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给成材做的定义,也是无数教育专家几代人归纳总结的结果,仅仅四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或者说直接决定我们的赚钱能力。
在这个大家都想理财,各种理财贴里纷纷晒出“开源节流”绝招的大环境下,我个人觉得抛开欲望和赚钱能力谈财务自由是瞎掰!
欲望不是简单的要个包、吃顿饭这么简单,以前我总是标榜自己是个欲望很低的人。我虽然是女的,可我不化妆、不爱买衣服、不爱买包、不喜欢豪车,我很省钱呀!
后来特立独行的猫一针见血,我有繁殖癌,生孩子养孩子的钱比买车、买包开销要大的多,我表面上清心寡欲,住平房就很满足。可实际上北京平房比楼房还贵,而且我吃回锅肉得要两份,每天吃樱桃比买化妆品贵。仔细一分析,弄半天我这欲望一点也不小。
节流是别想了,我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嫖娼,就像歌里唱的“再难再苦再迷路,拒绝黄赌毒”。我就想多要两孩子、吃两份回锅肉、吃点樱桃都不能实现吗?我还要克制吗?!
既然欲望不能克制,那剩下能改变的、能提高的就是赚钱能力了。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赚钱能力呢?!我自己总结了一下一共有5点,还有一条大忌!
【能影响你的朋友】
提到人脉,很多人就会强调自己多努力的经营“人脉”,其实真正能对你有帮助的人就是你身边的七个人,所谓“混圈子”认识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没多大有用处。尽量精简自己身边的人非常重要,这些人会影响你的知识、思想、行动。
有个姑娘非常想开绘本馆,可是她男朋友却说“万一有孩子在绘本馆受伤,你吃不了兜着走。”姑娘就这么放弃了。还是同样的问题,另外一位姑娘的朋友也想到了孩子受伤的问题,他的建议不是不开了,而且给会员买一份保险。
马未都先生说“每个人精神上都需要一根手杖,需要别人帮你支撑!”你要谨慎的选择这根“手杖”,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朋友都是能够预防问题的发生和解决问题的人,那么你的生活是不是会更顺遂一些?!
如何让这些能帮助你的朋友愿意跟你做朋友呢?!这就是“学会相处”,强调的是沟通能力,让别人不讨厌你,喜欢你的学问。推荐《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整本书围绕三部分展开“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
“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传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
“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增进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
【思维方式】
当你面临重大、会改变你命运的事件之时,为了理性决策,花费时间和心思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中很多人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我们所做出的决定会塑造我们的生活。你是谁、你成为谁(或已经成为了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决定。很多名人的成功并不是只靠运气,吸烟者更容易死于肺癌,同样那些经常存钱的人在老了之后比那些不存钱的人富有也不是偶然。
我有个朋友逻辑性很强,我很钦佩。比如有人说“不就出了几本书吗?运气好而已!”
换我就没词了,她回复“要先看一千多本书,写几百多万字的专栏。”
再比如有人说“不就是嫁了有车有房的老公,没有生活压力才会有心思写作。”
她回复“先要在他没车没房的时候跟他谈恋爱,用版税资助他创业。”
大多数人总是得过且过,然后找很多借口,证明当然的困窘,不是自己的本愿。有人抱怨“不是我能力不行,是公司不好。”
我问“那你干嘛不换工作?”
他说“投简历、面试两年多了,一直没找到新工作。”
面对生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而努力的选择,并为我的选择负责。我单身的时候就非常的努力,让自己经济独立,思想也独立,让自己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找不到伴侣自己过一辈子的资本,让自己有主动选择权,而不是到了年纪被动的被选择。工作也一样,你连个换工作的能力都没有,还抱怨公司呢?!
有个正向的思维,合理的分析出关键点,进而改变,在这儿推荐《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书里介绍的都是很浅显的思维整理术,通过画图的方式整理你的思维,找到那些关键点。《做出好决定:理性掌控工作与生活》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巨擘斯蒂芬·P·罗宾斯帮你总结出了做决定的六个步骤,让你养成好的决策习惯,你无法控制结果,我们却可以控制促成那些结果的过程。
【学习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学习跟减肥一样,都要先了解自己,清楚自己什么体质、性格,再看看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盲目的学习别人的方法,坚持一段时间没效果了,自然就放弃了。
很多人问我“写作最重要的是坚持,除了坚持还要注意什么?”我可从来没觉得写作要靠坚持,当你写作有成就感以后,坚持是件很容易的事。你每篇文章都能有几百人打赏,你还会坚持不下来?
