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一点,可以在团队让别人更喜欢你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

对于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感到吃惊。令人吃惊的地方在于,有些我们完全不认识的人,却在利用这条原理,让我们顺从他们的要求。

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找人拍下你正脸的照片底片,然后一正一反的冲出两张照片来:一张是你实际的样子,另一张是你脸反过来的样子(也就是左右脸换了个位置)。

现在选一张你更喜欢的照片,再让你的好朋友来选一下。你会惊奇的发现,你们之间的选择是不同的。你的好朋友选择了你实际的脸,而你选择了反过来的那张脸(镜子中经常看到的脸)。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们俩都在积极回应自己更熟悉的面孔!

既然我们对接触过的东西会更有好感,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它来说服别人?答案是未必

通过反复接触熟悉某样东西,也并不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好感。

事实上,在不愉快的条件下(如挫折、冲突和竞争)持续接触某人或某物,反而会减少好感!

如果在接触上加上一个合作的条件,那么双方之间的好感会大幅度的上升,也可以是双方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接触!

为了更好的理解合作法的逻辑,我们不妨来重温下出生于土耳其的社会学家穆扎费尔及其同事在40年前完成的一个有趣的研究项目---露营研究

1.出于对群体冲突的好奇,研究小组决定到男生夏令营去做一番调查。他们将男生分为两组,取了各自的宿舍名,设置各种竞争游戏,是为了让对方产生某种敌意。在竞争过程中,男孩们叫对方宿舍的成员“骗子”、“小偷”、和“讨厌鬼”。之后,男孩们又频频翻抄对方的宿舍,偷走,烧毁对方的旗帜,张贴威胁性的字条,午餐时打架斗殴。

2.接着,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摆在了实验者面前:如何消除眼下双方根深蒂固的敌意?

他们先是试着让两组人加深接触。可即便是进行令人愉快的联谊活动----如看电影、社交等,最终结果也不尽人意。去野餐,男孩们为争夺实物打起了架;娱乐活动变成了吵闹竞赛;午餐排队时推推搡搡。

不过,在争斗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时候,他们尝试了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策略。他们设计了一系列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两组要是继续竞争,每个人的利益就都会受损,只有合作才对大家都有好处。

在一次郊游中,唯一能载人进城买食品的卡车“坏掉”了,男孩们集合起来,又是拉又是推,直到卡车上了路。还有一次,研究人员中断了夏令营的供水管道。夏令营的水来自远处的蓄水池,靠管道输送过来。面对这场共同的危机,男孩们意识到了团结行动的必要性,于是融洽地组织起来,在夜幕降临之前修好了管道。另一次要求合作的情况是:营地方面告诉男孩们,有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正在出租,可费用太高,组织者负担不起。男孩们意识到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整合资源,于是揍钱把电影租下来,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3.虽然这些实验的效果隔了一段时间才显现出来,可却相当惊人。为了成功实现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这样的体验慢慢弥合了两组人之间裂痕。没过多久,男孩们的口头叫骂就消停了,排队时也不再推推搡搡了,就餐时他们也开始混着坐了。研究人员又要男孩们列出自己最好朋友的名字,好多人的单子上都出现了另一组成员的名字。而最初所有人列的名单上只有自己这组人的名字。

我们可以找出这种惊人转折的根源----那就是男孩们不再把彼此视为敌人,而是盟友的关键时刻。这期间的奥妙又在于实验人员为两个群体设定了共同的目标,而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合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这一点,可以在团队让别人更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