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写到“工作中80%的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而这篇文章作为其姐妹篇,将阐述另一个工作中的问题。
按照国际惯例,开头还是分享一个故事。
曾在一本老的成功学书籍《方与圆》中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作者的电脑出故障死机了,打电话给维修电脑的师傅上门维修,师傅匆匆赶来,维修了一下午,故障还是没解决好,作者本以为会要明天才能修好,可在晚上12点的时候,接到了那个师傅的电话。
师傅:“丁老师,这么晚,没打扰你休息吧?”
作者:“还没休息,怎么了?”
师傅:“我回去又仔细想了想,应该是那个地方出错了(具体哪个记不太清了),你照着我说的弄一下”;
作者:“弄好了,谢谢你啊,这么晚还打电话过来。”
师傅:“这是我应该做的。”
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点亮了我这篇文章想表达的主题。
工作中80%的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进一步,工作中80%的能力问题,实质是态度问题。
态度的高低,决定了你职业上限的高低,凡事追求及格和优秀的态度,他们所处的阶层是大不一样的。
01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常听到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深以为然。
2002年,中国国家足球队踢进了世界杯,在此前,从1930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杯到2002年,中国队从未踢进过,当然,直到2018年,也还是未进,也就是说,中国队只踢进过一次世界杯,那就是在2002年。
为什么在2002年能踢进呢?
是因为当时来了一个教练——米卢。米卢对中国国足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句话就是: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是米卢当年执教国足时最为看重的一点,不仅在足球层面,这句话在米卢率领中国队进军2002年世界杯后,更是有如金科玉律一般。
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关键在于态度问题。在我的身边,不乏那些还未开始做,就认为不可能做好的人,正如《终身成长》这本书中所说,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一切都是不变的。与之相对的则是成长型思维,相信一切都可以通过学习,培养习得,而这正是成长该有的态度。
在《刻意练习》中,作者也一直强调,“世上哪有什么天才,天才不过是训练的产物”。
前提都是你得有态度。相信自己能训练成天才。
02 敬畏“神圣的不满”
前两天听罗振宇的罗胖60秒,有一个概念叫“神圣的不满”,分享给你们。
罗振宇说,有一次他们和画家尤勇聊天。有人就问他说,你从小就学画,你是不是特别喜欢画画啊?
尤勇回答说,倒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我每天都意识到自己画得不够好,有很多在技法上要解决的问题。这才是我一直画下去的原因。
尤勇还补充说,对,我们这一行,有一个词,叫“神圣的不满”。这才是所有手艺人往前不断精进的根本原因。
神圣的不满,是一个匠人精神的内心标准。
我哪里做得不好?我该怎样做得更好?我要怎样才能精进我的技能?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一个观念,我认为大多数人对坚持做一件事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像村上春树,彭于晏他们是靠自律和毅力坚持下来的,其实不然,长时间做一件事情的结果就是——上瘾,不做反而难受,所以,自律和毅力并没有那么重要。
现在可以在「坚持」这个知识框架上加一个东西,就是神圣的不满,我认为它可以作为持续做一件事情的驱动力。
比如,我们大多数对写作的态度,就要保持不满——神圣的不满。写下去的核心动力,不是你有多喜欢,而是你对所写的东西不满。写出来的东西对他人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趋于这样的态度写作,写作能力定会不断的精进。
所以,有态度的人,都是敬畏“神圣的不满”的人。
03 优秀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每天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后,考不到第一就会难受,任务完成不好就会难受,做得比别人差就会难受,总之,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尽量好,只有最好,更好。
反之,不优秀也是一种习惯,一次次考不好,便变得麻木不仁,任务一次次做不好,也就接受做不好的状态,总之,在他们的字典里,完成才是第一位的,至于完美,压根也许就没有。
李笑来曾说牛人其实很好判断:
第一, 看他是否有做牛人的执念;
第二, 看他是否有做过第一的经验;
第三, 看他是否有多次做第一的经验和总结。
牛人之所以牛,基于差异化价值,在于他们做过别人还没做出来的事情,而态度决定一切,正如李笑来所说,做牛人的执念,即把优秀作为个人的习惯,标准。
回想一下,我的人生经历,在中学时代,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考不好试,真的很难受,见谁都抬不起头,慢慢长大后,随着脸皮的变厚,对优秀的执念就没那么强了,「反正这个是走过场,应付应付就行了」,「差不多就可以了」,「认真你就输了」,这些思想害人不浅。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会让你越来越习惯现状。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
优秀是一种习惯,听起来有点鸡汤的味道,但仔细想想,大多数大而空的道理都是鸡汤,比如,坚持就是胜利,努力就能成功,控制情绪,方能掌控人生。
其实,对待鸡汤,最好的方法就是认真的想一下它所说的内涵,而不是一看到是鸡汤就弃之,更不是一味的被洗脑。
04 几条tips让你成为有态度的人
既然态度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态度的人呢?
1)给自己打工
给自己打工,不是说鼓励你自己去创业,而是要有给自己打工的思维。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上班族,给老板打工的,而这天然的形成了一种思维:付多少工资做多少事,干嘛那么认真。也许你在看这段文字时,觉得我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给老板打工,赚一份薪水,给自己打工,既赚一份薪水,又赚一份能力。记住一个大前提:
成长永远都是自己的事,关注自身成长,比关注其他更有价值。
2)做好一件事,才能谈得上兴趣
经常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问题:
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对自己干的工作不喜欢怎么办?
这里面其实有很深的逻辑。首先,感兴趣和喜欢的工作,一定是没遇到很大困难的,或者干的还不错的,这也许会造成一种假象,比如很多人做着传统行业,以为自己喜欢互联网,匆匆转行过去,做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喜欢。
从另一角度讲,只要把事情做到优秀,就一定会感兴趣,而且只会越来越喜欢。人一般不会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还做得如此好。
把事情做好,兴趣自然就有了。
3)有争做一流二流的态度
在江苏卫视热播的《最强大脑》中,有一个人对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水哥——王昱珩。
在一期挑战唇印节目中,王昱珩仅9分钟就完成了比赛了,要知道比赛时间是40分钟,他的对手青木健在39分才结束,而魏教授也急切的追问:水哥,有把握吗?王昱珩说:我觉得有两种情况,要么是我找不到,要么我就不会错。
霸气十足的回答,在王昱珩身上,他的自信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信。
回到工作态度上来,要做就要第一,要么就不做。
争创一流二流的心态,不止适用于我们大人身上,在孩子身上更是需要,从小引导孩子做到最好的态度,就是在培养他们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
嗯,以上就是分享的几点tips,希望能帮助到你。
最后,总结一下,工作中80%的能力问题,都是态度问题,态度决定一切,毫不夸张。有时候,驱动做一件事的源动力是基于对神圣的不满和上瘾机制,还要养成一个优秀的习惯,或者说,把优秀本身当成习惯。
共勉。
END
或者读读这些文章
你为什么要写作?
工作中80%的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
时间是你的朋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