毫不犹豫,某种程度也是为了娇杏这个“风尘中之知己”吗?

娇杏,你把人家的心给柔碎了,知道不?

尊严很值钱吗?

还是该张口时就张口?

雨村如果是个只知道穷骚情的雨村,那么也许他永远无法拥娇杏入怀。

想完他的娇杏,他又对天长叹,吟出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就这两句中的“玉”,许多人解释为什么宝玉、黛玉,甚至丫鬟红玉,再甚至于皇帝或者八阿哥,“钗”又解释为薛宝钗、这个妃那个妃的。

我只想说,我去,我去,我了个去。

难道因为两主人公中有玉,作者就不能再写真正的玉和真正的钗了吗?

这就是展现作者抱负的比喻好不好?

有时,想的太多,就容易走偏,搞的太复杂,就让人讨厌。

要知道甄士隐这个人也是会“吟诗”的人,只是人家“不以功名为念”,当然能够听懂雨村的诗句。

于是乎,两人就着美酒佳肴,直喝到意兴阑珊。

酒后吐真言,才华横溢的雨村又作了一首绝句: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只有壮志未酬、心有不甘的人才喜欢写诗吧?

甄士隐大叫妙哉,说雨村“飞腾之兆可见……”。

酒不醉人人自醉,贵人当前,雨村终于开口要盘缠了。

他不能再等了,也等不下去了。

面子诚可贵,前程价更高。

当然,雨村也知道,士隐必然会给他盘费。

轻易莫开口,出语必有得。

其实,甄士隐早有此意,只是人家没开口,“未敢唐突”。

此刻,雨村终于放下坚持了两三年的矜持。

于是士隐“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

看看,做好事,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出力不讨好,说不定还会伤了人家的自尊心,都跟士隐学着点!

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原文:

“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雨村表现得很大气哦,真正有自信,有气魄之人。

这是内心强大?还是穷人为了自尊而伪装?

还是知道也许“并不介意”是接受别人善意帮助时最好的礼貌?

士隐真是个好人,不但送银送衣,本打算第二天“再写两封荐书带至都中去,使雨村投谒……”。

可是,雨村已经一刻也不能等了,他已经等了太久!

虽然雨村表面上没有显示出来这些银衣对他多么重要,但是“……五鼓就进京去了……”还是出卖了他的急迫。

急啊!表面的云淡风轻,压抑不住内心的波澜壮阔。

谁在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还能像他这般维持风度呢?

他表现得已经足够好了,差不多的人都急疯了,甚至讨饭,偷鸡摸狗也说不定。

五十两银子,有时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士隐原本建议雨村趁“……十九日乃黄道吉日,兄可即买舟西上……”。

我想士隐之所以这样建议出行日期,一方面是因为以前的人有出门选吉日这个说话,另一方面也可能知道穷人讲究多。

可是雨村好似根本不理会这些,托和尚留话:“……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理事为要,不及面辞了……”。

读书使人明理,所以雨村说不在黄道黑道,但也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虽说穷人讲究多,但到了他这步田地,也可能在乎不起了。

雨村走了,走得如此匆忙。

你能满怀想象走在“五鼓”(约凌晨4点)时分雨村那高大却又孤单的背景吗?

这透露出他对成功的渴望,对改变命运的急迫,显示了他性格中的果敢。

当然他的经历、个性也为“腾飞”后的“贪酷之弊”埋下了种子。

雨村也是一个悲剧。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4章 冷静客观解读《红楼梦》开篇人物贾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