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8岁学8门语言,11岁考入哈佛,17岁当教授,却被父母养废,一生都在躲藏

继“卑微的”体育老师晒出聊天记录之后,某音上有人做了个视频,形象地表现了临近期末考时,体、音、美三科老师的空虚寂寞冷。

脑补一首Mr. Lonely更配哦

老师们无奈,同学们也只能忍气吞声。对于学生来讲,这个年能不能过好,就看卷子上的红色数字了。

人人都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可是天才哪儿有那么好养?

就算是天赋异秉的孩子,也有可能被养废。

上个世纪初,一名叫鲍里斯·西迪斯(Boris Sidis)的乌克裔美国心理学家在到处宣扬自己的育儿心德。

他,8岁学8门语言,11岁考入哈佛,17岁当教授,却被父母养废,一生都在躲藏_第1张图片

他写了本“育儿宝典”,叫《塞德兹的天才教育》。

他,8岁学8门语言,11岁考入哈佛,17岁当教授,却被父母养废,一生都在躲藏_第2张图片

里面提到,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绝大多数的“天才”恰恰都被他们的父母用非常失败的教育方法培养成了庸才。

言下之意,他的培养方式能够帮助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避坑。

西迪斯教授确实有个天才儿子,名叫威廉·詹姆斯·西迪斯(William James Sidis)。

他,8岁学8门语言,11岁考入哈佛,17岁当教授,却被父母养废,一生都在躲藏_第3张图片

这小孩不得了,18个月可以阅读《纽约时报》,4岁阅读《荷马史诗》,6岁自学解剖学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8岁通过MIT的入学测试,11岁进入哈佛大学……

这一切,让西迪斯的教育方式显得非常有说服力。

你要是信了他的邪,后悔都来不及。

父亲是心理学家,母亲是医生,双亲智商极高,小威廉自然就不是一般的小孩。

在早教领域颇有研究的西迪斯认为,孩子学东西,越早越好,应该对儿子进行大量的早教训练。

夫妻俩大把大把地砸钱,买来图书、地图等学习工具,然后开始实行早教计划。

他的婴儿床边挂满了字母,希腊神话是威廉的睡前故事,6个月他就能讲出“我喜欢门”这样逻辑完整的句子,8个月,他开始自己拿汤匙吃饭……

随后,他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是开挂模式。

他,8岁学8门语言,11岁考入哈佛,17岁当教授,却被父母养废,一生都在躲藏_第4张图片

8岁之前,他学了八门语言:拉丁语、希腊语、法语、俄语、德语、犹太语、土耳其语和亚美尼亚语,并自创了一门名叫Vendorgood的语言。

威廉的一生中学会了200多种语言,并能在它们之间进行快速翻译。

语言天赋开挂也就罢了,他在数学上的才华也无与伦比。

他可以通过自创的对数,算出历史上任意一天是星期几,那个时候他才6岁。8岁时候他还纠出了数学教科书上的一个错误。

威廉的能力,已经超出了父亲的预料。

西迪斯觉得,一般的学校教育满足不了儿子的发展,他为儿子申请了哈佛。

毫无意外地,才9岁的威廉竟然就通过了哈佛的招生考试,但是哈佛以孩子“心智不成熟”为由,拒绝招收。

又过了两年,哈佛终于顶不住西迪斯的施压,同意招收了11岁的威廉。

他成了当时哈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新生。

老父亲西迪斯意气风发,将儿子捧上讲台,让11岁的儿子向所有人展示他对四维数学的研究。

看着台下的听众一脸震惊,西迪斯对自己的“成果”无比骄傲。

可骄傲是父亲的,威廉什么也没有。

因为从小跟别的小朋友步调就不一样,威廉总是独自学习,独来独往。他没有同龄朋友,没体验过同龄孩子的生活。

小小年纪,他就有严重的强迫症,焦躁,易怒。

他,8岁学8门语言,11岁考入哈佛,17岁当教授,却被父母养废,一生都在躲藏_第5张图片

进入哈佛之后,由于年龄的差距,他更加交不到朋友,就像怪物一样被人观摩,被人议论。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心智开始成熟,对周遭的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开始反感父亲的种种安排。

1914年,16岁的威廉以优异成绩毕业了。

离开学校,他以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可以远离公众的视线,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他,8岁学8门语言,11岁考入哈佛,17岁当教授,却被父母养废,一生都在躲藏_第6张图片

可惜他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

毕业后,老父亲就给他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找了个数学助教的职位。

才17岁,他就担任欧几里得几何、非欧几里得几何和三角函数三科的助教。

然而,稚嫩的面孔,总会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

那些比他还年长的学生,怎么可能服从一个小屁孩的管教?

