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与外地朋友聊天,一说起咱天府之国成都,可能会想到什么呢?都江堰,杜甫草堂,大熊猫,美食,还是火锅?其实,成都不仅是个休闲之都,美食之都,还是个旅游之都。
成都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寺庙众多,比如昭觉寺,大慈寺等都是闻名遐迩的,长江流域四大禅林成都就囊括了两个名额,分别是文殊院和宝光寺。而今天我将带大家去认识一个你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过的寺庙–木兰寺。这是一座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神秘而又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古寺。
在中国每年的二月初二,民间传统也叫龙抬头,又称春耕节,预示着一年之中从这天开始春耕季节就已经来到了。
坐落于成都北郊约15公里处的新都区木兰镇木兰山上的木兰寺,每年的这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客汇集于此,还有各种各样的民宿表演,场面热闹非凡,可谓是万人空巷,为期三天的木兰大庙会(又称种子交流会)就此展开。
木兰庙会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及宗教文化活动,尤其是当地及其周边客家人的一项重要活动。而说起木兰寺,大家可能会想到那首耳熟能详的《木兰辞》,也就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不过,据考证,花木兰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至今在学术界上仍存有争议。而成都的这座木兰寺却与此毫无关联,而是与一位有着蜀中花木兰之称的韩娥紧密相关,她的历史存在有史可考,有据可依,毋庸置疑,韩娥是历史人物,而且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川妹子。
据《明夏国志传第八 :韩娥》有载:
韩娥,生于阆中老乾山,元四川盐运副使韩新泽之女孙,父韩成、叔韩立皆处士。娥三岁丧父,七岁亡母,养于叔,居成都度缘桥。
在木兰寺,有一座高达数十米的金色塑,据说是后人为纪念韩娥英勇征战而专门为其修建的,以示对她精神的敬仰。
在清道光年间编纂的《新都县志》第六卷有这样记载:
“明有龙门塔及钟坡,兵燹后俱毁。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邑人古成魁、鞠仲高等十一人重建殿五重,周回墙置栽柏树。上有清泉,每岁干涸,其水不涸。”
上世纪40年代至今,寺庙内韩娥雕像依旧完好无损。
有关她的事迹,还得从韩娥故里同时也是三国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说起。
公元1345年,此时距元朝灭国不到24年的时间。韩娥就出生于阆中一处士韩成的家里。韩成的父亲韩新泽,曾是元朝四川盐运司副使。就在这样一户看似富足的家庭里,韩娥的童年也许也能像李清照那般无忧无虑,过着琴棋书画的美好生活。然而命运似乎对幼小的韩娥开了个让她不解又让人生疼的玩笑。
韩娥三岁那年,父亲韩成意外去世,或许在韩娥幼小的心灵里,死亡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词。可是祸不单行,四年后其母又因病离世,此时韩娥已经七岁了,或该是个亭亭玉立的姑娘了。韩家连续遭此两难,韩娥顿时成了一名孤儿。不过幸运的是,远在成都的叔父韩立得知噩耗后,并没有放弃韩娥,而是选择将其接在成都的家里。
元朝末年,政局动荡,烽烟四起,各地反元者纷纷揭竿而起,民不聊生,这当中以徐寿辉为首的农民起义最为激烈。短短数年,徐寿辉便从据点湖北一路攻克重庆,成都等地,甚至占领了整个四川地区。
