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哆啦咪
在美国中部有一条 50 号快速公路,号称“全美最孤独的公路”。这条公路横跨美洲大陆,全长有 1373 公里。老毕总喜欢一人独自驾车在这条孤独的公路上驰骋。从车窗外望去,满眼尽是荒芜,只有一条公路在前方延伸,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他打开车内喜爱的摇滚乐,哼着小曲,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
1
初 露 锋 芒
毕裕,看雪昵称 pencil,人称“老毕”,出生在祖国边境的小城——丹东,那里紧邻著名的鸭绿江,与朝鲜仅有一江之隔。
他身高183cm,但最瘦的时候只有 108 斤,同事们直呼他为“铅笔”。他便笑嘻嘻的接受了这个称号,还调侃到:“而且那时候脸还特别长,还挺像铅笔头的。”他用一口带着大胡茬子的口音,向我们展示着一种别样的幽默。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笑容十分具有感染力。
谈起来他和电脑,和网络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在同龄小伙伴们都还在用学习机的时候,他已经有了电脑:“小时候男生嘛,算是一种天性吧!就喜欢研究这些东西。那个时候经常看《电脑报》,小学还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还获了奖。”
到了初中,他已经可以自己开发网页、做游戏私服,每个月差不多能挣 1000 块钱,和他父亲每个月挣得工资一样多。
美丽的泡沫将他团团围住,造成了一种假象,让他误以为,他已经爬上了人生这座高峰的顶端。他一门心思扑在自己的网页里,没有心思顾得上学习。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二,他的学习亮起了红灯。全学年四次模拟考试,其中三次全班倒数第一,还有一次倒数第三。那个时候全班一共有 79 人。他能考上大学的希望变的十分渺茫,就连他的母亲都对他不报什么希望,觉得只要他能考上个专科就行。而他也并不在意。
混沌的日子继续前行,时间迈入 20 世纪。
此时,80 后已成为主力军,国内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创业者。一本名为《清华制造》的书,讲述了五位学生是如何组成团队进行自主创业,并最终最后成功创办一家软件公司的感人故事。一经发表,便火遍全国。
老毕也是众多的读者之一。这本书打碎了围在他头顶的泡沫,他幡然醒悟,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意识的狭隘,犹如井底之蛙。外面的世界那么大,那么精彩,他也要做时代的弄潮儿。而跳出这个“井”,真正走出去的方法,便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
他立刻把自己的网站卖掉,全身心投入学习,准备迎战即将到来的高考。最终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考上了,从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班第六。真正的验证了那句话:什么时候都不晚。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他报的都是南方的学校。因为他觉得南方的计算机比较发达。
于是他就这样,怀揣着梦想,成功的踏上了奔向南方的列车。
可惜,大学和他开了个玩笑。当他兴冲冲的跑去计算机系报道时,老师告诉他:“你报的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属于数学系,不是计算机系。”于是他就在一个和计算机长的很像的专业里待了四年。
高考和他开的另一个玩笑是他没办法和自己的女朋友相依相守了。高考将一对小情侣分隔两地,一个在北,一个在南;一个在沈阳,一个在长沙。中间大约有2200多公里的距离。
“太远了,没办法就打电话,有一个网络电话APP,有一个包月服务,300块随便打,我就每个月都办一个这个套餐。”那个时候他的生活费一个月一共也就才600元。
生活费的一半都用来打电话,剩下 300 元紧巴巴,不够用,那怎么办呢?他的办法就是打工赚钱。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每个宿舍都有一个看小说哭的稀里哗啦的,每个宿舍都有一个因为减肥不吃饭的,每个宿舍都有一个忙的不见人影的……”而他就是宿舍中每天都忙的不见人影的。
大学期间,除了兼职做一些外包项目,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学完了 C 语言、java 等编程语言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
2
一个月 930 元的日子
大学有一年实习期,他回到了沈阳,并找了一份开发的工作。“刚开始在沈阳上班,一个月1200,到手 930。当时的梦想是一个月挣 3000 元,我觉得人生这样就差不多了。”就带着这样朴素和平凡的梦想,他和他的妻子在沈阳这座工业城市打拼着。
但是这样的梦想却在一趟回家的列车上,改变了。
“我当时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我和我老婆坐火车从沈阳回丹东。对面坐了一对夫妻,他俩在沈阳工作了四年多,两个人一个月到手的工资加一块
5000 多,说他们还是月光族、不剩钱。当时我和我老婆俩人都没说话,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就觉得不可思议,心里想怎么可能,不可能啊!”
