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记住作者 :
目标侵蚀产生的原因
基本理论:
a)系统存在延迟。在行为与结果相应之间经常会有时间延迟。
b)当一个回路相对于另外一些回路居于主导的地位时,它对系统的行为就会产生更强的影响力。虽然系统中经常有好几个相互矛盾的反馈回路同时在运行,但只有那些居于主导地位的回路才能决定系统的行为。
1.主体感知到系统状态并非真实的
一般来说,主体对坏消息更加敏感,也更倾向于相信坏消息而非好消息。
=>当实际也就是真实的绩效发生变化时,最好的结果会被当做偏差忽略掉,而坏的结果被记住了。=>感知到的状态比实际更差
2.期望的系统状态(目标),会受感知到的状态的影响。
=>标准/目标不是绝对的了=>系统绩效不断下滑
图示总结说明——下滑趋势的的增强回路——目标侵蚀
感知到的系统状态越差,期望就越低;期望越低,与现状的差距就越小,从而采取较少的修正行为;而修正行为越少,系统的状态也就越差
为何常常感知到绩效水平变差的时候不是那个使绩效提升的反馈回路占主导地位反而是目标侵蚀的反馈回路占了主导地位呢?
原因可能如下:
1.“温水煮青蛙的效应”——非快速变化的绩效下滑,缓慢的的下滑,麻痹了参与者,忘记了之前一直保持的良好的状态;=>不知道负反馈在不断加强
2.创造性张力vs情感张力
(《第五项修炼》)
创造性张力的源泉:现实与目标的差距,促使不断的努力以达成目标。对应于上图的左边部分。
情感张力的来源: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往往导致与焦虑相关的感受和情绪,尤其是差距的缩小进度很慢的时候,会感到极度沮丧,结合尚明提到“主体对坏消息更加敏感”,情绪张力会进一步被放大。最后占据了主导地位。
做为主体而言,要舒缓情感张力,无非两种方式:要么缩小与目标的差距,要么降低目标。前者通常很难,尤其是系统本身存在延迟,且同时当存在坏消息时,好消息还会被当做误差而忽略掉。而后者最简单,效果也会非常明显。主体什么也不需要做,仅仅需要降低我们的目标就行了,经常在生活中听到“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就是这个道理。后者就是系统右半边的负反馈回路,最要命是这个回路会影响的到正反馈回路的力量,创造性张力变小了,最后形成下滑趋势的的增强回路---目标侵蚀
这个在不知不觉形成的渐进的目标侵蚀过程,慢慢用温水煮掉了我们目标,牺牲了我们绩效水平,我们离目标也越来越远,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往往对这一切确全然不知,而且会上瘾,当通过降低一次目标缓解一次焦虑后,当短暂性的舒缓了情感张力后,当下一次面临时,再降低目标,再舒缓,从中解脱十分容易,我们做出的唯一牺牲,却正是我们正真想要的东西,我们的目标,我们远景。
如何应对目标侵蚀?
1)应对好消息的不敏感,好消息的系统延迟=》“合理的放大进展”
如:在创新型的项目推进中,可视化进展
2)设置底线:不能比以往最好的绩效差
如:在创新型项目版本发布中:发版的最低要求,比上一个版本好
3)[一个牢不可破的目标]并用一切去捍卫它。如果我们稍加比对,一定会发现,这才是所有人类杰出人物的根本特点。
如:设立一个绝对的目标,不能降低目标:目标竞品、PRD
可以接受较长时间的慢慢想目标逼近,但绝不能通过降低目标来缩小与目标的差距
4)认识增长极限及转移负担——《第五项修炼》
避免“转移负担”,转移负担是“目标侵蚀”一个特例。“症状缓解方法” 很有诱惑力:改善会很明显,能缓解处理困难问题的内外压力。但是症状的缓解会削弱大家心目中对寻找根本解决方法的需求。人们逐渐越来越越多低依赖症状缓解方法。这是一个正反馈,会让人上瘾。
例:由于发版的压力,可以接受短期的workaround的缓解措施,当绝不能因此放弃根本的解决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