经过系统性的学习,掌握写作方法以后,很少有人写出来的作品不被关注,加上素材积累和触发,写作不是什么难事。可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写作很难,无非是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的经验是当我发现自己擅长的东西,会把这项技能不断强化,让这个技能更强。这是我以前领导告诉我的生活智慧“你无须模仿任何人,只需要把你擅长的发挥到极致。”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有个方法是把书放到“感兴趣”的时间读,这点我觉得特别赞,我就是这样,当我对这个事感兴趣的时候,我会全身心投入把它琢磨明白了,这个时候的学习效率、记忆力都最高。
很多人觉得《黑麋鹿如是说》里“力量从理解中来,理解了仪式的意义,就能从中获得力量,因为万物只有遵照世界之神力的方式去生活和运动,才能生活得美好。”的禅意是印第安人尊重自然,我倒是觉得他说的是生活,我们拓展视野、理解科学,然后再按照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生存,怎么会不美好呢?
我受妈妈影响从小就很会阅读,擅长阅读,很多人问我提高阅读速度和增进阅读效率的技巧,我都说不清楚,直到看了《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第12章 增进阅读速度、第13章 提高阅读效率,我才意识到阅读真的有方法,有技巧的。
【视野】
被问“如何让公众号迅速有几万粉丝?”我回复“写一篇文章标注原创,在各平台发,爆款以后会有几百家公众号转载,这些显示来源和原文链接都是你的公众号,几天就有几万粉了。”他怎么都不信,但这就是我的经验。
这就是视野的问题,有句话“你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你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乍一看这话挺鸡汤,实际上非常对。老话说你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就是这个道理,我经常推荐一些拓展视野的书,比如《认识商业》《地理学与生活》《都嘟》。很多人说这些书离我们太远了,我们一个普通小职员,离管理公司、经济、投资远着呢!
试想一下,当老板跟你闲聊,问你对营销有什么想法的时候,你结合公司情况,按照营销五要素给老板分析一下营销现状领导会怎么看你?!再或者你朋友无意说起股市暴跌,你给他们讲讲熔断的原理和历史影响,他们又会怎么看你?!再或者你老丈人问你对一张桌子的看法,你说出“中国人的材质观和物质观是世界上最强的,独芯就比两拼的强。”他是不是会赞许女儿的眼光?!
【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
有好多事情要做,健身减肥、准备婚礼、阅读写作……但总是开始不了,因为这些有意识的行为并没有被养成无意识的行动。
上文提到“坚持”,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坚持”很难,无非就是没有掌握方法。推荐看看《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作者古川武士从研究人的“行动科学”入手,总结了培养习惯的三大阶段:“反抗期” “不稳定期” “倦怠期”。针对每一阶段可能遇到的困难及人们的心理反应,用具体的案例清晰地向读者介绍了培养习惯的科学方法。想要坚持行动,靠的不是意志力,是正确的方法!帮你告别“三分钟热度”!
经过30天的训练,让这些习惯变成像刷牙那样无意识的行动,这就是行为学的知识了。有孩子的家长可以把这个方法教给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有多奇妙!
说了这么多“促进”赚钱能力的,那么我们也来说说“阻碍”赚钱能力,影响生活品质的忌讳。
之前有人问我读什么书能迅速提高日本史水平,我列了一个书单,发布以后,马上就有个人说“你中国史及格了吗?”
这就是个大忌讳,如果我顺着她晒出我的历史成绩,这件事表面上结束了。实际上,我已经按照她的逻辑,远离了我本来想讨论的“日本史”的话题。你仔细想想是不是挺可怕的?你是不是遇到过类似的事。如果你习惯用这种思维逻辑思考一定要及时提醒自己,如果你身边有这种“爱抖机灵”的朋友一定要远离。
这种“思维陷阱”非常可怕,老百姓把这种人总结为“我说前门楼子,你说胯骨肘子。”语言学家把这种沟通叫做“偷换概念”,习惯用这种思维逻辑思考的人抓不住重点,而且还“引导”别人也失去沟通目标。自己用这种方式思考经常会很累,却做不出什么成绩,效率低下。身边有这种朋友也会发现沟通效率很低,很难共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每次我写理财和赚钱的事,总是有人讽刺我铜臭味太大。呃。在一个商业社会,我个人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安贫乐道是贫,不是没有。很多人不是没有赚钱的欲望,而是缺少赚钱的能力,不断强化自己的赚钱能力,才能让自己和家人去追求更多的理想、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