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怪娃格格不入,ta不过想做回自己

别怪娃格格不入,ta不过想做回自己_第1张图片

我上小学时,女孩中间流行两件事:收集港版《射雕英雄传》的贴画和各式各样的糖纸。

家里的床底下有三个塑料皮本子,红彤彤的封面印着“工作日记”,里面密密麻麻贴满了郭靖黄蓉穆念慈的不干胶贴纸。一个可以折叠的册子,里面像现在的卡包一样,分成透明的一格一格,分门别类地塞满五颜六色的糖纸。

其实那时我就对这两件事不怎么感兴趣,但别的同学都在聊这个啊,自己要是不搀和进去,会不会显得不合群,不能和大家一起愉快地玩耍?

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作出喜欢的样子。比如收集糖纸这件事,自己天天买糖吃固然是一个办法,可糖纸无限,胃口有限,谁能每天吃下那么多块糖呢?我们就开始去大院里的露天垃圾池附近转悠,论耐心,我比谁蹲守的时间都久......

对于略有洁癖的我来说,这是件挺折磨人的事。但是,想想没人和自己玩的可怕后果,还是勉强自己不情不愿地做下去。

长大后我得出的结论是:

人哪,要学着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从心理学角度看,委屈自己,迎合别人,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说得通俗点,就是自卑,不自信。

人类自古以来就是群居性的群体,与生俱来的孤独感让我们喜欢抱团,处在多数人的环境,站在多数人的立场,让我们安心又踏实。然后,一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嘲笑那些和我们不一样的人,好像这样就获得了某种优越感。

故事中的小狼哈瓦尔,有着一身青苹果绿色的皮毛,本来,这是件多么让人羡慕的事。可是,当他想和一群灰狼踢球时,他们却大声说“灰色,才是真正的狼的颜色!”那种骄傲,那种鄙视,让小狼羞愧得无地自容。

别怪娃格格不入,ta不过想做回自己_第2张图片

哈瓦尔开始了他的“融入”计划,想了种种办法,让自己变成一只“大灰狼”:

他从头到脚穿上了灰色的衣服,却盖不住那条绿色的尾巴;

他把灰色的粉末涂满全身,却在被瓢泼大雨浇得一干二净;

他在身上刷了灰色的油漆,却差点呼吸困难而晕倒在地。

别怪娃格格不入,ta不过想做回自己_第3张图片

凭空出现的仙女,给他帮的全是倒忙:哈瓦尔一会变成漂亮的金鱼,一会变成美丽的小鸟,可就是变不成他想要的样子。

别怪娃格格不入,ta不过想做回自己_第4张图片

让人松了一口气的是,哈瓦尔终于变回了原形。我想,他一定会觉得,天是那样蓝,花是那样香,自己那身苹果绿的皮毛,是那样柔软可爱。

当他再度回到狼群的时候,故事开始时那个弯腰驼背,只会低着头走路的自己,变成了一个昂首挺胸,大步流星,自信满满的自己。


小狼的变化,让听故事的人很欣慰。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一只这样的“小绿狼”,特立独行,格格不入,你还能气定神闲,安之若素吗?

“你看看XX家的XX,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懂事/守规矩/有礼貌/学习好......?”

有多少家长,没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小时候,我妈就常常恨铁不成钢地这样批评我,当时我暗下决心,将来一定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可是等我当了妈,对着孩子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也会突然蹦出来这么一句啊。

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别人家的孩子”呢?要是让你变成另外一个人,你是否就一定愿意呢?

也许他数学题总是做错,可是他表达清晰流利啊。

也许他运动能力不够发达,可是他做事全神贯注啊。

也许他喜欢顽皮捣蛋瞎折腾,可是他想象力天马行空啊。

我们爱孩子,应该爱他本来的样子,先学会欣赏他,接纳他,进而教会他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而不是急急忙忙把他变成流水线上一件模式化的产品。

即便娃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小绿狼”,只要他做好自己,又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怪娃格格不入,ta不过想做回自己)