“我记得当时盛大研究院出了一个电子书 599 块,我印象特别深。为了买这个电子书,我还攒了 3 个月钱,才攒了 600 块钱,买了这个电子书。而且那时候公司包吃包住,我就攒到那个份上。我就觉得他们一个月 5000 块还不剩钱,怎么可能呢?太夸张了……”
他用带有东北口音的语言,声情并茂的向我描述着这一件在当时他当时认为“十分荒谬”的事情,这件事带给他的震撼,直至今日他依然能够十分清晰的描述出来。
强烈的对比刺激着这个刚出学校的少年。他的内心五味杂陈,震惊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渺小而感到丝丝羞愧,心中的那股暗流止不住的汹涌澎湃。他暗暗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个小目标。
回到沈阳后,宿舍的一个书架引起了老毕的注意。他随手拿起了其中一本书,内容让他兴奋不已:“以前我看电脑报时最喜欢的一个版本就是软件版里,每一期会介绍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软件,比如说这个是一个放大镜的工具等等,然后会介绍他们的原理。然后忽然有一天你发现,这些东西可以通过自己手动逆向,当时就觉得实在是太神奇了。”
这本书是他在舍友的书架上发现的,原来这个舍友曾在绿盟从事安全工作。所以关于安全的书数不胜数。借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机会,他就边借边看,仅用 2 个月就看了 7、8 本。
就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他撞入了安全的大门。书中那些黄金屋犹如磁铁般吸引着他。很快,他便意识到,只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他需要找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人多力量大,必然资源也多。于是他找到了看雪论坛。
“刚开始看不懂看雪论坛,就慢慢的、一点一点的看论坛里的精华帖,一点一点扣,这东西没什么技巧,就是熬。只有有兴趣才能坚持下来。记得有一次分析病毒,拿到一个样本,有2 兆大小,差不多几千行代码,我从头看到尾,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只能这样。没有兴趣的话,很难坚持。”他回忆着自己的看雪的青葱岁月。
“搞安全这个东西不能立刻看到结果、或者看到能赚多少钱。那个时候大家都特别疯狂,学习氛围非常浓厚。经常会熬夜分析代码,然后幻想帖子发出去后大家的积极的反馈。如果设了精华或者看到大家的评论都非常有成就感。以前我在论坛都是默默的看帖、学习,再到后来的发帖。我在看雪实现了从
0 到 1,然后再从 1 到 2、3的整个过程。现在我成了别人眼中的1,内心全是满满的成就感。”
他的成长速度惊人,很快就完成了从默默潜水到积极发帖的转变。他十分乐于将自己的所学所得都分享给论坛的其他好友。很快便得到了坛主 kanxue 的赏识,成为悬赏问答版块的版主。
有一天,一位金山的朋友找到他,问他是否对一份安全工作感兴趣。“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人不是骗子吧!”,他笑道。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那位朋友看到了自己在看雪论坛发的精华文章。“他可能觉得我还算是个可塑之才吧!”他调侃道。
接到工作邀请的他,感到又惊又喜,虽然刚和沈阳的公司签了合同,但他还是决定要把握能去金山工作的机会。
于是在 2010 年 10 月,他一路南下,坐了 38 小时的火车,到达广州,然后又转大巴。最终到达珠海。在金山毒霸开始了自己的安全之路。
不曾想从此南方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乡。
所以当坛主 kanxue 来深圳时,他坚持去机场亲自接他,他感慨到:“是 kanxue 把我从东北的小村庄拉到沿海的大都市。不仅仅对我,看雪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启蒙的平台,我们都对看雪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有的看雪人之间都有一个认同感、归属感。”
3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
2011 年 11 月他从珠海来到深圳,加入了腾讯。
在经过几年打拼后,他已经成长为一个专业的安全人士,薪资从原来的 3000 元涨到 2 万左右。此时他的事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看起来,他的人生已经走进正轨。但意外却在此时突然降临,他的父亲病了。
他立刻请假赶回家中。这一次,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奔医院。看着 53 岁的父亲在脑瘤的折磨下变的骨瘦如柴,他的心仿佛被刀狠狠的扎了一刀。
父亲的手术虽然成功了,但却在 ICU 室感染上了 MARSA 超级病菌。噩耗一个接着一个。此时的 ICU 室仿佛人间地狱。很多时候他就在门口呆呆的望着父亲。无论他在在外如何呼风唤雨,面对病痛对父亲的折磨,他也无能为力。
为了能陪伴父亲,他索性就在 ICU 病房外铺个凉席,日夜守候着父亲,生怕自己一不留神,父亲就走了。他每日守在病房外,医生一次又一次将病危通知书递进他的手中。他总是会怔怔的看着病危两个字,颤颤巍巍的写下自己的名字。
两个半月后,父亲还是走了。
父亲走后,他常常会开着车,就开始靠无征兆的大哭,像个孩子。每每谈起父亲,他的眼中依然有泪花闪烁。
“你可能无法理解对一个从底层成长的孩子来说,父母意味着什么。父母就是我的奋斗目标,可是我突然失去了奋斗目标,这对我的打击非常大。”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了吧。
