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4

【行动派️学习日记】

[打卡宝宝]:王燕

[打卡日期]:2019/7/14

[学习内容]:流量革命

[学习笔记]:

重新定义【组织】:为员工赋能

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形态

工业时代的公司制度,是否还能在互联网时代发挥效用?

高效组织的职能定位到底是什么?与团队成员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样的形态才能高效运转?

  【案例一】美军的斩首行动

2011年5月1日凌晨,24名美军海豹突击队员乘“黑鹰”直升机突袭拉登藏身地,随即同拉登卫士发生枪战,约40分钟后,拉登因眼部中弹身亡,美军离开现场返回基地。此前,2003年12月13日,伊拉克前总统以同样的方式被抓获。

现在,前方一个特种兵能直接和五角大楼对话,调动整个国家的卫星、飞机、航空母舰等几乎一切军事力量。

  【案例二】韩都衣舍

韩都衣舍能在电商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逆势成长,为什么?看看老板赵迎光对公司的定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时尚品牌孵化器。

韩都衣舍每年开发30000款产品,超过Zara每年22000款的历史开发纪录成为全球第一。这家起家于淘宝的网货品牌,如何从20万销售到15亿收入,成功秘籍是什么?

我认为是把公司做小,韩都的模式是“以产品小组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这就是去中心化,每个产品小组就是1~3个人,最多3个人,所有公共资源与服务都围绕着小组去做。

这种小组在韩都现在有多少个?一共有280个。这280个都是中心,没有谁是绝对的中心。所有的公共平台都围绕这些小组提供服务。

  平台孵化器

为什么是平台孵化器?答案是:信息传递。

未来的公司更像一个平台孵化器。一家传统的工业化公司有几万人,从员工到老板十几个层级,最前端的市场情报从一线员工传递到老板那里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这样的恐龙,如何适应快速演变的不确定竞争环境?答

企业管理的实质是信息的流通。扁平化,甚至去层级化,对一家企业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我的建议是,把母公司做成一个彻底去掉层级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有许多自负盈亏的业务单元。这些业务单元平时由项目负责人管理,母公司提供资金、技术等公共服务。项目负责人每月甚至每年述职一次即可。

把公司做小

为什么一定要把公司做小?答案是:赋权。

未来高效的公司要学会做小,拆分成美军海豹突击队那样无数个自负盈亏的“阿米巴”。公司做小的目的是给员工“赋权”,即首先从主观意愿上激活个体的参与感,使其能以“经营者”而非“打工者”的角色参与公司的管理。

如何把公司做小?答案是:拆分成独立核算的业务单元。

给员工赋能

一个人也好,一个团队也好,光有主动干事情的意愿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做事情的能力,勇于任事,还得担负得起。这一点,正是公司要做的。平时不但要确保人力、财务、技术、信息等资源在母公司的平台上自由流动,让项目组随取随用,还要根据项目特点,提

供针对性的培训。此外,关键时刻还要做员工的“宋公明”——及时雨,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真正优秀的人,是不需要管理的,他们本身就是“自燃型”人格体;更不需要控制,他们本身就是“灵活性”极强的人。把这些人从组织内外部挖出来,给予足够的空间——赋权,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所必需的公共服务,以及系统专业的培训——赋能,这样会全面激活个体的潜藏能量。

  二、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人才困境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与以往有以下重要区别:

1.信息量大。通过互联网,恐怖分子甚至可以在维基百科等公开的免费网站,找到正确的导弹制造方法、原材料,甚至核物理专家。

2.更迭太快。很有可能,你投入重金,花了几个月,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给员工培训了某项技能,比如生产某款产品的必要技能,然而没过几个月,这种产品就被消费者认为是过时产品

3.快速传播。以前,公司发生个什么事,拖一拖,捂一捂,有可能员工不知道。今天,什么都别想瞒住员工了。信息通过社交工具快速流动传播,有些事情,可能你都不知道,可是员工之间却早已传开。

互联网时代的精英标准是什么?

大量管理实践证明,今天你花1份精力找一个平庸之辈,明天极有可能花4份精力培训人,5份精力管理人;与其这样不如花9份精力找一个精英,然后花1份精力进行培训和管理。

1.搜索力。面对海量互联网信息,具备极强的搜索能力,能在短时间内过滤信息,搜索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2.自驱力。靠外界的监督管理,只能成长为平庸的人才。高手自身必须是“成长型人格”,把成长作为自己的“刚需”,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

3.连接力。互联网时代,每个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与其他人在线产生“连接”,组合成一个高效运营的团队,这就是连接力。

重新定义【营销】:内容为王

互联网时代最有效的营销模式是什么?

