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理直气壮但说不妨

我参加的一个群里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群友不少,除了对政治略显弱智几乎无话可聊外,其他一应琴棋诗画、书法摄影、子女教育、强身保健的,上天落地、天上人间的高论时有出现。

前几日,就有位群友发表了一篇题为《性,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的文章。群内见文者言简意赅的纷纷叫好,说,写得有深度,可以再引经据典增加点抒情色彩。写文章的那位群友却回复说,写这篇文章还是有点顾虑的,不敢放开写。

出于对性的强烈兴趣和窥探狂一样的好奇,我点开文章看了一下。平心而论,文章没有标题吸引人。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标题党手法让我即刻打开文章的。文章通篇限制在脖子以上的活动,既没有动手动脚,也没有提到下三路。我就搞不清楚,那么卫生的一篇文绉绉的稿子,展开了说为什么就会让作者有点心有余悸?

中国对性的议论由来已久,是由传统的。

古时候以“溱洧(zhenwei)”指淫乱,出点源于《诗经·郑风·溱洧》。淫乱归淫乱,该诗还是被收录到中国的第一本诗歌总集中,日后还是非常有阅读和把玩的市场。可见古人是不避谈淫乱之性的。

溱和洧是两条河的古名,“溱水源出河南密县东北,东南流会洧水为双洎河,东流入贾鲁河。洧水源出河南登封阳城山,东南流至新郑与溱水合,至西华入颍水。”那首诗写的是上巳节在溱洧河边春游的男女青年,调情谈笑,香草美人,充满了性的暧昧。

诗中有句:女曰“观乎?”士曰“既且”。此处“且”念“cu”(也有认为念ju),在诗中是“往”的意思。古溱洧之地大约在今天新郑、许昌、漯河、周口、平顶山、洛阳、开封一带。那里的人到现在把“且”还念成“cu”。问题来了。在他们的方言里,动物交配授精叫做“打且”(音da cu),而这个“且”是指雄性那件物事。

“且”与“那件物事”怎么会绕到一起去的呢?还是先来看看最早的甲骨文。

且的甲骨文是①。释义有两派意见。一派说这字是指事字,表示切肉。在“夕”(肉块)上加一指事符号-,表示将肉块切成若干。另一派意见急了,说“且”是象形字,是雄性生殖器。

我不懂甲骨文,只知道最初的文字以象形为主。尤其根据字形的相似度,我比较同意另一派的解释。人类先祖是经历过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男性的“且”自然可以光明正大的受人顶礼膜拜。古代祭祖时放祭品的礼器也叫“且”,那是托了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福,后来的引申义。

于是又想到另一个字——父。“父”的甲骨文②,在“手”上加指事符号▏,代表手持石斧之类的工具。《说文解字》说: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于是,我比较认同的“另一派意见”又说了,金文明明是非常象形的手举着“且”。

若是“另一派意见”成立的话,不仅“父”字与“且”脱不了干系,以此类推,另一个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字也受到了牵连。那就是“祖”。

“祖”字不就是“父”的翻版吗?父,是“手”举着“且”。祖,把“且”以“示”人。把祖和父连用,就是家庭中最需敬重的长辈,除非还有曾祖父、曾曾祖父同在。这在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上很说得通。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即生活和性。饮食是民生,男女属康乐。我们乡下有句话,“一日不说×,太阳不落西”,就是十分坦诚地表明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以前的中国人谈性很坦诚,后来变得很有技巧了,唯有这谈资仍然是每天须臾不可离的。但是,因为太有技巧了,结果谈起来总是遮遮掩掩、扭扭捏捏,不如直来直去的坦诚爽快。尤其是表达“性”的技巧越来越玄奥,结果后续乏人,成了冷门。一件事一旦成了冷门,太阳底下曝光的机会就少,就会成偏门。偏门就登不了大雅之堂,与此相关的话题就成了禁区。

时至今日,我们都意识到应该打破禁区,认真谈一谈性了,但对性的谈论还是顾虑重重。不就是谈点“且”之类的话吗?普及一下与“且”有关的知识吗?发表一下对“且”新的认识吗?

这事做梦都想得,见人就说得,当交易能做得,当艺术能卖得,我们这帮每日“父”啊“祖”的不离口的,理直气壮的谈谈性有什么大不了的?

                                                                            ①


你可能感兴趣的:(性,理直气壮但说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