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和中国梦

美国梦和中国梦_第1张图片

最近看了部美国励志片,叫《十月的天空》。讲的是1957年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小矿村里的青年受震撼决心自己做火箭的故事。最近也看了部中国励志片,叫《中国合伙人》。讲的是1990年代新东方三位创始人发迹的故事。

都很主旋律,都很会煽情,电影的视听语言都很工业化(换言之成熟),但我还是感觉到了不少不一样的东西。《十月的天空》的人物都相当模式化,说教中却都带有些许感动点。在主旋律音乐中,老师在病榻上含泪看着火箭升空明显是煽过了,但她说的一席话“我教书一辈子,真希望能教出一两个有出息的”,确实应该也是千千万万老师埋在平凡的年复一年中的小小夙愿吧。执拗的父亲极力阻挠火箭小组希望子承父业亦属寻常,但他并非一个负面角色,他的坚强支撑了整个矿山乃至小镇,结尾儿子对他说“我真正的偶像是执拗坚强的父亲”还是道出了天下父子间最感人的一面。而矿难发生父亲下落不明时,母亲面无表情的说“我不会为逞英雄的他流一滴眼泪”,镜头一转,倒映出墙上那无尽的雨帘,这一幕母亲心中的泪既完整道出了这个人物,也是全片最赞的镜头。

当然最励志的还是片尾的那些真实原型人物的影像,尤其是主角原型真是NASA科学家的一幕出现时。其实他们的火箭也就飞了几英里高,没有帮到美国的太空竞赛,没有改变世界。NASA科学家虽然高端,但似乎也不完全符合中国人心中的“成功”。但他们找到了自我,实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我想这就是美国梦。


美国梦和中国梦_第2张图片

再说说中国梦。所谓“中国梦”是近期官方主推的一波宣传攻势,《中国合伙人》也是此浪潮下的一个衍生物。宣传往往意味着虚幻的画饼,真正中国梦的黄金年代应该早已过去–那正是俞敏洪们发迹的1990年代。而1990年代人们心中装载的却是“美国梦”(中国留学生的),清华北大的学生削尖了脑袋不顾一切的要出国刷盘子,那是对被压抑理想的强烈反弹和对命运的巨大期待。陈可辛的视听语言基本无可挑剔,黄晓明也惊人的第一次意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觉得他那么帅。在各种悲欢离合之后,终于到了实现梦想的结尾。

但这部分实在是恶心到我了,原来所谓中国梦就是到原先怠慢自己的餐馆女招待那里找回存在感,原来把自己名字镶到人家门框上才是终极梦想。面对那个会议上黄晓明和邓超长篇累牍中国梦宣言,那几个美国演员大概跟抗日剧里的日本演员一样莫名其妙吧。这种盛气凌人的宣言骨子里是深不见底的自卑。其实和做NASA科学家一样,发大财完全是一个很好的个人梦想(一种“美国梦”),真实的俞敏洪就借此找到了自我并实现。但令人惊恐的是,这同时还是其他几亿人的共同幻觉,而他们甚至不知自我为何物。这部电影最恶劣的地方,则是把这种“屌丝逆袭成土豪”的幻觉鼓吹成“中国梦”。这是一种恶俗的幻觉,和同样在片尾出现的真实人物们无关,和现实世界无关。

后来想想,十几亿人就是吃这套,而且吃得很香。闹太套。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国梦和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