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此文为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后的笔记、闲聊,对于近代历史来说,它是不能绕过的点;它与二战加起来,就像一场赌局的上下半场,赌桌在欧洲,赌徒是世界各大强国,赌局的结果——是1945年后至今的世界格局。
【一战前赌桌前的赌徒】
0.地图
从地图上看,德国与两个大国相邻,西边有法国,东边有俄国;英国跨英吉利海峡与法国相近;俄国有着令人咋舌的土地面积与人口(1亿4千万,德国大概6700万,法国4000万);算上还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的奥匈帝国,一战二战基本都围绕以上几个国家。
本来,欧洲上的大国相互平衡,并没有大的冲突;况且世界还有广阔的殖民地等待他们去征服。但当殖民地结束,各国的矛盾冲突就只能在各国间解决。再加上工业革命,让各国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矛盾的产生。
1.德国
德国之前由多个分散的效果组成。19世纪完成德意志统一,并借助工业革命完成在世界经济上的弯道超车;在一战前,德国的GDP已处于世界第二,1871年的普法战争德法结怨;新上位的威廉二世(德国皇帝)的外交政策咄咄逼人,逐渐与法国、英国、俄国交恶;最后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
2.英国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19世纪英国人口由5亿人,但本土人口仅仅4000万左右。英国远离欧洲本土,所以不是很关心欧洲大陆的事情;但他愿意充当欧洲的协调官的角色,安心发展海外殖民地。
但德国迅速发展的海军引发了英国的警觉,逐渐行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
3.法国
法国是欧洲传统大国,但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法国元气大伤,再无一争世界的决心,目标仅仅是欧洲大陆上的领先国家。
4.俄国
俄国虽然是君主制,但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土地和人口,但因为克里米亚的战争的失败,俄国暂时并无称霸世界的野心;但是在局部地区示威的本事也是有的。
5.其他
奥匈帝国,作为德国的盟友,也是传统的欧洲强国,然而奥匈是个多民族国家,没有一个稳定的征服是他们最大的问题。
美国是刚刚新起的大国,世界GDP排名第一;美国远离欧洲,一直坚持中立政策(然后发战争财),后面看仗打得差不多就出来捞好处了。
中国...好吧那个时候还是大清晚期,在世界政治赌桌上上不了台。
【赌博过程】
用形容的历史的话来说,一战是必然下的偶然;
一战的历史起点是1914年6月28日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是奥匈帝国的领过,正准备闹独立,而虎视眈眈的奥匈帝国当然不干;于是就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做特别访问的时候,在一连串的巧合下,一个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成功枪杀掉斐迪南夫妇。
这个少年大概之前永远也不会想到,就是这几声枪响,就把欧洲这个大火药桶给点燃了。
首先是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通过,不满足一堆对一个国家而言近乎耻辱的条约,那么就对塞尔维亚宣战。塞尔维亚最终近乎答应奥匈的条件,但局势已无法挽回。
于是到了8月14日,五大帝国已经全面开战。战争一开始,德国便按照之前设计的“施里芬计划”,对法国进行快速进军,因为在地理位置上决定了德国非常容易受到东西两线的战场压力,而这个压力对德国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所以他必须尽可能最快的灭掉先灭掉法国,确保英国中立,然后再掉过头去打俄国,避免双线作战。
以下部分我尽量快进,因为对于一场战争来说,非常详细的过程不是此文的行文要点。
而法国则群情激昂,因为他们非常的想要一血阿尔萨斯、洛林的耻辱。一开始德国打得还算不错,但1914年法国的马恩河战役,德、法、比利时三国的奋力抵抗和俄国的进攻,使得德国的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国不得已转入阵地战;从这点上讲,在战略上德国已经输掉了一半。(而20多年后的二战,德国几乎演绎了一场完美版的施里芬,搞得英法来了个敦刻尔克大撤退)。
到了之后1915年和1916年,虽然英法俄三国综合实力强大,但因为三者将出多门,物资调运不便等原因,两大军事集团打得不相上下,双方都变成了修筑战壕的阵地战。而德国也开始被军事封锁,物资禁运。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战斗持续了将近一年,直接将战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绞肉机。此役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占了整个战争人员损失的一半。双方在持续数月的情况下变成反复的拉锯战、阵地战,也基本粉碎了德国企图打败法国的计划。
到了战争的后两年,美国、中国等过也加入的协约国,双方在力量明显不对等的情况下,1918年的11月,德国政府最终宣布投降。
【赌桌边的闲言碎语】
这场战争和二战的关联依稀可见:丘吉尔在一战就极力鼓励打败德国,他先后担任海军大臣、军需大臣,还当过一个营的营长;之后的英国张伯伦首相的哥哥死于一战;那个德国小胡子希特勒也曾经参加一战并附伤...一战要求德国的赔偿,使得德国经济崩溃,从而助长法西斯的独裁。
英法因为见识过战争的残酷,所以不愿意再打仗,所以有了绥靖政策;独立的波兰终极没有逃离被吞并的命运;因为二战阵地战的经验,法国修了长长的马其顿防线,并准备军队防止施里芬计划的再次上演;结果德国那个矮个将军来了个中路突破,震惊了世界。
战争技术在不断的实验和进步:坦克、毒气弹在一战中首次投入战斗;海军的斗争也愈演愈烈,美国直接进入战争的借口就是因为德国开启了无限制潜艇战,使得许多美国公民丧生大海。空军虽然还不成气候,但德国对伦敦的空袭,几乎了成了二战伦敦撤离居民到乡村的语言。(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部漫画电影《伦敦一家人》)
因为战争而大发战争财,并再借着二战成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只不过,品尝到经济危机极易滋生极权的二战,通过马歇尔计划繁荣了欧洲,以抵抗苏联。
世界的女权主义也开始觉醒,因为一战消耗了大量的男性,而女性也不得不到工厂里参与工作。因为几大帝国的逐渐衰落,各殖民地也开始寻求独立。当然,在战争中殖民地也尽了他们的责任,英属印度便派兵支援在土耳其战斗的英国;所以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那个印度少年会说英语,因为他们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
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行程了一系列的小国。最大的便是奥地利和匈牙利,你是否想起了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是的,在一战之前,那个古老的欧洲早已不复存在了。
好像写到这,这篇文章的意义终于浮现了;读完《第一次世界大战史》,记忆中很多鲜活的记忆竟然连接成片,更细节的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会成为我们。
以下为部分国家阵亡军队人数,不包含平民:
比利时: 13,700;英国: 908,000;法国: 1,240,000;意大利: 650,000;俄罗斯: 1,700,000;塞尔维亚: 450,000;奥匈帝国: 1,200,000;德国: 1,770,000。
我知道上述的统计数据虽然很政治正确,你讲一场战争怎会不讲他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的统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确实那些曾经战斗过、生存过的人们的生命故事。
所以我以这样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并祝各位晚安,这是一位西线战场上的士兵写给父母的家书,写完的第二天,他便丧生在一战的炮火中:
“只有经过极大的进步,才能让这场战争中的所有可恶的浪费和不公找到理由,我只希望活下来的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取得这些进步付出了多大的牺牲”。
安。
tonyhi于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