韩娥十二岁那年,韩立因韩娥的女儿身担心其在战乱中遭受欺凌,便狠下心将韩娥打扮成男儿装。都说战乱中的孩子成长得快,韩娥亦如是。韩娥成为“男儿身”后,为防止因起义军怀疑,遂又改名韩关保,使其更加趋于“男性化”。
尽管韩娥已改头换面成了一名“男儿”,但在随后的与韩立为逃避元朝的一支溃军东躲西藏时,还是不幸被元军所虏。后来,这支溃军被一名叫王起岩所带领的义军击败,已经见过世面的韩娥深知乱世动荡,人心悱恻,便趁机做了一回勇士,杀了这支元军的头目,并组织一同被俘虏的百姓归顺了王起岩的义军。这年,韩娥18岁。王起岩很赏识眼前这位“少年”的有勇有谋,当即决定让其留在军中为己所用,并将韩娥介绍给自己的爱将罗甲认识,并让罗甲收其为“义子”。之后韩娥便以“韩关保”的身份随义父罗甲东征西伐,韩娥屡立战功,深得罗甲信任。韩娥也因此与她的叔父韩立失去了联系。
在军中的日子,为了不暴露女儿身,韩娥一向十分谨慎,即使到了夏季,韩娥也从不卸下盔甲。时光如梭,转眼在军中已度过了十二年光载,韩娥也无时无刻都在打听叔父韩立的消息,可终究是一无所获。
在古代,女子到了十六岁就该是婚配的时候了,而如今韩娥已经30岁有余。但如今身为“男儿身”的韩关保,不仅心心念念着她的叔父,还心怀天下苍生,盼望着天下和平的那一天,哪有心思去想什么儿女之情。作为义父的罗甲却并未这么想,罗甲将韩关保视如己出,心里早就盘算着“为之婚娶,望其成立”,韩娥怕露出破绽,以国事重为由勉强推脱,但同时韩娥又怕引起义父的猜忌,再加上身处封建时代,婚姻之事向来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韩娥便勉强答应了义父。
于是,韩娥便以韩关保的男子身份娶了一名女子为“妻”。
婚后的日子过得十分小心谨慎,毕竟都是女儿身。为了不让对方看出自己的身份,在新婚当夜,韩娥便以军事为重离开了家。虽然这样的举动遭致对方父母的强烈指责,但韩娥心里也是十分的内疚,但为了天下早日太平,更为了自身安危,韩娥只能忍气吞声,重新回到沙场之中。
公元1368年8月,一举攻破通州,随后剑指元都城大都(今北京),遂元灭。
天下终于得见太平,韩娥同王起岩到成都商议军机,收到成都百姓的热烈欢迎。在欢迎队伍中,韩娥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似曾相识,后来打听方才得知,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她日思夜想的叔父韩立。
夜幕悄悄落下,韩娥卸下戎装,将自己打扮成一位温柔贤淑的女子,只身一人找到了叔父现在的家,刚开始韩立对眼前这位突然造访的陌生女子感到意外,韩娥见曾经的叔父可能因为上了年纪不认识自己了,便指着自己头上的伤疤给他看,韩立这才认出眼前这个人正是阔别十二年的侄女韩娥,两人顿时相拥而泣。
当晚,韩立修书一封寄于王起岩,在信中,韩立娓娓道出了韩娥悲惨的身世及她的女儿身。原本以为得知真相的王起岩会大怒,不曾料到王起岩不仅没有生气,还十分同情韩娥,为她的大义英勇而深深感动,他决定将韩娥的故事告诉满营官兵。官兵们听到韩娥的故事无不大吃一惊。昔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今有韩娥女扮男装从军十二载,韩娥“当今花木兰”的称号在军营中流传开来,巾帼英雄可谓当之无愧。后来,在成都的蜀藩王听说了韩娥的故事后,也为之动容,更是称其为“蜀中花木兰”!
天下既已平定,韩娥也已不必在男扮女装。此时,韩立与王起岩及罗甲共同为韩娥的婚事犯起了愁。王起岩与罗甲一致认为与韩娥共同征战数年的马复宗十分相配,在征询二人同意后,便为其二人操办了一场迟来的婚礼。
马复宗是新都人,婚后二人一同卸甲归田,定居到了新都附近的赤岸山,过起养儿育女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
后来,赤岸山因韩娥“蜀中花木兰”之称而被改为木兰山。韩娥夫妇去世后,其后代在木兰山上修建了一座寺庙,也就是今天的木兰寺,以兹纪念韩娥女扮男装巾帼不让须眉的家国情怀。
七绝·蜀中花木兰
最肯红颜肌似玉,
深闺细粉艳妆成。
从来只有男儿勇,
不及韩娥十二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