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实验”和延迟满足

       从1968年开始,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主持进行了“棉花糖实验”,目的是研究儿童在什么年龄会发展出某种自制力即延迟满足能力。先后有653名来自斯坦福大学校区宾格幼儿学校的儿童参加了实验。之后,实验小组对这些儿童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到了他们青少年阶段,在对那些有延迟能力的孩子进行了再测试,“结果显示他们有更高的SAT(美国大学标准入学考试)分数、更好的社会认知功能、不易屈从于诱惑的品质(更坚韧)和更好的抗压能力”,“表明延迟满足能力和儿童未来表现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明显的相关性”。

      “棉花糖实验”的一些实验结果公布后,延迟满足开始被人们注意。延迟满足和儿童未来表现之间的明显相关性,似乎显示了儿童的这种能力和未来成就之间的必然关系,因此,“棉花糖实验”和延迟满足被认为对儿童教育非常重要。之后,由于商业教育对“棉花糖实验”结果的功利、浅表的解读,延迟满足被简单得认为是养育者刻意推后或延迟儿童的需求时间,以此能培养孩子的“毅力”、“耐力”和“理性判断力”,并在很多儿童教育实践中被使用。比如在哺乳期给孩子定时喂奶,在孩子想得到零食和玩具的时候设置前提等,有意增加孩子满足需求和愿望的时间。但这实际是对“棉花糖实验”和延迟满足误读。

      如何正确认识“棉花糖实验”和延迟满足呢?这里首先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棉花糖实验”明确定义了“延迟满足能力”的含义:为了获得将来的更大利益,而自己主动延迟或放弃眼前较小的利益。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的能力,是孩子源自自身的判断,主动的控制自己的欲望,是自我延迟满足,而不是家长延迟对孩子的满足。

      二是延迟满足是人脑理性分析判断的结果,它的物质基础是人脑前额叶的发育和功能实现。沃尔特·米歇尔的研究小组在1992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5岁似乎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4岁以下的孩子大多不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而5岁以上的孩子就明显出现了早期萌芽。

      那儿童早期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何而来呢?通过“棉花糖实验”以及其他延伸研究,我们大致可以确定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儿童对他人的信任

      父母经常食言、否定儿童感受、强制要求孩子做一些父母认为该做的事情,儿童的需求和意愿处在压抑状态,儿童一旦脱离父母的“掌控”,能自主决策的时候,在“棉花糖”面前往往是选择即时享用,以免自己的真实意愿受挫。生活中常见这样的场景:家长在场时,孩子会有些自制力,而一旦家长不在,孩子就会迫不及待的抓起大把糖果塞到嘴里。

      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是一个曾经对儿童食言的人充当“棉花糖实验”实验组织者,那实验中选择延迟满足的儿童比例将会大幅降低,这些儿童会对未来得到更多奖赏缺乏信心,而当即吃掉面前的“棉花糖”。这个结果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延迟满足再研究”小组的类似实验中得到了认证。

      各种需能被及时满足,儿童才会身体健康,心理健全,同时会与他人建立内心认同的信任关系,从而表现的更有远见、毅力,也更加配合,愿意为未来更大收获放弃当下的满足,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他能确定结果。

      二是“棉花糖”对儿童的吸引大小

      “棉花糖”在不同儿童的眼里吸引力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个容易吃到“棉花糖”的孩子,“棉花糖”不会显得那么稀有和珍贵,当即吃下眼前的“棉花糖”或是延迟得到更多的奖赏,不至于在儿童内心产生激烈的斗争,也许,稍微调动理性判断,就会得出结果,从而实现主动延迟满足;一个很少吃到的儿童,“棉花糖”对他的吸引力会很大,“棉花糖”摆在眼前是难得的机会,内在冲动会指挥他立刻享用,吃掉“棉花糖”的想法钳制了他的大脑,如果此时让儿童延迟满足,这个孩子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去克服内心的欲望。作为成年人,我们也能想象到,如果长时间缺水或是缺少食物,水和食物对我们的吸引有多么的强烈。

      因此,一个儿童需求被满足的及时不及时,以及满足的丰富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在面对诱惑是的情绪和判断。及时的回应儿童的感受,满足儿童的需要,就会触发延迟满足。

      三是儿童是否是控制者

      儿童个人的主观定位也影响自己的判断,当儿童觉得自己掌控着延迟的过程,他可以随时停止延迟的情况下,那么他主动延迟的时间会更长;相反,如果孩子发现是其他人在控制延迟,自己是被动的时候,那么他的延迟时间会大幅缩短。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对此的解释是:被动感,会激活愤怒情绪系统(这是先天的本能情绪之一),进而干扰自控能力。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不喜欢有个替自己做出判断的主宰者跟随自己,就像成年人追求个性自由的一样。

      总的来说,儿童早期具备延迟满足能力源自养育者充分感知儿童的情绪和满足他的需要。

      延迟满足能力是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绪的能力。5岁前的孩子因大脑功能发育不全,不具备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这个阶段父母应尽量及时的回应和陪伴,为孩子大脑机能发育和自控力形成创造条件。对于5岁以后的孩子,当儿童的探究世界的能力不断早期,需求不断增加的时候,要注意确定边界,告知那些事不能做的,告知那些事父母做不到的。此时,随着儿童大脑前额叶的功能实现,判断、分析、思考、能力的功能运用和能力提高,儿童也会逐渐理解,并更好地适应现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棉花糖实验”和延迟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