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毕业的时候,就是父母工资总合的4倍,这到底有多牛?
1990年,卖一台品牌电脑,可以赚2、3台,即使是杂牌组装机,卖一台,还可以赚1万多。那时候,整个中国都在强调信息化建设,仿佛到处都在采购电脑,从城市到乡村、政府到学校、从铁路到医院。买电脑要排队,供不应求。
我当时就是学电脑的,找份工作非常容易,随随便便就可以拿到600元的一个月的工资。
别笑,当时的600元是现在的多少?按网络数据,80年代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250万元,90年代的1万元等于现在的50万元。
貌似现在月收入一万元牛的不要不要的,折算一下90年代初的收入,才200元。成天还牛的不要不要的。
我可以负责的说,每天在发文的,没有太有钱的人,不信你点个赞,给我打赏1000元,用你的行为来反击我啊。
1
当时的电脑销售行业,给人的感觉是比光明顶还光明顶,整个宇宙都是一片欣欣向荣。
当时的状态就是:在我们地区,只有2个人会安装、调试网络,随便连接一台电脑上局域网,可以收客户1000元。
当时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只需要喊一句“我会做网络!”马上恨不得有人把你用双倍工资绑票。
包括现在这些“高”收入,都是行业发展带来的错觉。老实说,很多人都会有这样飘飘然的错觉。
其实你现在在办公室打电脑,比80年在纺织厂的那些机台女儿,没有区别。
你的最牛的苹果手纲iPhone牛X上面的贴膜,和你父母在12寸黑白电视上的手工电视罩,没有区别。
你成天深夜放毒的美食朋友圈,其实和30年前你二大爷他们蹲在墙根晒太阳,边搓手边吹牛自己晚上吃的啥,没有区别。
这都是行业发展、产业升级、普遍增长带给人们的错觉。
2
当时,不是貌似很牛,是非常很牛。
我可以要一碗肉丝面,让服务员把面条和肉丝的比例对调。我还可以请全班的同学一起吃一次肉丝面。我还可以拿出7000元给同学投资创业,直到赔的一分钱不剩,眼睛都不眨一下。
错觉告诉我,我的人生会美好无比,一生都会开着车,唱着歌,吃火锅,一路自由的飞翔……
可行业的顶峰过后,物极必反,接下来就是一味的下坡路了。
不到两年,世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在电脑行业,取消了进口批文。1993年,中国大幅度的降低了电脑关税。1994年(WINDOWS 95发布时)电脑就已经是高收入家庭的必备家用电器了。
与此同时,各大院校、中高职业院校都开设了电脑专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会电脑的人一下多了起来,街头修自行车、电饭锅的大爷都会修电脑。
销售电脑的利润也是以几何速度递除,已经不是递减了。到了2000年左右,卖一台10000元的国产原装机,利润500元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
无数电脑巨头倒下了,我所服役的公司战略也一换再换,不见起色。
没有办法,我只能选择下岗,继而转行。
3
现在“月薪过万”有什么体验?多看看CCTV2台,现在有块地的农民,有点想法的养殖户,都比这个收入多。
现在,你家住在一线城市,并且“月薪过万”,你周围能有家人、朋友鼓励你,不会笑你就已经很好了。
讲个真实的笑话给你听,一对上海农村的两兄弟,哥哥通过不懈努力,考上北京清华,弟弟继续留在农村。三年以后,政府征地,由于哥哥户口当时在学校,没有分到一套房产,弟弟分了五套房。今年,哥哥在北京月工资才过万,弟弟早在几年前吃房租就已经过万了。这个才是“知识改变命运”。
同样的另一个风口,2004到2008 年,普华永道、德勤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P&G、壳牌等国际化企业的管理培训生们就开始实行了所谓“Global Pay”的薪资制度。也就是说,不管你在伦敦、纽约、香港还是北京的年薪都是基本一致的。在那个年代,普通大学生只要进入这些企业,每个月可以挣 4、5 万元,这还只是基本工资。
当时,父母不吃不喝攒下来的几千元才能买一台相机,你在工作之后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上三、五台。
而与此同时,如果你学的是机械专业,如果资税工资到1万,基本上就会累的吐血,你说可怜不可怜?
这不是知识改变命运,这个是时代升级决定。
4
其实一万月薪在北上广深真没什么感觉。到手七千,住个人样有阳光的房子,房租起码两三千。交通、吃饭也得两千,所以万元月薪,不找女朋友最多也就能攒下两三千,还想买房?如果存银行吃利息,连每年的贬值都赶不上。
当然,同样是一万月薪生活在四级城市,还是能天天吃上肉面比例对调的肉丝面。
很多情况下,你的收入与社会发展有关,与时代有关。不管是互联网、移动互联,还是金融、新媒体,都算是风口上的新行业,人才需求量大,可用人才少,自然整体工资待遇好过传统行业。其他机械、建筑行业,大量的从业人才供大于求,平均回报自然低。
你的收入还与岗位有关,技术最惨、管理中间、销售最牛,这个也是时代决定的。
你的收入还与站位有关,每个行业中只有极少的金字塔尖的人才能拿到最大头的收入,这个也符合烂俗的二八理论。
你选择的行业正确,赶上了风口,是头猪也可以月薪过万。
5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让你悲观,只是让你认清自我,别在盲目乐观。
越是看清现状,越要问问自己:
“我真的值月薪一万吗?”
“我真的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吗?”
“如果离开原来的平台,还能有这样高的收入吗?”
“如果风口过去了,我的未来会如何?”
反问自己几次以上的问题,找到答案,建立自己的危机感才会驱除“月薪万元”的心魔,让理性重新占领你骄傲的内心。
重新看看,身边有很多活生生的榜样可以学习和追赶,这个时候才需要更加努力的,生活充满了生机和挑战。
月薪万元,还是拿出点钱,买点知识,提高能力,买点时间,陪陪家人。
而不突然有一天才发现,该做的事没有做,存的钱也不值钱了。
最终,一切又回到了那个斯坦福 MBA 著名的面试题: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