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铮在撩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zhengzailiaoren
《行尸走肉》
推荐指数:五星
精彩指数:四星半
《行尸走肉》系列剧最大的亮点,就是重塑了价值体系和世界“语言”。
基本信息
类型:惊悚、冒险
编剧:罗伯特·柯克曼等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
主演:安德鲁·林肯、史蒂文·元、艾米莉·金妮等
出品公司:AMC电视网
播出时间:2010年至今
现如今,《行尸走肉》第七季口碑扑街已成事实,因为故事内容灌水,很多剧迷在《行尸走肉》第五季就开始弃剧了。
第七季开始,格伦就被尼根叮叮当当叩茶碗,一棒一棒锤死了。格伦的死惊起千层浪,一浪一浪都拍打在最顽强剧迷的玻璃心上,口碑没办法不扑街。
作为该剧的死忠,我才写的这篇剧评的,毕竟它是我唯一追过的美剧。写这篇剧评就算对《行尸走肉》系列的一个小总结吧,也是一个告别,此后江湖路远,它再出第八、第九哪怕第200季,我也不追了,毕竟一个连姑娘都追不上的人,实在拿不起勇气追什么剧了。
丧尸剧《行尸走肉》系列,它出世以来就是神奇的存在。
一方面,《行尸走肉》的开播曾创下美国有线电视台剧集史上最高收视率的记录,据说,就连它的预告片在中国的点击量也有几个亿,可以说自带主角光环;另一方面,《行尸走肉》的收视率虽高,却没怎么获奖(影响力比较大的奖几乎没有)。而同样美剧爆款,比如《实习医生格蕾》、《绝望主妇》等则是口碑、收视率共赢,拿奖拿到手软。
闲话不多说,开始《行尸走肉》的剧作分析(内容偏专业,没有兴趣的朋友在这里可以打住了):
捡着重要的说,《行尸走肉》系列剧最大的亮点,就是重塑了价值体系和世界“语言”。
在电影《盗梦空间》里,有关于梦境的“语言”就是该片的独特语言,同样,《行尸走肉》系列剧,首创了世界的“语言”:杀行尸(比如打击丧尸头部等特定语言)。
剧迷为此兴奋,以致于后来在最近几季内容中,不杀行尸,改成人与人、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冲突了,故事变得俗套,丧尸剧特有的语言瓦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收视率必然下滑。
行尸
因为“行尸”这个元素放在故事中,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不确定性很强。举个例子,在《完美世界》中,小男孩儿在故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枪击男主的情节,小男孩儿的不确定性是必然中的偶然事件,必然是小孩儿善良、勇敢,偶然是小孩儿从男孩儿的角度去成长(这种成长带有男主的影响)。以致于当观众看男孩儿枪击男主的时候,大家的直观感受都是一个大大的没想到。
《行尸走肉》故事中,对丧尸的各种不确定性,可谓发挥的淋漓尽致,丧尸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无孔不入,并不是指丧尸的多,而是丧尸这个元素运用的特别到位,铺开了整个故事网络。
男主瑞克跟肖恩兄弟,两个反目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行尸,因为行尸,使得两个人物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使得情节更加精彩、耐看。
诸如此类的转变有很多,卡罗尔从一个屡遭家暴的家庭主妇,变成战神的转变,再比如瑞克最后居然跟米琼恩上了床,虽然我认为这个特别狗血,但随着人物关系的转变,故事开始让人有了更多期待。
当然,剧名叫做《行尸走肉》,故事前几季,故事人物面对的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行尸了,当人的世界变成行尸的世界,人类的走向在哪里,人类该怎样存在下去,善良和信仰还要不要等,都是看点,而这些诉求,《行尸走肉》全部做到了。
此外就是对于亲人变成行尸后的心理刻画、行尸对人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上伤害等,不一一赘述。
对人物的塑造
每个人物都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比如摩根的故事线,是最完整也是最狗血的。摩根出场的身份是打怪,然后打怪升级成为打怪狂魔,后来狂魔受到教化,放下屠刀立即成佛后,变成了圣母婊,害死了不少人。但这些都不是摩根这条线最狗血的部分,我认为的狗血是放下屠刀,立即成佛。好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恶魔当真放下屠刀就能成佛?当真大道至简、万事万物相通?
