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开悟小故事(禅宗公案)——龙潭吹烛

佛经开悟小故事—龙潭吹灯

佛经开悟小故事(禅宗公案)——龙潭吹烛_第1张图片
龙潭吹烛

       德山是四川剑南人,俗姓周,早年出家,博览律藏,精通《金刚经》,时人称为周金刚。听说南方禅学兴盛,大为不平道:“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然后才能成佛。南方魔子,竟敢说即心即佛,真是大逆不道!”

       他决心到南方向禅宗挑战,于是挑着阐释《金刚经》的专著《青龙疏抄》,由四川而下湖南。初到澧州,路上见到一个老太婆卖油糍,便放下担子,要买点心吃。

       婆子问:“你挑的是什么东西?”

       德山说:“是《金刚经》的疏抄。”

       婆子说:“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得上来,白送油糍点心。如果答不出,你就到别处买去。”

       德山自负地说:“但问不妨。”他心想,就凭你这个老太婆,还想把我难倒?你还不知道我这个研究《金刚经》大名家的厉害啊。

       婆子悠悠地说:“《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么你‘点’的是哪个‘心’?”

       德山无言以对,汗如雨下。

       才到南方就受到一位老婆婆的奚落,自此收敛起狂傲的心。他并请问老婆婆,近处有什么宗师可以前去参访?老婆婆告诉他在五里外,有一位龙潭禅师,非常了得。

       德山禅师到了龙潭,一见龙潭禅师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龙潭禅师回答道:“龙潭!”

       德山禅师逼问道:“既名龙潭,我在此巡回既不见龙,又不见潭,这是何故?”

       龙潭禅师就直截了当的告诉德山禅师道:“你非常辛苦,你已到了龙潭!”

       这天夜里,德山向龙潭禅师请益,站在龙潭禅师座前久久不去,龙潭禅师说道:“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

       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再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生初到,不知方向。”

  龙潭禅师就点燃了一支蜡烛给他,正当德山伸手来接时,龙潭禅师就把烛吹灭,德山到此忽然大悟,立刻跪下来,向龙潭禅师顶礼,龙潭禅师问道:“你见到了什么?”

  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有所怀疑了。”

  第二天,德山禅师遂将疏钞取出焚烧,当火焰上升时,他道:“穷诸玄辩,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解读:

佛经开悟小故事(禅宗公案)——龙潭吹烛_第2张图片

        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实际上只是一种现象,这在物理学上也是有关于这个的争议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其实永远都是那么一个虚空,没有分断过昨天、今天、明天。众生的心就像时间一样,不停在变,永远把握不住,我们说一声未来,就已经变成过去。

        “三世”本空,都是妄心的产物。所谓“点心”者,实无一心可“点”,也就是无心可得、无法可执的意思。不要执着过去,现在,未来。本来就没有区别。

         有个词叫“所知障”,是指的我们已成的学问知见意识观念局限了我们,我们执着于这些,而不能理解真正的佛法。如果我们不被这些局限,愿意放下这些已成的看法,以空杯的心来学习佛法,这些意识观念逻缉知见等即不会成为所知障。

         任凭德山再究竟的讲说,仍是分别知识;佛门无言,终究是无分别心的证悟。夜晚,是黑暗的,取光明之心即为贪着,点了烛火又再吹灭,这意谓着外在的光亮熄灭以后,才能看见产生光明的本体,内心的佛光就会亮起来了,这个佛光,看清楚了真我,所谓语言文字,分别意识都是大海一滴了。龙潭禅师用这个手段来暗示德山禅师,我们自性能升起光明,本体在光明中,但光不是主体,关键是如何在光明中找到法身,自性,真如本体?那就要透过光明(佛法),放下光明(佛法),再退后一步去领悟,如果整天在光明里修行,佛道还是差一层,没有回到本体。

        公案告诉我们,学习佛法,要因指见月,一定要见到月亮,不要在一直在月光中行走,虽有光明,但没有悟到本体,不是佛法,般若经中讲到实相般若,就是讲本体.实相无相,可以与一切相在一起,和无明在一起就是黑的,与光明在一起就是亮的,很难发现,要通过智慧去领悟发现他。所以道由悟达。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经开悟小故事(禅宗公案)——龙潭吹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