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黑车”

  记得三、五年前合肥街头拉客的“黑车”是挺著名的。打出名气的应源于某年春运期间,黑车司机将一名回乡途径合肥的客人从火车站拉到汽车站,短短的1-2千米的距离收了1000多元的费用,并且当事主质疑时遭到车主以及另一名同伙“不给线,就要命”的恫吓。这件事见于报端,特别是经网络传播后,舆论大哗。当时合肥正在搞文明创建,合肥市领导人的震怒可想而知。司法机关在较短时间里将黑车司机抓获并判刑,同时在车站等地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黑车。之后一段时间,合肥的“黑车”的确有所收敛。特别是在车站和机场,市政府投入大量警察和保安维持出租车秩序,大喇叭也在循环广播,告诫过往旅客不要打“黑车”。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肥的“黑车”慢慢又恢复了元气。在很多主干道上的公共汽车站,往往有辆车停在公共汽车进入线的起始端,公共汽车如果长时间没过来或公共汽车走了后站上还留有很多人,这辆车或几辆车就会开过去,副驾驶上的人冲着人群吆喝,“出租车”“马上走”...。在一些支路甚至是社区道上,只要路人在街边漫步,一辆车就会靠上来,副驾驶车窗玻璃慢慢要下来,一张面孔贴近你打招呼,“去哪?”“上车”,“便宜”...。这些“黑车”以“B”“Q”“J”等国产品牌的紧凑型车居多,也有少量过时款式如”S“”J“等合资品牌的淘汰车。开“黑车“的司机几乎都是30-40岁的男性,副驾驶上一般也坐着一个年纪相当的男性,这些人面部黝黑,举止粗鄙,操着一口合肥土话,挤着笑脸和人们搭讪。根据当时的媒体披露,“黑车”在合肥兴起和泛滥,主要是城市建设迅猛,城市规模扩大,公共交通和出租车发展没有跟上,“黑车”应运而生并就此做大。城市周边的这些闲散人员花1-2万元买部国产二手车,或是几千元弄辆改装车就来开出租营运了。后来因为生意好、收入丰,吸引了当时肥东、肥西、长丰三县人员甚至周边地市的人也加入了黑车大军。笔者记得曾经有次初冬的晚上11点钟,坐火车回到合肥,出了站后径直去出租车站。以前在火车站打车,有一条候车的长廊,顾客排队静候,出租车鱼贯而入按次序接客上车驶离。但此时长廊犹在,却不见了乘客的长队和出租车的长队。人们三三两两的被分为一簇簇的,黑车司机围着顾客,公开并大声地讨价还价和威逼利诱。我到达后立即被两个人夹住,当问及要打出租车时,两人告诉我在合肥出租车已经不来火车站了,要走只有靠他们。我当机予以拒绝,并冲出包围,跨过天桥,走到对面马路的主干道上,花了很长时间打了一辆有标识的出租车。在车上我问司机为什么不到站上去接人,他调侃道除非警察坐在副驾驶上给他保驾护航,为了生计他可能要放弃出租车来干“黑车”了。可见,当时的夜晚,“黑车”已经驱离了合法的出租车,实际上占领了火车站。

  可接下来的两年,合肥的“黑车”的退潮也很快。这无疑得益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力整治和强力管理,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市场力量将黑车打回了“低劣且鬼祟”的原形。合肥出租车规模的增长和公共交通的发展无疑是市场力量的构成部分,而“网约车”则是当前最强大的市场力量。如前所述,随着合肥市地域的不断增大,出行需求也相应不断增大。“网约车”依托强大的私家车规模和移动互联网普及,其供给将更为直接和快捷,并且供给量能迅速扩大。市场力量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竞争,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可以说正是有了“网约车”,合肥的“黑车”生存空间才正真得到不可逆地、持续地挤压,最终被击垮。当然,“网约车”的发展也正在威胁着传统出租车。但是我们惊讶的看到一些地方,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又在瞎出招了。这些地方以管理为名建立了苛刻的“网约车”限制规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为了保护现行出租车行业的既得利益。政府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次序,将日益落后的出租车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

  最近听说“网约车”因为供给出现了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网约车”价格较平时有较大涨幅,并且有些“网约”变为“违约”。这些我并不担忧,因为只要放低网约车进入门槛,需求和供给就会通过市场平衡。但是,怕就怕政府一觉醒来、一时兴起颁布什么规定,导致“网约车”司机不堪重负,“网约车”大幅停运并减少。这时,合肥的“黑车”又会星火燎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合肥的“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