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 薛莲 第24本/100《风流去》2

【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 薛莲 第24本/100《风流去》2_第1张图片
《风流去》,阅读第2天

阅读时间:2016年2月27日,20:30-22:30,2小时;

阅读书本:《风流去》,作者:鲍鹏山;中国青年出版社;P55-P114;

阅读目标:了解先哲的思想;感受鲍鹏山先生如诗行文的美;

阅读方法:细读+思考

阅读中部分摘录与结合理解、感悟:

4、孟子--王者师与大丈夫

孟子的亚圣地位,是靠他对儒门的大贡献得来的,至少有3点:

第一,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到了“义”。

表明他更注重对人外在的行为和评价。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思想,我们是无从知道的,而他的外在行为,是所有人都看得见的。所以说孟子的“义”比孔子的“仁”,更具体可行、操作性更强。

第二,如果说孟子把孔子的“仁”,从道德角度发展为“义”,那么

从政治角度,他又将之发展为“仁政”也就是他的“王道”

他把孔子的伦理思想演义为一整套的政治构想,完成了由学术向政治的过渡,学者成为政治幕僚,孟子也就自封为“王者师”。正因为这套理论,使得学统、道统与政统融合无间,合二为一,从而“学”与“仕”不再有任何学理上的隔膜,“学而优则仕”变成了“直通车”。

第三个贡献是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的“性善论”,身为儒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之基础。关于证善,孟子运用了不少经验证明,但是我们说,经验证明不是有效的证明。(所以从这点来说,性善论并不能够被证明,因为用同样的方法也可证恶)

孟子好骂。她骂杨墨,但他更骂诸侯。孟子的人格是什么?就是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引申评注:由“大丈夫”到“臣妾”,再到清代的“奴才”,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人格史

孟子大倡“民贵君轻”,不亦宜乎。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就不能容忍孟子,认为他对权势是如此大不敬,朱元璋破口大骂,“这老东西如果生在我明朝,他能免于一死吗?”

5、庄子--永恒的乡愁与人在江湖

作者认为,在先秦文士中,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呢,是像苏秦、张仪之类的,唯利是求;第二类呢,就像孔孟墨荀等人,有自己的哲学,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并坚持不放如同身家性命,而且还负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第三类呢,就象庄周类的。

第一类和第二类,都是城市文化的代表,是热闹场中的人物;而第三类,是乡野文化的代表。

庄周的著作中,常有的是一种令人心脾开张的新世界,一派自然的天籁。庄周的乡野文化特征及其挨饿的本事,都是先秦其他学者所没有的。庄周的第二个独特之处,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不对帝王说话,而对我们这些平常人说话的人。他恳切而激动地告诉我们如何自救与解脱,如何在一片混乱中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清静,如何在丑恶世界中保持内心的自尊自爱,不为时势左右而无所适从,丧失本性,以及如何在“无逃乎天地之间”的险恶中“游刃有余”地养生,以尽天年。所以吕思勉的《先秦学术概论》中说,庄子哲学呢,是“专在破执”

别人写文章,是为了哲学、为了政治、为了争辩甚或为了富贵,庄子写文章似乎只为了打发他的天才,打发一个天才谪居混乱流血的人间时的那种无聊浪漫的时光。

个体能否感到自由与幸福,能否有充分的权利,表明自己的思想与意愿而不受到暴虐,是这个社会存在的最终道德与历史依据。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也就是邀请庄子出任相位,但是,“庄子持竿不顾”。他还问了两位大夫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说:楚国水田里的乌龟,他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呢?两位大夫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所以“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途中。”也就是说,庄子潇洒地、毅然地拒绝了楚王的邀约。

鲁迅先生曾说,孔夫子是中国的权势者们捧起来的,科举制度之后,孔孟之道是应付考试的必读书,是敲开富贵之门的敲门砖;而老庄哲学,则全凭庄子的个人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士子们,并经过他们,进入我们民族记忆的核心。

古代那些温习功课准备科考的士子们,他们桌上摆着四书五经,枕头底下,放着一本庄子,考中的,便高谈阔论,去治国平天下,做儒家;考不中的,回到陋室,头枕着庄子,做一回化蝶之梦、或南柯之梦,也是一剂镇痛的良方。

6、荀子--养在深闺人未识

儒家说到荀子,如同深闺美人一般,初长成啦,可以相夫教子,嫁谁呢,当然是嫁与帝王家。

在荀子的观点中,举凡优秀品性,率有一“顺”字在。

荀子是特别提倡“忠”的,甚至提倡“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唉,士阶层的骨气,到了荀子这里真是颜面扫净了。

荀子固执的认定人性的自由发展只能产生恶。

一个哲学家如果偏执狂一般的,去干所谓提高人类道德水平之类的“崇高事业”,而对人类的疾苦不关心,对人类的福祉不关心,那还算什么思想家?我们又凭什么相信他们?为什么需要他们?

荀派的《礼记·王制》中说:“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干脆走到了人类幸福的对立面去了。荀子的这种反人性思想,后来在宋明理学那里的达到了巅峰。

荀子的理论赋予了每一位现任君主以绝对的权力,而且其自身又是权力的来源。

孟子的“法先王”,墨子的“天志”,都是约束当代王的。但是荀子又反对了墨子的“天志”,因此呢,就消弭了天对当代君主的约束,既然没有了先王,又没有了天,那么当代君主在行事上,就既无事实约束,又无道德约束,还没有了宗教约束,真是畅快极了!作者认为:可以说,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恣意逞快的暴君,使荀子给他们松了绑!

如果说孟子认为人民犯罪是统治阶级逼出来的,荀子则认为人民犯罪是统治阶级放纵出来的。

荀子倡导的是礼,是一个时代的秩序、规范,同时也是社会整合的手段。他的“礼”的第一功能,还将人分了等级。

荀子的礼制思想,是2000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纲领、伦理纲领。鲍鹏山先生对荀子非常的不喜欢,他最后对荀子颇为讽刺的评价是:“至少是帝王称职的幕僚吧,只不过缺少了一纸委任状罢了。”


【我在参加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年阅读年挑战计划,本年度我要阅读书籍70-100本,请大家监督。每周没有完成的,发微信红包150元,一年没有达标70本的,再发微信红包2000元。】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 薛莲 第24本/100《风流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