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之死

“他把脸仰向太阳。把左轮手枪抵住身侧。扳动枪机。他倒下,脸埋在肥沃的、辣蓬蓬的麦田松土里——生生不息的土地——回到他母亲的子宫里。”

这段文字节选自畅销书《渴望生活:梵高传》的末尾,作者是欧文·斯通,百余年来,与其说是人们不假思索地接纳了这样的画面,不如说是人们希望梵高如此这般地倒下,就像欧文·斯通描述的那样,即便是死,也要死得高潮迭起、惊心动魄。在这个人人皆知的描写后,特别是在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好莱坞电影《梵高传》风靡世界后,后世的人们更是将一个现代先知和艺术家的浪漫形象推向了高潮。

事实上,警察早就否定了梵高自杀的结论。理由如下:

首先,事发地附近的所有证据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梵高是自杀的,这些东西是谁清理的?

其次,梵高中枪的部位并非头部,而是腹部,同时弹道勘察表明是远距离射杀。

最后,根据朋友们的描述,梵高的情绪轻松愉悦,而且在事发前几天订购了大量的新颜料和一些其他生活用品,这些行为完全不像一个打算要结束生命的人会做的事,尤其是一个对花他弟弟的钱如此敏感的人。

所以,结论很可能是:梵高死于他杀。

据说,凶手是当地一个小混混。

但没有谁去理会一个小警察所得出的、亵渎了梵高光辉形象的结论,人们的理由简单而充分: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先知,怎么可能被一个小混混轻而易举地杀死?

更重要的是,那些贪婪掘金的艺术商人们,那些掌握着话语权附庸风雅的政治家们,以及所有依靠“研究大师”吃饭的艺术贩子们,他们希望梵高能向他的艺术一样,在光环中倒下。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故事可讲,才有文章可做。

一个年仅三十七岁年富力强的天才艺术家自杀了,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事情?这又是多么不平常的一件旷世奇闻?他为什么要自杀?理想的破灭?现实的残酷?情人的抛弃?或者……想象的空间无穷无尽。可是,倘若他是被一个小混混轻而易举地杀死,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每当英雄人物牺牲的时候,你总是会发现这样奇特的场景:无数的子弹射向英雄的身体,但英雄仍然没有倒下,他一定会拼劲全身气力,喊出一个响亮的口号,而后在一组慢镜头和悲壮乐曲的衬托下慢慢闭上眼睛。

似乎,一个人只有这样死去,才配得上英雄的称号。

事实上,这样扁平的“脸谱”式的死法无滋无味,不仅难以令人感动,反而会将英雄变成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冰冷的符号,我们唯独遗忘的是,英雄首先是人。他可能并不高大,他可能只中了一颗子弹就会立即倒下,他也会害怕,也会哭泣,也会退缩,但最终选择在危难时刻牺牲自己,这才是让人感动的英雄。

电影《美丽人生》里的主人公,乔舒亚的父亲圭多先生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父亲。这位伟大的父亲死亡时没有矫揉造作的音乐,也没有喊出一句口号,死得那样短促和平常,但又是那样地让人揪心和难过。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的场景:

美军进攻的前夜,纳粹疯狂地屠杀集中营里的犹太人,试图毁灭证据。圭多先生将自己的儿子乔舒亚藏进一个废弃的配电箱里,头裹毛毯,挽起裤子,混进即将被纳粹枪决的女人中间,急切地、不安地寻找自己的妻子。一位纳粹女军官发现了他,两位纳粹士兵立即追了上去,圭多慌不择路,倒挂在窗户上,试图逃过一劫,但集中营里的探照灯还是发现了他。经过乔舒亚藏身的配电箱时,圭多面带微笑,故作轻松。当他被带到一根柱子后面时,响起一串短促、清脆的枪声。

那一刻,我的双眼早已噙满了泪水,我想,任何一个坐在荧幕前的观众都会明白那串枪声意味着什么。任何一个音符,任何一句口号,任何一句哭泣都是多余的。

我重又想起了梵高的死,重又想起了那些按照后来者意志倒下的口号英雄们的悲壮的死。

他们是多么地无辜而又悲伤!就连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能从容、真实地结束。被光环、被悲壮、被口号,之后,彻底远离人的天性,幻化成了冰冷的脸谱。

我想起了那个被后人强迫,一跪千年的秦桧,以及那些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所有“民族败类”和所谓的“坏人”群体。

他们真的应该受到那样的对待吗?

2006年最新出土文物里,据说有一份秦桧亲笔书写的“政治遗嘱”,秦桧在该份遗嘱中,首先告诫子孙远离政治,自己深知将“获谴汗青”,“蒙羞万年”,叮嘱子孙在他死后万莫贪恋禄位,急流勇退,也不可在风暴来临后为他争辩,“庶几可得苟全性命”,并对几个已身据高位的族人详细指示了退出政坛的方略。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秦桧显然只是一个“替罪羊”,真正想要杀死岳飞的也许是那个坐在集权宝座上的家伙。当时的读书人显然不敢开罪皇帝,于是只能对秦桧口诛笔伐。后来者们也不敢让一个皇帝跪在一个臣子面前,只能让这个可怜虫接受众人的唾骂。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可以光辉得一尘不染,也没有谁会坏得一无是处。因为我们都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恻隐,在某些特定环境中,可能会挺身而出,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也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因为谁的心里都可能会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做出前一种选择的,我们应该铭记这种行为,但不应该扣上神一样的光环。做出后一种选择的,我们可以惩罚他,甚至可以杀了他,但没有权力羞辱他,更没有权力去羞辱他的后人。我们看似在羞辱他们,其实是把自己关到了文明的门外!

你可能感兴趣的:(梵高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