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长城,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八达岭,或者是两大关——山海关和嘉峪关,如果会玩的,提起野长城 ,名气最大的当属箭扣长城。
我今天说的这段长城,知道的人并不多,长城很长,每一段都是沾满血泪的英雄画卷。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听到了辽宁绥中西沟村这个名字,因为一个叫老刁的摄影师拍出了西沟野长城的壮美,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
即然被我发现了,就逃不出我的法眼,为了看日出,我提前一天就到了这个深山深处的小村子。自从有了些名气,曾经落寞的小村子沸腾起来,头脑灵活的村民开起了农家乐。
我们住下的那家店老板娘特别会做生意,订了两个房间,还有空房间,你想住单间,你住吧,不加钱!菜是没有价格表的,吃了一桌子菜她用眼睛瞄一下报了个数,铁定比你预期的便宜一半!后来大家都叫她虹姨,我以后又去了几次西沟,每次从山上下来都是去她家饱餐一顿。
闲聊中她说她是义乌人,什么?这句是真的吓到我了,满嘴苞米茬子味的义乌人?怎么可能?
她看我一脸蒙的样子她笑了,说她们村儿基本上清一色都是义乌人。
东北的长城脚下,在群山环抱的一个小山村住着一群义乌人?义乌是什么地方?全世界的小商品中心,名满天下,这两者简直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
后来我知道了,这段明长城溅满了他们先人的热血!准确地说他们全是义乌人的后代。
其实西沟长城是个民间称呼,属官方大名永安长城的一段,通常大家习惯把锥子山、小河口、西沟这一段统称为西沟长城,现已尊升为全国最美野长城之一。
其中锥子山三龙聚首,在全国万里长城中绝无仅有,站在锥子山主峰,你可以看到从东、南、西三个方向的三条长城如三条巨龙盘旋而来,最后交织在锥子山顶。东是明朝长城辽宁段一直延伸至丹东虎山,南是来自山海关老龙头,西接八达岭长城。
自古中原地区的劲敌都是在正北方,到了明朝中后期转了风向,辽东一线金戈铁马,狼烟四起,战事连连吃紧,英雄才有用武之地,一群义乌人跟着戚继光来了!
戚继光这个人大家还是了解的,但知道的多是抗倭的事儿。其实他还有另一段辉煌,隆庆二年即1568年,明穆宗任戚继光为总兵镇守蓟辽一带长达14年,保大明江山不受关外侵犯。
他率领的戚家军义乌兵就是从那个时候来到了辽西。到了后才发现这里的长城早已破败,对于防御敌人进功的能力渐失,他深知长城抵御敌军进攻的重要性,于是他组织了大规模长城维修工程,“边备修饬,蓟门晏然”,使东起山海关,西到居庸关成为铜墙铁壁,有效抵御了关东少数民族的侵犯。
这段长城山势险峻,徒步穿越有一定的危险系数,并需要强大的体力。对我而言这倒不算什么,这才是我喜欢它的主要理由。
残存的长城破败不堪,仍倔强地傲立着,向后人显耀着丰功伟绩。箭楼、敌楼、哨楼、库房楼、铺房楼,石墙,砖墙虽不再完整仍清晰可见。
整段西沟长城依山而建,工程量艰辛巨大,又要时时防备敌人进攻,戚继光几经思量,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为稳定军心,特别准许义乌兵家眷随军,于是家里的老婆孩子纷纷从义乌奔向辽西,大家共同修城,当然长城修整一新后,因兵源有限,长城太长,守卫又成了难题,最后戚继光又将各个山头的城楼分派到各家各户,一家负责守卫一座楼台。
义乌兵们就这样带着老婆孩子上了长城并在上面安了家。
义乌兵驻防期间多次击败北蛮小王子、董狐狸、董长昂、董长秃等关外势力进犯,捍卫了大明江山。
后朝廷调戚继光广东任职,部分戚家军却未能随行,被留在了辽西扎下了根,至此,他们以长城为家,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西沟村有个更加偏僻分支小村落叫立根台,据说当年戚家军义乌兵在此驻防时取名立根台,以示决心戍边卫国。 这个小村落里多数人家都姓叶,据考证在义乌叶家的家谱还有他们的记载,到现在已经是差不多是第15代传人了。
而今长城仍在,当年名满天下的义乌兵后代却成了长城脚下的农民。听了这段心酸又壮美的故事,更让我对这段长城刮目相看,残缺的长城正是当年大明朝刀光剑影的辉煌,或许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并不起眼,但它同样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见证。
我对这地方情有独衷,先后来过四次,或许是因为它的风光或许是因为它的故事。最美野长城,最忠戚家军,西沟长城,会有更多人记住你!
原创文字+原创图片,都是我的,你想用,吱一声,哈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