关于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辩证地分析,没有谁对谁错,是哲学范畴。编剧把这种辩证放入影视剧中,第一容易让人看不懂,激起民愤,第二,为了故事立意,显得太过矫情做作。毕竟更多时候电视剧是给人看的,是用来大家消费时间的,哪有那么多哲学需要思考。
在《行尸走肉》中,狗血的人物故事线还是少的,其它人物故事线完整又耐看。比如现代社会的弃儿弩哥,在行尸走肉的世界中,如鱼得水,同样是开挂、战神的存在。喜欢弩哥的观众也并不比喜欢格伦的粉儿少。
情节
该剧吸引我看下去的最大动因,就是情节好看到炸裂,你根本想不到人物接下来会发生哪些事儿,情节根本不受控,天马行空,起码前两季的故事是这样的。
比如瑞克等人在疾控中心怎么也跑不出去的那集,疾控中心马上要爆炸,人物却都还在疾控中心,他们该怎么办?
还有行尸各种逼迫人物到了绝境,人物该怎么办才能绝处逢生?把观众都看傻了,从来没有看过如此精彩的美剧。
但!如此不受控的情节,是很容易被玩坏的。《行尸走肉》后面几季的主要剧情,编剧之所以不写行尸,而是写人物对抗人物,其中一个原因必定是该写的情节已经被写完了,没什么可以写的了。
这种尴尬好比《权利的游戏》中,雪诺的死一样,雪诺只能死,它不死矛盾不能累计,故事没有戏剧张力,也引不起观众的兴趣。《行尸走肉》写到第七季,格伦只能死,他不死,瑞克等人的复仇尼根的动机就不足,也揪不起观众那颗悬着的心。后来雪诺没有绝处逢生、格伦也真的被尼根打死了。
没有办法,像《行尸走肉》、《权利的游戏》这种系列故事想要发展下去,就得不断铺垫、不断挖坑。这种系列剧,差不多收得了,第七季《行尸走肉》肯定还是写人与人的故事,但主要人物都让编剧给玩死了,为了增加看点,剧中必然会出现新的人物,这样追剧心很累的,毕竟大家都比较恋旧……
跟其它影视剧的比较:
无论是口碑佳作《釜山行》还是人气与票房起飞的《生化危机》系列,或是在主题、隐喻上标新立异的《僵尸胡安》等电影,这些电影的卖点和诉求在《行尸走肉》中,都有体现,可以说《行尸走肉》是丧尸类电影的集大成者,前无古人,后盼来者。
《釜山行》,故事所述丧尸内容在《行尸走肉》中可以说随处可见,它同样更不缺少《釜山行》中对人性的塑造。比如格伦和社区人员在旋转门中对抗丧尸的情节,比如德怀特在面对暴君尼根后的屈服和后来的反抗。如果说人性光辉在《釜山行》中的地位像月亮一样,那《行尸走肉》则遍地都是小恒星,发光发亮。
《生化危机》系列的故事内容还算紧凑,但《行尸走肉》第三季的疾控中心爆炸事件,已经秒杀了生化危机最大的戏剧张力。
《僵尸胡安》,讲的是社会制度问题,隐喻地表达了很多。《行尸走肉》则更加直白将人类社会从文明破灭到重建都来一遍。
此外就不赘述《僵尸新娘》、《僵尸世界大战》、《我是传奇》等电影跟《行尸走肉》的比较了,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没有可比性。所以,我对《行尸走肉》的评价是,丧尸影视剧的巅峰之作。
并不是每一部影视剧都能抚慰人们的心灵,在学业和工作的重压下,人们需要释放内心的压抑、寻找打败对手、征服世界的力量。
生活中没有这种力量,人们只能在影视剧中寻找,说这种行为是精神安慰也行、阿Q也罢,总之,《行尸走肉》是生活需要的,人们需要它做麻醉剂,来抵抗现实的侵蚀。
《行尸走肉》系列就简单总结到这里,就算第六、七季的剧情太拖沓、鸡汤太多、制作的再不精良,也都是相对来说的。人们因为格伦而弃剧,这就很好的说明了该剧的影响力。
也正是因为格伦的死,该系列剧前面几季的故事铺垫算是瓦解了。这部剧如果再做下去,如果再想要收视率,那只能建立新的故事、塑造新的人物了,而这些都不是我这个老剧迷想看到的事儿。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同样,天下更没有不散的筵席,曲终人散,总有时,终结它,可能是对它最好的怀念。
写到这儿顺便插一句题外话,有朋友追过网络小说《斗破苍穹》吗?我上学的时候追过……后来我总结了一下教训:没事儿别追更新,很伤感情的。
比如说,小桥老树都登了好几年作家富豪榜了,可我到现在《侯卫东官场笔记》还没看完……
「铮在撩人」
专注影视(电影、电视剧)的影评、分析、分享
已同步入驻:
百度百家|网易新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看点|搜狐新闻|北京时间|界面新闻|企鹅媒体|大鱼号
等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