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you want far away from your past,the past pull you back。
上句话不是名人名言,当我看完《lady bird》后突然从脑海里冒出来的,不管语法对不对,只是特别的感触想要表达自己的一点想法,既然是美国电影,那就用英语来表达一下吧。
父母给起的名字叫Christine(克里斯汀),但是她还是宁愿别人叫她Lady Bird(伯德小姐),青春是什么?貌似是所有的人都绕不开的一个坎,面对父母的教诲和期望,总认为父母实在太老土,实在太繁琐,所以面对亲情、友情、爱情,伯德小姐以自己的方式去抗争。
心比天高,命比纸簿,青春有时就有这么操蛋的情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周围的环境总是很无奈,毕竟自己并没有成年,所以在期待成年的过程中,伯德小姐总是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做,包括一言不合就跳下车,但是这种方式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也许直到略为成人了之后,才会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怎么说呢?谁的青春不迷茫,不迷茫就不叫做青春了,毕竟年轻那就慢慢试错吧。
一言不合就开撕,全片中伯德和母亲从头斗嘴到尾,其实矛盾很简单,一个想离开这个加州小城去外面去纽约上大学,一个从家庭境况考虑还是上公立大学更节省了。
多年前,一部电视剧中这样说道:如果你爱他,请带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很他,请带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地狱。
不管是天堂还是地狱,Lady Bird直奔目的地而去。
爱情
伯德的方向是坚定的:那就是想尽办法去纽约上大学。但是去纽约之前高中的生活总得要继续,那只能在漫长的等待中折腾。
少女总是向往美好的爱情,伯德的初恋是无比美好,美好到伯德主动对男友说你可以摸我胸的,但是男友抱着伯德说我是尊重你,爱情是如此甜蜜,而如此纯真的爱情真的太少了,但是现实总是很残酷。
初恋为什么多数是无疾而终,只因为太年轻,太单纯,以为做好了准备,其实还差得远呢。年轻时会害怕他人的眼光,所以前男友不敢告诉别人自己出柜了,而伯德的年轻则是太期望美好的爱情。
伤心的伯德终于学会了原谅,但是对爱情的向往依旧,主动出击那是伯德对自我的抗争,看上去孤傲的校园歌手变成了伯德的第二任男友,说好的处男呢?当伯德满心欢喜的以为自己都是对方的真命天子时,才发觉自己所认为的爱情忠贞在对方看来不值得一提。
爱情中有会有门当户对,更有价值观的是否一致,所以伯德的爱情只能是青春岁月的过客,留下点回忆而已。
友情
伯德和胖女孩是好基友,因为她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不过在伯德的心中,这样的友情是真的友情,只是自己并不知道而已,却向往着与富家女的交往,但是如何能够越过那个难关呢?
随着初恋的结束,伯德开始了与校园歌手的爱情,而如何得到爱情,富家女就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伯德略施点小花样就取得了富家女的好感,但是在这过程中,自己家中的境况让伯德感觉得低人一等,所以谎称那座前男友奶奶家的大房子是自己住的地方,只是没想到谎言也会有拆穿的一天。
面对富家女的责问,伯德说自已希望住在那个房子里,富家女无法明白贫穷的人常常局限于自我的想象和自怜中,也许你不富有,但是不能说谎,当友情的裂痕出现时,想要修复太难,而原本刻意的不对等的友情更是禁不住考验的,伯德最终明白自已需要的友情还是胖女孩朱莉安。
没有了毕业舞会的男伴,伯德和朱莉安的友情再次得到了巩固,只有这种不带着讨好、不带着自怜的友情才是对等的友情,才更值得珍惜。
亲情
生活是一道难题,俗话说幸福的家是如此的相似,不幸福的家庭原因却是各色各样。
伯德和母亲的矛盾由来已久,久到伯德都不知道母亲是不是爱着自己,准备毕业礼服时,母亲对着伯德的各种挑选总是不满意,因为她想女儿表现出更好的自己,伯德说,如果这就是最好的我呢?母亲无言以对。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期望和现实总是会有区别,人与人的沟通时常会产生错位,正如母亲一直希望女儿上公立的大学,这样为贫穷的家庭可以减少点负担,但是伯德却想逃离这个熟悉的城市,正如她称呼自己为Lady
Bird,为自己画的宣传画是鸟头一样,希望自己可以像鸟一样自由飞翔。
终于毕业了,终于18岁了,终于可以拿着身份证去买香烟和花花公子了,但是这样的成长仪式是不是真的如自己所想呢?靠在墙壁的伯德形影相吊,墙壁上面是美国的标志可口可乐,边上是女子的呐喊与成凤的期望,这也是另一种American
Dream的表现形式,但这样的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母亲拒绝送伯德登机,理由是停车费太贵,但是驱车往回走的母亲还是忍不住落泪,爱要怎么说出口呢,强悍的母亲一直坚持着,同样坚持的伯德迎来了自己的大学梦,最终母亲还是无法拒绝最真的情感,再次赶到机场时,女儿已经随机飞走,丈夫说女儿会回来的,也许吧。
直到看到父亲收集的母亲给女儿的一系列不想寄出的信件时,身在异乡的伯德小姐终于明白亲情是什么?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克里斯汀,放弃了伯德这个名字,伯德长大了一点点。
一场放纵的醉酒之后,医院醒来时面对独立男孩和男孩母亲沉默的身影,此时的伯德也许明白生命的可贵,一心想要逃离的宗教学校,伯德却还是不由自主走进教堂听唱诗,宗教的安慰是一剂良药。电话那一端无人接听,录音中克里斯汀告诉母亲自己对故土的那份热爱之情,对母亲的爱,站在教堂外,克里斯汀却是如此的孤独。
长大的代价是什么?是一味的抗争之后的孤单上路?也许只有走过那段路的人才能真正明白这个代价是什么。
《毕业生》的结尾,本恩与伊莱恩携手登上了公交车,他们是貌似逃离了现实,在The Sound Of Silence的歌声中,两个沉静下来的人面对未来却是茫然,未来是什么?这样的逃离是一种仪式还是一种真正的成长,一切都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