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

最近碰到了一件事情,一门全英的商科课程需要做一个课前演讲,老师的要求是一个300 words的小故事,simple,听众会和你互动。我蛮认真的准备了但是结果却很糟糕,因为我以为我做的是十分通俗易懂的。问题就在于“我以为”

《暗时间》在说,当你要把一样东西通俗易懂的传达给别人其实要求是很高的,需要你对这个只是背后的体系非常的清楚。但,其实,这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太多的人包括我都会有自己不自觉或者自觉的骄傲。骄傲到虽然没有人给我做Summary,但是我仍然不放弃我的立场,我认为一定要提供有价值的东西。但这其中有多少狡辩,也就只有自己知道。

 文人最反感的就是讨好,想到讨好就会觉得谄媚,商科在要求将所有的文章通俗化传递给大众,否则你的老板不爽,听众不买单一切都是白搭,所以“买买买”这样的词汇充斥民间,广告词越来越落入俗套。可这样真的好么?

不见得,我想到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所以有知音这个词,是因为弹奏者给自己的听众设置了最基本的底线,因此高山流水之音,也不是每个人都欣赏得了的,广陵散也已经绝迹天下。欧洲喜欢用拉丁文记录所有的真正高深的学问,古中国喜欢用区别于白话文的文言文记录真正的经书,佛经用梵文书写,玄学术数往往在墓葬中使用很多,金字塔中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慢慢一点一点挖掘,你会发现所有真实接近本质的知识,虽然在流传,但是在限制流传。他们骄傲,矜持,清高,你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他们宁可把秘密代入坟墓。

我听到群里的人不在乎着聊着自己的专业词汇,从神经科学方面到生物基因方面,却忽然想到了巴别塔失败的那一天,那一天神阻隔了每个人的语言,每个人都在说着自己的话,于是搬砖的听不懂刷墙的话,每个人都不了解对方在做什么,更因此而误会烦闷。

下里巴人也许真的粗俗不堪,比如说最近流行的网络用语,他的文字延展性这么好,适用性这么强,这其中的旺盛的生命力让人赞叹。而那些束之高阁的专业术语,经典论说,却好像埋葬在《书之影》的那家小书店中,被世人遗忘,清高而不在意,却等待着下一个读者。也许不该只是这样简单的分类。

通俗不是讨好,也不是谄媚,他只是希望更多的和别人交流,这也是记录的原因。就好像我一直如此的迷恋写日记,日记真的不需要读者么?不是的,起码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之间也需要很多的交流,而我也会希望有自己认可的人来一起阅读。因此,才会有“弦断有谁听”的感叹。也许最好的结果是大家努力让对方理解,虽然可能做不到彼此互相大脑中的思想直接连接,但是更容易共情就是很好的现象,我看到过的最好的形式是——微笑和音乐。你会因为一首歌全身战栗,也会因为一首歌泪流满面,而这种共情不局限于高雅音乐和所谓的低俗音乐,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之下,你便会感动。

通俗和高雅应该并不是对立的词语,因为通俗不意味着谄媚,而所谓的高雅,又有多少的学术论文没有讨好评委审美,他们都只是一种形式,无论是拉丁文还是梵文,无论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我感动于文字背后的感情,无论是理性还是柔情,都是给人最多力量的温暖。



motto:文字背后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