“我当时 26 岁,父亲去世把我所有的人生观都打乱了。我忽然发现虽然我的月薪从930 增长到 2 万,但我的幸福感却没有增加一点。”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以及生命的意义。
“回想当时在东北农村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工资能达到一万,那个时候听说有人去北京一个月能挣
5000,我都觉得好牛。我觉得社会在支配着我们,为我们提供驱动力,而不是我们自己。社会给我们定义了‘成功’,于是我们便朝着这个‘成功’不停的前进。我们互相追赶着,想要挣更多的钱,获得更多的
title 等等。”
最拼的时候他一年去美国出差 7、8 次。由于他在飞机上睡不着觉,第一次去美国,下飞机之后整个人都感觉要爆炸。后来他便买了降噪耳机,去看电影,试着让自己睡着。但效果都不是很好。
有一次他出差去美国,为了避免倒时差,整个人晕沉沉影响工作。下了飞机后,他立刻去当地超市买了一大袋双倍超浓咖啡,喝完之后 36 小时没有睡觉。然后立刻坐飞机回国。听起来很疯狂的事情,就这样真实的发生了。
“我们都在被环境所支配。如果把人生当作一场旅行,那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怎样度过我这趟旅行。”他说到。
4
重 新 出 发
在腾讯工作了四年后,他渐渐的发现,无论是事业也好,成长也好,他的理解与追求都有所不同。他想要开始为自己而活,他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腾讯时,我主要做的是 PC 端的杀毒软件,但是 PC 端安全的需求在逐渐缩小,真正给 PC 端的用户带来的危害也在逐渐缩小。相对而言,不能再发挥更多的价值了。”
2015 年 3 月,他带着四个伙伴,加入了猎豹移动,从传统的 PC 安全,转向移动安全。工作地点从深圳转向台北。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以前我们认为移动端是未来的趋势,但真正抓到移动端时,才发现移动端的需求也不强。因为它更多是平台说了算。Android
O
出来后,整个权限的控制上,已经把它的基础安全做的差不多了。在整个移动端,我们能体现的价值,也是有限的。我们希望能找到这个行业当前最急迫、最刚需的东西,而且能够发挥我们的价值。”
2016 年底,他从台北回到深圳,开始创业,成立了威胁猎人。
这个名字是他提出来的,为什么要叫“威胁猎人”呢?他解释到:“有两个含义,就是寻找和狙击。寻找,代表的是对威胁但感知和溯源的能力,狙击代表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产品也是围绕这两点来做,主要是业务反欺诈。”他谈起来,都是满满的自豪感。
创业的初期,他们做了一套监控体系,行话叫蜜罐网络,主要用来监控黑产的行为。在连官网都没有的情况下,他们得到了第一位客户——迅雷的肯定,这对他们是一个莫大的鼓励。而这背后,也有一定的实力做支撑。
“在腾讯的时候,做了一年的
账号体系安全。我带了一个情报团队,研究黑产。所以我们对黑产非常的熟悉。我们的核心能力亮点之一就是我们对黑产非常熟悉。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研究黑产攻击的工具、工具的原理,以及它是怎样攻击业务的,背后是什么样的逻辑。黑产盗号的木马是如何盗号的,再串上整个利益链条的产业链,它背后产业的挖掘。所以本质上这些都在积累我们对黑产的理解。”
“在国内做
PC
安全的时候,我们会了解腾讯业务下面的黑产;在海外做移动端的反欺诈时,我们会研究国外的反欺诈黑产链条是怎样的。虽然上面的点不一样,但最后落地都会增强我们对黑产的理解。而不同的黑产之间又会有一个链接的点,这样的话,我们对整个黑产的理解就圈起来了,形成了一个认知体系,这就是我们在能力上的一个体现。”
4
在 路 上
经过金山、腾讯、猎豹几个公司的沉淀与积累,再到如今的创业,这一路走来,在别人看来,他算得上是年轻有为、事业有成。
但在他的眼中,成功却有不同的定义。
“对我而言,开始创业不是成功。有一帮兄弟愿意跟着我,能把融资的钱都花对了,成绩做出来了,才是成功。现在的房价动不动就十万八万的,为什么这些兄弟们愿意降低薪水跟着我。我一直在思考这件事,为什么?这些兄弟从 20 多岁就跟着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是他们一直支撑着我。我觉得更多的是信任,他信我老毕能干成事情,信我老毕有这个胸怀,事业成功之后能让他们获得回报。我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对得起大家的信任,这就是成功。”
为了不辜负兄弟们对自己的信任,他“每天都很折腾”。
“一般聊业务接头的都是对方甲方企业的技术团队,传统的销售人员把技术聊不清楚,产品没办法卖。虽然我以前一直做的都是做技术,但是现在公司没有销售,没办法,那我就跑销售。我希望把客户联系建立起来后,通过我们的品牌影响力让别人知道我们而不是让我们去告诉别人。”
说着,他便从包里取出两本关于销售和管理的书。这些书放在以前,他是不会看的。但现在他还是强迫自己看,“在车上的时候没事就翻开看看。”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他称之为“创业的内驱力。”
俗话说,人生的长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的宽度。而他现在追求的正是人生的宽度。
1987 年出生的他,今年整整30岁,正式迈入三十而立的年纪。现在他每天依旧很忙,忙着应对新的挑战。他在深圳的时间,掰掰指头数一下,每周不超过3天。但是现在的他很快乐。因为他知道,他正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奔跑。
“你在哪里?”我发信息问他。
不一会他回消息过来:“我正在长沙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