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告别那些年的"假学习”

回顾自己过去从上小学开始到现在的二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都在寻寻觅觅一个高效且又适合我的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从此登上学习的巅峰,取得众人瞩目的成就。由于小学初中一直名列前茅,当时的自己对学习这件事一直处理地游刃有余,还总能在学期末的年级排名中遥遥领先,甚至有时候都能甩掉第二名50多分,这样的自信一直保持到自己换到城里的高中时,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上高一的时候,我虽然被分到重点班,但怎么努力也只是在班级十五名左右,从来都没有进过前十名,更别说前三名了,这样的结果总是让我沮丧不已,以前的优越感也被击的粉碎。随着高考的临近,我的焦虑感与日俱增。我看着那些平时看起来总是学习很轻松,但每次考试都遥遥领先的同学,我将自己每次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归结于学习方法有问题,于是开始暗中观察和摸索他们平时都是怎么学习的,同时一有时间就翻杂志查看那些高考状元都有什么学习秘诀,但总是不得法,就这样我一半忧郁一半明媚地度过了高中三年,结果虽不算太差,但也留下了很多遗憾,甚至也对后来的大学学习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上了大学之后,因为紧绷的神经瞬间被放松,但对未来更茫然,因为没有了像高考那样的具体奋斗目标,也不知道该怎么学自己的大学专业,于是经常逃课,曾经还闹出一场因自己一次偶然早起去上课,被对面宿舍的女生误以为迟到而慌忙赶去教室,才发现自己想错了的笑话,不过再怎么翘课,倒是一直都坚持了一个底线,那就是决不挂科,一切以60分万岁为准,以求最后的顺利毕业!最后大四那年用浪了三年的青春岁月终于醒悟到了:学习仍旧是最重要的事,可惜我把它放下太久了,这就是高中三年半迷茫状态带来的恶果:整整四年的“假装上课”。醒悟之后,自然痛定思痛地选择考研,从大三结束后的那个暑假开始,我把自己交给了自习室,从那年的七月到年底的十二月份研究生考试,我都沉浸在自习室中,这样的沉浸也换来了最后的考研成功,而那段时光也成为我大学唯一一段纯粹而有意义的时光了,这段时光也燃起了我对学习的渴望。

后来,在研究生期间,也会时常关注学习方法方面的文章,一直在为自己找答案,到底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真正适合我?期间疯狂地追过“创意教主"李欣频,希望从她的创意人生中找到答案,但因她的经历与我有很大不同,所以感受颇少,后来还在微博上遇到了趁早创始人王潇,受她的“趁早"理念的影响,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践行她那样的打勾生活,可是终于被自己的拖延症打败,不了了之,慢慢发现自己在学习路上已无药可救,想要放弃的时候,却有一次无意识得在刷知乎的时候,我意外地阅读到了核聚老师那篇有关史诗般的高考经历的文章,发现我对他高三那时的心路历程特别有共鸣,因为我高中的痛苦、迷茫源于我一直把自己与别人的进行比较,老是纠结于自己在班上的排名,总是想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排名,可是结果排名上去特别慢,导致自己越努力越沮丧,最后作茧自缚。面对同样的困境,核聚老师的高明之处或者说是一种智慧,就是他能够从困境中跳出来分析原因,然后不是从外部找方法,而是从自身身上找方法,结果他领悟到了学习的真谛: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跟别人进行比较,而是一直要自己跟自己做比较,总结每次的学习自己跟过去的自己相比有没有进步,进步在哪里?这才是适合自己的真学习。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进步本自然就应运而生,每天把自己做错的题、不懂的知识点和重要的内容一一都记在进步本上,然后复习,最后拿到考试当中进行检验。核聚老师更牛逼的地方就在于他把记录、复习、检验这三个环节做到极致,他强调一种“极致学习",把握住每一个细节,比如刚才提到的三个环节中,他强调要"高频"回顾,即记录之后要随时随地地复习,目的把学过的一块知识点做到入脑入心、脱口而出的程度,才是真学习,然后再学习下一块知识,这样回环前进才是学习的真正捷径,开始虽然慢,但进入良性循环之后,你就会实现指数级增长,从而达到学习的任何高度。

之后,我又毫不犹豫地报了核聚老师的第二期考霸训练营,经过一番深入学习,我发现我终于在这里找到了答案。自从进入高中以来的学习一直没有太大起色的原因就是我每天都在假学习,这跟我喜欢和人进行比较,整天只关注进度而导致自己反反复复地制订一些力不从心的计划等因素有关,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大学毕业至今真正没学到什么东西,任何学习考完试以后就立马忘掉。

现在,我决心继续参加复训,希望通过十个月的深度学习,与考霸训练营的每一个小伙伴并肩作战,痛并快乐着,改掉自己的拖延,改掉自己的假学习,作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有心人!

以下附上我今天做的关于Python的2页进步本。

Day1:告别那些年的
图片发自App


Day1:告别那些年的
图片发自App
Day1:告别那些年的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告别那些年的"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