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译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榖;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通解:有些人听闻到大道,明白其中的精髓,便能用来实践于行为中。有些人,某些方面明白,某些方面不解,所以对大道时而相信时而怀疑。有些人心中只有自我,以自我忖度大道必然是徒劳的,只能认识到大道的表面现象,所以会加以嘲笑。

道是人人可悟得的,然而有已悟,正悟和未悟的,所以老子用上中下来区分。

用浅见和功利心来看待大道,自然会认为守道是愚昧的,放下功利与执念是退步的,兼顾众生的行为是不正常的。

大白若辱,是以黑忖白而染上的色彩。大方无隅,是以小看大,窥探不到那边角。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因知觉的局限性才导致看而不见,听而不着。器物越大耗时越久耗力越多,所以大器晚成的少,急攻近利的多。所以说只要不能突破自我,就会对世间万象产生局限的认知,对大道产生错误的认识。

大道的规律虽然是无形的,然而只有借助大道的智慧,才能完成惠及他人的事业。只有融入大道,才能产生美好的德行。有德行的人,对己克制谨慎,待人虚怀若谷。建功从不显扬,心性复归纯朴。

目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意译道德经第四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