什么是互联网时代最有效的营销模式呢?答案是:内容。

内容是“最有效”的获取流量的方式

我们对互联网时代的有效传播的定义是:最低成本、最快获得最大流量。

1.成本低。比如【顾爷】、【吾皇】这类公众号,其实创作者就是作者一个人,在开始的时候画点漫画发到公众平台上。

2.关注量大。如果只是成本低,没有高回报,带不来流量,那不叫有效。好的内容,抓眼球的内容,不管是【一条】的短视频、还是【罗辑思维】的60秒语音

3.快速。【一条】、【咪蒙】、【连岳】这些大号的关注量,大部分在1年左右的时间就超过了100万大关。

  什么是“好”内容?

答案是:能扩散的内容。好内容主要分为三类。有料:成长系。从内容的功能上讲,偏重个人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提升的内容。比如罗辑思维、凯叔讲故事、连岳、吴晓波频道、樊登读书等。

·有趣:生活系。让你的生活更好玩、更有意思、更美好,包括游戏、健身、旅行、漫画等内容。典型的如【一条】,其内容偏重生活、潮流、文艺的调性,通过精致的视频,引导中产阶级的消费审美情趣。再比如最近大火的王者荣耀手游。

·有钱:商业系。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的朋友圈总有人在央求你和他加入一次拼团活动,或者和他参加一次某商品的秒杀活动,或者让你帮他代付。有的还会邀请你做自己的下线,和自己一起做某品牌的线上代理商。总之,不管是想省钱,还是想赚钱,都和钱有关。和利益相关的内容本身就具有传播性。

如何生产好内容?

·辨识度

什么样的形式,视频、音频、图文或者直播,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调性,这种调性能极大地提高内容的辨识度。花点时间,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先务虚,再务实

目前有两个误区:文化人做内容,一做就是一两年,不好意思卖东西;而奸商恨不得把那些务虚的铺垫都统统删除不要,今天开通微信公众号,明天吸几十个粉,后天就直接推送产品链接。

正确的玩耍姿势是,先通过内容传递独特的价值取向,吸引调性一致的人来,然后交情够了,人数差不多了,再卖东西。

·PGC+UGC的双轨模式

内容的生产需要大量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以UGC的模式进行系统的内容生产制造。

持续产出

量变产生质变,到哪里都不会错。在某一时间点,持续不间断地输出高质量的内容,会培养受众的阅读习惯。

社群经济引发了一系列现象级的商业事件,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复制的可能性呢?

答案是:粉丝经济的实质是用户思维,每一家企业在真正掌握了用户思维后,都可以复制这种商业模式。

什么是用户思维?

中国的供需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买家给卖家“跪”。计划经济时代,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花完了票,过年想称2斤肉,对不起,你得托关系、找熟人。

第二个阶段,卖家给买家“跪”。东西多了,商场天天做活动,各种折扣和降价,把顾客当上帝,即使这样,人家还不一定买账,生意难做啊。

第三个阶段,用户思维。目前国内真正理解用户思维的人,我认为不超过三个,黎万强是一个,用户思维的核心是什么呢?《参与感》这本书的书名,就是答案。要让客户有参与感,要与他们一起互动、玩耍。

客户思维与用户思维的不同

1.平等关系。不能把客户当成好糊弄的对象,也不用把他们当成上帝。你我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2.重视黏度。以前卖个冰箱或者电视机,恨不得卖出去了就一辈子不和客户打交道了

3.多维经营。举个例子,一家给传统企业老板做线下培训的公司,与自己的学生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三、如何经营自己的用户

步骤一:打造IP

通过互联网工具,打造一个IP出来,成为所在行业的网红。最好是老板自己出马,看看董明珠、王健林,这些大佬都出来给自己企业代言了。不要太看重颜值,关键是要有调性、有内容,借助各种互联网营销手段把差异化放大,就能吸引到自己的精准粉丝。步骤二:营建社群

把通过各种渠道吸引的精准用户——粉丝,都放到自己的锅里——社群里(我推荐基于微信的“社群铁三角”),然后通过大量互动,让粉丝拥有【参与感】。线下活动,线上活动,有节奏地推进,不停地折腾,慢慢地就会聚拢起自己独特的铁粉,我们称之为天使用户,然后通过天使用户实现社群的裂变。

步骤三:电商变现

如果用户的【参与感】做得好,变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你和粉丝玩得好,大家自然会买账的,在变现这件事情上你只需要花1份精力,而把9份的精力用在前两步。

[坚持习惯]:

读书+10000步+破所知障+精减+早起

[今日感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