不到一年,他就郁闷地结束了教学生涯。

我从来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一开始给我这个工作,我从来不是一个老师,我没有离开,他们请我走的。

为了摆脱父母,逃避众人的视奸,他毅然独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在波士顿的五月暴力游行中被抓。

当时人们都震惊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天才,犯事被抓了!

他,8岁学8门语言,11岁考入哈佛,17岁当教授,却被父母养废,一生都在躲藏_第7张图片

父亲安排律师将他捞出来,把他送去疗养院待了一年。

疗养院够僻远,没有人打扰。

但很快父母又出手了,他们决定要改造儿子,不答应就送他去精神病院。

威廉恨透了父母的改造和安排,打死不从。

1921年,他终于远离父母,一个人游荡在东海岸,隐姓埋名,没事就写书,不停地更换笔名。

他终于过上了自己一直想要的生活——远离人群。

他可以有自己的小爱好——收集有轨电车的车票。

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写过多少书,但是他在1925年写的一本书《动画与无生命》,以5000英镑的价格卖给了一位匿名收藏家。

他,8岁学8门语言,11岁考入哈佛,17岁当教授,却被父母养废,一生都在躲藏_第8张图片

平静的生活,到1937年戛然而止。

《纽约客》杂志派了一名记者找到他,采访过后出了一篇文章,把他的生活描述得孤独不堪,说他居住在“破旧的波士顿西端的一间大厅卧室里”。

威廉觉得杂志不实的报道让他蒙受耻辱,于是将《纽约客》告上法庭。

他最终胜诉了,但再次将自己暴露于众,好不容易过上的平静生活又被打破了。

1944年,他由于脑出血,一个人死在家中。享年46岁。

电影《心灵捕手》中有一段台词: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麽。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连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肯定未见过吧?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他,8岁学8门语言,11岁考入哈佛,17岁当教授,却被父母养废,一生都在躲藏_第9张图片

威廉不是“仲永”,他泯然众人,是自己刻意为之。

而成为众人,他不过是想亲自闻闻花香,用皮肤感受海风的吹拂,感受平常人的愤怒、悲伤和喜悦。

可从出生那一天起,他就注定要成为父母的实验品。

也许西迪斯教授有一点是对的,每个孩子经过培养都能成为天才,但他做了一个最错误的示范。

天才是一个“人”,不是实验品,更不是用来炫耀自己成就的作品。

他知道如何培养天才,却不知如何去爱护一个天才。

威廉的悲剧,从他摊上这对父母那一刻,就注定了。

今日心情 叹息

天才的躯壳,凡人的灵魂。


更多精彩内容,后台回复下方数字

【88】托尼老师的身价之迷:150-3200元,换一次头衔涨一次价

87压垮年轻人的第128个工作群:没能在10分钟内回复消息,她被老板辞退了

【89】 张艺谋嫌她不像演员,53岁封后,她演遍天下母亲,却无儿无女 【90】爱而不得,杀掉女神后他逍遥法外,美国法律界却因他而地震 【91】 她一人赚2亿,养活大半个公司,却被扫地出门,一路扑街走到现在 【86】被米其林星星“杀死”的大厨们:它是一个诅咒


Bookface

每天一个故事,笑看人生百态

为防走失,记得扫码关注


他,8岁学8门语言,11岁考入哈佛,17岁当教授,却被父母养废,一生都在躲藏_第10张图片



回忆一下

小时候你父母

监督你学习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8岁学8门语言,11岁考入哈佛,17岁当教授,却被父母养废,一生都在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